蔡娜婷+張超+劉博雅+何曉珊



摘 要:當今海西經濟區作為中國經濟的主要增長極之一,關于海西企業能否利用智力資本提高企業績效尤為重要。在本文中,通過分量回歸方法研究2010年-2014年間我國海西上市公司的智力資本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對企業績效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而且當企業業績的不斷提高時,二者的影響表現出逐步增強的總體趨向;在運營中等偏差的企業中,結構資本對企業績效有較強的正向影響。
關鍵詞:河西經濟區;智力資本;企業
一、引言
在知識經濟時代,智力資本已成為企業價值創造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重要源泉。它是企業創新性、前瞻性的綜合體現,同時也是企業利潤增長的關鍵所在。(2004)因此,能否有效運用智力資本的價值創造能力已經成為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保持高速的增長,智力資本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是目前企業界和理論界正在探索的熱點問題之一。最早智力資本的研究注重定性分析,包括對其概念的闡述、構成以及度量方面,采用橫向研究范式。智力資本作為人力資本的同義詞最早由Senior(2001)于1836年提出,Senior認為智力資本是個人所擁的知識和技能的總和。DanielZeghal和AnisMaalou(2010)認為企業績效是一個多元化的概念,包含經濟財務以及股票市場績效三個層面,而智力資本則從這三個層面影響企業績效。
智力資本也可以成為提高企業績效、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又一途徑。雖然,關于這方面的研究不斷深入,不斷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其一,在之前的研究中針對海西經濟區企業智力資本的研究過少,在這個領域的重視與投入研究程度不高。其二,關于具體的在不同企業本身的智力資本對于企業績效中的貢獻研究的內容也較少、亟待補充。在不同政治、經濟、文化等大的宏觀環境下,在不同行業以及不同的企業績效之間,智力資本發揮的效用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我們針對這些問題,也針對自身身處海西經濟圈的宏觀定位,切實的選取2010年---2014年間在上海交易所以及深圳交易所中交易的A股海峽西岸地域板塊作為研究樣本,采用了VAIC以及線性分量回歸的方法,將智力資本分為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結構資本,并對不同業績企業的智力資本與企業績效的關系進行了研究與分析。
二、基于海西上市公司的分析
1.變量選取
目前關于智力資本的范圍無論是在理論界還是在實務界都還沒有形成一個基本的共識,智力的評價方法也多種多樣。VAIC法的優點是指標設置簡單,并在知識型的企業里能準確地反映企業智力資本的情況,故本文采用VIAC法作為智力資本測量評價方法。VAIC法中企業資本由物質資本和智力資本組成,其中的企業績效以及價值增值取決于物質資本增值效率和智力資本的增值效率,而智力資本劃分為人力資本增值效率和結構資本增值效率,因此該模型的關系式為:
VAIC=CEE+HCE+SCE
其中,VAIC表示的是企業的智力增值系數,CEE(Capital Employed Efficient)表示的是企業的物質資本增值系數,HCE(Human capital Efficient)表示的是企業的人力資本增值系數,SCE(Structure capital Efficient)表示的是企業的結構資本增值系數。在本文中,通過借鑒吉小葉、楊麗等人]的研究,定義如表1的因變量、自變量和控制變量。
2.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10年-2014年間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交易的A股海峽西岸地域板塊作為研究樣本。通過剔除上述所需變量的缺失值觀察點及當年為ST的公司/年觀察值,獲取到68家公司/年觀察值的混合數據樣本。數據取自國泰安數據庫,都是從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中海峽西岸地域板塊的各年度上市公司的年報中獲取。
3.研究方法
Koenker和Bassett(1978)提出分量回歸方法,這是一種估計、推論和處理條件分位數的統計方法,與傳統的最小二乘法相比,對于非正態的樣本數據采用分量回歸法得出的系數估計量更加穩健。因此,本文采用線性分量回歸方法,研究不同業績下的海西企業智力資本對企業績效的差別化影響。
本文構建的分量線性回歸模型如下:
本文以企業績效(ROE)作為因變量,CEE、HCE和SCE為因變量,LEV和LNSIZE為控制變量。構建的分量回歸模型如下:
4.結果分析
本文根據分量回歸模型,通過eviews8軟件對10%、20%、30%、40%、50%、60%、70%、80%、90%分量上對整體資源及其具體組成資源與企業綜合績效的相關性進行估計。得到的結果如表2所示:
注:***、**、*分別為在1%、5%和10%水平上顯著。括號內為t值。標準差假定條件分量函數滿足局部線性,并利用局部稀疏估計計算Huber逼近估計值。
表2的回歸結果顯示,系數β1在除0.1以外的八個分位數上均與ROE呈顯著的正相關,而且β1的系數值隨著分量的增大而增大,說明不論企業績效的好壞與否,物質資本均會促進企業的發展,且績效越好的企業受物質資本的影響越大。系數β2在所有的分量上都顯著為正,值隨著分量的增大而增大,這表明人力資本對企業績效的影響隨著企業績效的提升效果越來越明顯。結果表明,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在海西企業的發展進程中一直發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企業的價值增值,始終離不開物質資本的投入和人力資本的管理,有投入才能有產出。不同的是,系數β3在0.6分量以后的值要顯著地小于其他較低分量上的系數值。該結果證實了結構資本對業績有著積極顯著的貢獻,但這種貢獻率并不會隨著業績的提高而像人力資本一樣不斷增大。相反地,在業績較高的企業中結構資本對業績的作用要顯著小于業績相對較差的企業。說明業績處于劣勢的企業在企業內部的結構調整上存在較大的問題,企業若對結構進行規范調整,可以發揮結構資本對績效的極大促進作用,而對于處于高水平績效的企業,企業內部結構已經較為完善,增大對其投入已經無法帶動績效的明顯提高。
除物質資本與智力資本外,同樣有其他因素影響著企業的績效。β4對企業績效有明顯的負相關,說明資產負債率的提高會抑制企業的成長,但對不同績效規模的企業影響有所差異,企業績效相對較差的企業受資產負債率的約束更大;企業的發展應該以自身實力為基礎,根據自身情況來舉債,擴大的權益。而β5僅在0.4以下的分位呈顯著的正相關,說明企業規模的大小只有在業績較不好的企業內才能發揮其正向作用;在其他績效表現的企業中,企業規模的影響并不明顯。
由表2可知,分量回歸和最小二乘法的變量顯著性是不同的,在HCE在0.2的分位數回歸下、LCV在0.9的分位數下以及LNSIZE在0.2、0.3和0.4分位數回歸下的回歸結果與最小二乘法的回歸結果的變量顯著性相比存在著差異,而且分量回歸下的智力資本對企業績效的促進作用與最小二乘法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采用分量回歸更能體現海西不同企業的智力資本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程度。
三、結論
海西上市公司的分量回歸分析結果支持了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結構資本對企業績效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其中物質資本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程度最大,其次是人力資本,再次是結構資本。當海西企業的業績越好時,物質資本對企業績效的積極作用越強,人力資本對企業績效的積極作用也越強。當海西企業的業績中等偏下時,結構資本對企業績效的積極作用較大;而當海西企業的業績中等偏下時,結構資本對企業績效的正向積極作用較大。由此表明,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對企業績效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而且當企業業績的不斷提高時,二者的影響表現出逐步增強的總體趨向;在運營中等偏差的企業中,結構資本對企業績效有較強的正向影響。因此,海西企業要在日益激烈的商業環境競爭中脫穎而出、擁有競爭優勢,必須合理利用智力資本,通過挖掘企業智力資本的增長潛力提升海西企業的績效。
參考文獻:
[1]傅傳銳.智力資本與公司績效的相關性--基于分量回歸的實證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05:72-78.
[2]傅傳銳.智力資本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來自我國IT上市公司的證據[J].當代財經,2007,04:68-74.
[3]董必榮.智力資本研究現狀評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424-426.
[4]賈瑩瑩.關于VAIC法下智力資本增值表體系的構建[J].價值工程,2007,03:47-49.
[5]吉小葉,楊麗,劉劍鋒.智力資本對企業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制造業面板數據模型分析[J].科技和產業,2014,12:14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