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關于新時期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理論思考

2015-11-29 09:10:08陰海燕韓利君
廣西民族研究 2015年1期

陰海燕 韓利君

各民族團結進步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長期推進的一項重要社會工程。①2010年10 月23 日,在中央民族大學舉辦的“邊疆發展中國論壇2010”上,首次提出關于推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百年工程的思考,得到不少學者響應,后再經研討,定名為《民族團結進步百年行動綱要》。具體詳見周明甫:《關于研究推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百年工程的思考》,載宋敏主編的《邊疆發展中國論壇文集:2010 發展理念卷》,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22—34 頁。深入廣泛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是中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積極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政策措施,探索和拓展創建內容,創新活動途徑和形式,不斷鞏固和發展了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一、新時期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基本要求

堅持民族平等團結進步,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一貫堅持的基本政治主張之一。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民族問題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理論方針,開創了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民族和民族問題本身就具有異常的復雜性,特別是新時期國際國內環境下民族工作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從國際上看,世界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各種民族主義思潮和活動趨于活躍,國際政治中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的影響明顯上升,使民族因素、民族問題、民族矛盾呈現出更為復雜的局面;從國內看,一方面由于歷史的自然的原因,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著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與發達地區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依然沒有根本改變;另一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國際化的推進,各民族群眾交往流動越來越頻繁,民族關系日益成為全社會范圍的重要關系,影響民族團結進步的因素不斷增多,甚至呈現擴大化的趨勢。”[1]

當今中國社會不斷發展進步,豐富的民族生活實踐和日益密切的民族社會關系,為我們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是中華民族不斷追求國家強盛、社會穩定、人民幸福的應有之義,也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第一,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根本道路,是唯一能夠把各族人民凝聚起來的正確道路。馬克思主義認為,民族問題是社會總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實生活中,民族問題往往與政治經濟的、歷史現實的、文化宗教的等多種問題交織在一起,它的解決有賴于社會總問題的解決。①承認民族差異和民族問題的復雜性,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和其他學科理論中有共通的闡釋。參見納日碧力戈:《民族共生與民族團結——指號學新說》,載《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第1 期。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發展的總體趨勢,必須細致考量和研判不同民族地區的具體區情,并將其放置于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總道路中予以全盤考慮。

第二,必須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這是中央做出的一項基本方針,也是我們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必備物質條件,是現階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發展是解決我國民族地區一切困難和問題的關鍵。21 世紀頭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必須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致力于解決制約發展的一些瓶頸問題,縮小不同民族地區的發展差距,逐步實現中華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和共同團結進步。新疆“7·5”事件警示我們,必須切實解決好各族人民群眾最直接、最關心、最緊迫的民生問題。[2]

第三,必須堅定地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正確處理民族和民族問題是衡量一個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標志。民族問題是關系我們黨的事業興衰榮辱和國家繁榮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多民族國家內部的各民族團結,既是國家層面民族凝聚力的基礎,也是衡量社會和諧程度最重要的指標之一。[3]民族團結進步與國家統一、社會穩定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依存,相互共生。民族問題往往與宗教問題甚至是境內外分裂主義勢力、恐怖活動攪和在一起,對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產生重要影響,2008年拉薩“3·14”事件和2009年烏魯木齊“7·5”事件就是典型例子。在新時期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既要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和民族關系的各種問題,又要堅決打擊一切民族分裂勢力及其非法活動。

第四,必須堅持在全社會范圍內保障和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實現民族平等互利和廣泛民族認同的重要內容,是影響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因子。在我國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大國,民族團結并不是泛泛而論的口號,而是通過法律、政策明確規定并加以設置的社會制度和社會機制,其中平等的民族互利和廣泛的民族認同就是其要保障的兩個重要方面。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具有很強的群眾性和實踐性,做好這項工作應充分尊重和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調動各族群眾積極廣泛地參與,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和發展成果。

第五,必須大力培養和建設少數民族干部人才隊伍。“少數民族干部來自本民族群眾中,通曉本民族的語言和風俗習慣,了解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要求,是溝通黨和群眾之間聯系的橋梁和紐帶”,[4]也是我們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基干力量。因此,在民族工作中大力培養和使用少數民族干部人才,也成為衡量我們工作質量和效率的重要關鍵所在。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深入開展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必須做好少數民族干部人才的培養、選拔和任用工作,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良、善于領導、群眾擁護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同時,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區和基層群眾中的團結凝聚、示范帶動作用,在全社會倡導和形成一種相互學習、彼此尊重、密切合作、齊心協力的和諧精神文化狀態。

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理論內涵

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是新形勢下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由政府主導、各民族群眾廣泛參與、創造性地推進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進步事業、弘揚中華民族偉大愛國精神、鞏固中華民族大團結的一項重要民族工作主題和重大社會工程。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廣泛的群眾性、突出的時代性、豐富的內容性和強烈的實踐性。[5]同時,也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全面推進“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的一項重要工作機制。這是我們綜合把握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所得出的重要內涵。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是黨和國家深刻把握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與現實,立足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理論與實踐,抓住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的理論內涵和精神實質,充分借鑒國內外解決民族問題的經驗和教訓,創造性地做出的一項重要工作機制和載體,必須長期堅持并加大創新實踐力度。綜合辯證地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具有寬弘的歷史思維和豐富的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內涵。

第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是對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歷史內涵的深刻認識和把握。我國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中國偉大統一國家的構建中都盡到了光榮職責。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民族團結進步始終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這個重要體現就是:無論歷史上哪一個朝代,無論中華各民族哪一個民族主政,都在不斷追求和實現中國國家的統一。中華民族由多元走向一體,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孕育、形成、發展、確立是逐步完成的,有一個漸次演進的歷史過程。在這個歷史過程中,先是各地區分別有它的凝聚中心,各自形成初級的統一體,然后再由區域性的統一發展到全國統一。[6]33一個典型的例子:從氏族部落小邦的混戰到7 世紀松贊干布完成西藏地方區域性的統一,從地方分裂割據到薩迦地方政權歸附元朝中央領導和治理,到元明清封建王朝對西藏的全面治理和統轄,藏族對于中華民族和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不斷增強,藏族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貢獻。[7]145-157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各民族團結進步的因素在不斷增強并發揮了積極作用。在中國歷史上,雖然也曾出現過短暫的分裂割據局面,但那不過是為之后的大統一準備條件。每一次分裂割據的時代,都是各民族密切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融合時代,都為下一次更廣泛的統一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比如,三國時期的魏、蜀、吳三大政權都想一統天下(中國),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的各個政權也都有統一南北的強烈愿望。可以說,在中國歷史的各個時期,除極少數人外,無論是統治階級上層集團還是社會士人①士人,是中國古代文人知識分子的統稱,是古代中國才有的一種特殊身份,是中華文明所獨有的一個精英社會群體。階層、平民基層,無不期望著國家的團結統一。

團結、統一和進步始終是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主潮流和主基調。在中國歷史上,各民族之于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或者說之于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祖國觀,在形式上主要體現在對中原地區和中央政府的“向心力”。[8]在中國的國家開發史上,中原地區幾千年來始終是華夏文明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所以,處于邊疆地區的各少數民族都不同程度地接受和學習中原文明,甚至模仿和效仿漢地文化,與中原政權之間保持了密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聯系。少數民族首領有“入主中原”之志者,一旦獲得成功,均以繼承華夏文化的“正統”為榮。這種心態的存在,說明他們在內心具有對以漢文化為主要文化、以中原地區為主要地域的中華民族的認同和對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向心力。西藏歷史上,從元朝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直接治理起,到20 世紀初的600 多年間,西藏地方政府從未發生過以反對中央政府、分裂祖國為目的的武裝對抗,表現出了藏族人民對祖國認同的強烈意識。再到近代中國,藏族人民即使面臨英俄等帝國主義的吞并和侵略,遭受了深重苦難,卻依然進行著捍衛國家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保護本民族自身利益的有效抗爭,諸如鴉片戰爭期間藏族人民遠離家鄉、奔走數千里支援東南沿海抗英斗爭;1888年和1904年藏族人民兩次抗擊英帝國主義侵藏等。這些史實充分體現了藏族對偉大祖國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是對馬克思主義祖國觀的深邃理解和實踐。中國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具有強烈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屬性,它立足于中國區域民族工作實踐,將民族工作與國家統一、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緊密聯系在一起,時刻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體現了深邃的馬克思主義祖國觀。②馬克思主義的祖國觀是指國家的國民或公民對自己國家所持有的看法和觀點,它包括對祖國的歷史、文化、自然、地理的熱愛之情;對祖國領土、主權維護的責任感;對自己國家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所持有的立場和態度等。它是一種政治信仰,是一種思想體系,是一種意識形態。參見楊維周:《馬克思主義祖國觀 民族觀 宗教觀 文化觀教育課本(試用)》,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內部),第14 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準確把握了中國“多元一體”的國家歷史與現實,強調只有在承認“民族多元”、強調“國家一體”的歷史構建中,最大限度地增強各民族的向心力,強化整個國家的凝聚力,才能不斷促進中華民族的繁榮發展。中國的歷史與實踐也表明:民族團結進步是國家凝聚力的重要體現,是維護國家統一、保障民族團結、實現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毛澤東說過:“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9]204江澤民也曾對中國的歷史進行總結:“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則政通人和、百業興旺;國家分裂、民族紛爭,則喪權辱國、人民遭殃。”[10]182中國共產黨把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提升到國家統一、民族興盛、社會發展、人民幸福這樣前所未有的高度來認識,是對中國歷史發展規律和馬克思主義祖國觀的深刻把握和認識。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為指導,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承、發揚和維護國家統一與實現民族振興的優良傳統,并將它們作為共同使命,作為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與道德責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維護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實現國家強大、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

第三,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發展規律和民族問題的深刻認識和把握。隨著歷史與實踐的發展,我們黨對民族和民族問題的認識不斷發展和深化。中國共產黨早期采用了列寧的“民族聯合”思想,這與中國共產黨建立之初關于“民族自決”的主張是基本相符的。20 世紀30年代后期,中國共產黨開始逐步從民族自決主張轉向民族自治和民族區域自治,在政治話語中實現了從“聯合”“團結”到“民族團結”的轉變。③比如,“一方面,各少數民族應自己團結起來爭取實施,一方面應由政府自動實施,才能達到團結對外之目的,懷柔與羈縻的老辦法是行不通的。”參見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擴大的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1938年11月6 日)》,載《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文獻資料匯編》第一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問題理論研究室編,內部資料,第1 頁。2005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集中體現了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對民族和民族問題的基本認識。[18]15-18正是由于民族及民族問題存在并將長期存在的客觀性、長期性和差異性等特征,決定了我們黨要順應歷史與時代潮流,繼續把中華各民族引向共同團結進步和共同繁榮發展的軌道。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除在極個別問題上的特殊矛盾(比如,達賴集團與我之間分裂與反分裂的矛盾和斗爭)外,各民族之間在民族發展差異等方面的矛盾和問題基本屬于人民內部矛盾范疇,主要靠發展來解決。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是中國共產黨把民族及民族問題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角度統籌考慮的一種具體體現,其根本目的是要通過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合作、互相幫助的生動實踐,不斷發展民族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不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民族關系。

第四,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是中國共產黨民族團結政策的不斷豐富和發展。作為政治術語,“團結”的涵義有兩大指向:一是保持和睦友好的內部關系;二是集結和聯合起來以完成對外共同目標。民族團結是一個歷史范疇,它包括不同民族間的團結,民族內部的團結,還有中華各民族的大團結。學界對民族團結內涵的理解雖稍有差別,但基本認可它在平等基礎上民族內部和不同民族之間的團結。①參見彭英明主編:《新編民族理論與民族問題教程》,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89 頁。而國家民委對民族團結下的定義是:各民族要通過共同努力達到相互依存、良性互動、友好相處、密切合作的狀態。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團結是指在民族平等基礎上的各民族之間和各民族內部的團結。早在我們黨創建和大革命時期,民族團結政策就孕育而生:“尊重邊疆人民的主張,促成蒙古、西藏、回疆三自治邦,再聯合成為中華聯邦共和國,才是真正民主主義的統一。”[12]17這里的“聯合”顯然指的是民族團結的聯合,體現了我們黨在成立之初的團結聯合原則。1925年10 月,中國共產黨四屆一次會議通過的《關于蒙古問題決議案》,主張當時內蒙古農民中的中蒙農民聯合起來,組成中國共產黨指導下的農工兵大同盟,以反對共同的仇敵。[13]493這實際上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團結政策的誕生。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團結政策集中體現為中華各民族團結一致,共同抗日圖存。②1937年7 月,《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指出:“在民族生命危急萬狀的現在,只有我們民族內部的團結,才能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1938年11 月,《中共中央擴大的六中全會政治決議案》中提出:“團結中華各民族(漢、滿、蒙、回、藏、苗、瑤、夷、番等)為統一的力量,共同抗日圖存。”參見中共中央統戰部:《民族問題文獻選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548、608 頁。到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共產黨關于民族團結進步的主張最先寫進臨時憲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確定了新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民族平等團結政策。從此,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團結進步主張由政黨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改革開放后,黨的民族團結進步主張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并從1983年開始召開全國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表彰大會。1988年,國務院召開第一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首次明確提出“創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14]1996年之后,《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將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固定下來,[15]全國及各級地方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得到深入發展。

三、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應把握的七個方面工作

習近平指出:“民族分裂勢力越是企圖破壞民族團結,我們越要加強民族團結,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的鋼鐵長城。……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在各民族中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大限度團結依靠各族群眾,使每個民族、每個公民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共享祖國繁榮發展的成果。”[16]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社會工程,它涉及歷史與現實的、民族與區域的、政治與經濟的、制度與法律的等諸多因素,需要動員全民族和全社會充分參與并發揮創造性、智慧性的勞動。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應著重把握七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挖掘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歷史文化內涵。創建工作比較關注活動的創新性、實踐性和現實影響,稍顯忽略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歷史內涵。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雖然開展時間不長,但其所蘊含的中華民族愛國團結進步的歷史卻很深厚。中國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后的中華民族格局是長期以來中國歷史自然發展的結果。中國56 個民族發展演變至今,每個民族都書寫了光輝的奮斗史和寶貴的愛國史,都對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發展和中華民族的構建做出過積極貢獻。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在創建活動中不能忽視對各個民族愛國團結進步歷史的挖掘。[17]應充分發揮宣傳、教育等有效途徑,把優秀傳統歷史文化因子鑲嵌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把各民族歷史與現實的愛國團結進步內涵融為一體,以歷史的愛國團結進步典范激勵和促進現實的愛國團結進步事業,以此從整體上增強創建工作的歷史文化底蘊,創新創建工作的實踐形式,提高創建工作的實際成效,促使歷史團結進步文化因素在現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中發揮積極作用。

二是夯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經濟社會基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著眼點不僅僅是民族團結。民族問題不是單方面的“民族”問題,它包含了與民族有關的一系列問題,需要多方面、寬范疇地持續開展工作。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中國各民族間展開了廣泛交流,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國家主持下的民族地區特殊優惠政策和各種傾斜式政策的實施;東部發達地區對西部地區的援助幫扶(典型的是援藏、援疆工作);其他各種社會扶貧和志愿工作,等等。這些舉措有力推動了我國的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增強了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基礎。在新的歷史時期,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應繼續不斷夯實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經濟和社會基礎。一方面在黨和國家的領導和主導下,進一步推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用發展的成果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提供基礎保障。另一方面應注重把全社會力量引入共同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最大限度地調動全社會一切積極因素,充分發揮民間社會組織、個人和企事業單位參與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來,增強創建活動的廣泛社會基礎。

三是完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民主法制保障。我國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必須建立起中國特色法律體系下的法制保障體系。西方國家強調以自由主義為基礎的憲法和法治來應對民族團結問題,它是以個人主義為邏輯起點的,只適應于單一民族國家,在西方發達的自由主義國家內部出現的北愛爾蘭、比利時與魁北克等分離問題就是自由主義應對民族團結問題不足的凸顯。[18]改革開放30 多年,我國民主法制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了以憲法的相關規定為根本,以民族區域自治法為主干,包括其他關于民族方面的法律規定,國務院及其各部門制定的關于民族方面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民族法制體系。但總體來看,中國民族法制建設仍然相對滯后。提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法制保障,一方面要用好《民族區域自治法》及其相關實施條例和辦法,用足國家針對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出臺的特殊優惠政策。另一方面抓緊出臺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和特殊性的專門法律法規,諸如《民族團結進步條例》 《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和模范個人創建表彰管理辦法》等。①比如,2014年6 月貴州省審議通過的《貴州省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草案)》,《貴州日報》2014年6 月19 日第12 版;2014年5 月29 日青海省批準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條例》,《祁連山報》2014年6 月19 日第7 版,等等。

四是豐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思想文化條件。民族團結進步離不開鮮活的民族文化生活土壤。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創建活動應更加重視包容與開放的民族文化建設,以文化更新和價值觀念的轉變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這是符合民族團結內在邏輯的重要實現途徑。[19]通過創建思想文化條件,逐步凝聚起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斷增強各民族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20]。在民族地區,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統一,建立健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通過貫徹落實黨的文化政策,開展文化宣傳活動,推動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力促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民族團結進步思想深入人心,為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共同進步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五是建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理論智力支撐。實踐工作需要正確的理論思維給予指導,理論工作也需要實踐回應并在實踐基礎上豐富發展。當前,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快速發展,亟需理論界對民族團結進步問題進行多元復合研究和創新研究,從學術理論上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提供智力支撐。具體地看,一方面應從科學理論的角度解讀和闡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理論與實踐,諸如馬克思主義民族團結進步理論研究、民族團結進步歷史研究、中外民族團結問題對比研究等。比如,有學者借用“光學”原理給“民族團結”以解釋,增強了“民族團結”的形象性和說服力,認為民族團結如同陽光一樣,“外在一色而內在多彩。它沒有因內在多元而喪失外在一體,也沒有因外在一體而喪失內在多元。”[21]另一方面,應以實踐為基礎和動力,不斷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創新,如民族團結進步思想研究、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模式研究等。

六是壯大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人才隊伍力量。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需要大批少數民族干部人才參與其中并貢獻力量。少數民族干部根植于本民族的地理文化沃土,在血緣和感情上與群眾保持了天然聯系,熟悉并方便開展工作,是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骨干力量。一方面把大力發展民族教育與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充分結合起來,以各級學校的民族教育為傳承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平臺,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當作開展民族教育的重要方式,將二者的內涵和思想融會貫通,通過民族團結班級的課堂教學、民族文藝匯演以及學校班級的聯誼活動等途徑,培育和激發學生“愛國、團結、和諧、發展”的進步思想理念,增強他們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不斷學習進步、建設美麗家園的思想意識。另一方面應充分結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制定和完善本區域少數民族人才干部隊伍建設意見和規劃,培養、選拔和任用大批促進民族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的帶頭人。

七是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多樣性實踐和落實。開展民族團結創建活動,關鍵在“創建”,根本在“落實”。各民族地區應結合自身實際,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飽含民族地域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一方面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融匯于“興邊富民”“強基惠民”“強基富民固邊”和“同心筑堡壘”等社會工程協同開展,以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促進邊疆穩定、民族團結進步,以邊疆穩定和民族團結進步促進經濟發展繁榮、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另一方面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全社會同創共建為主體,形成組織領導、宣傳教育、目標考核、經費保障、督查引導等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長效機制。

[1]王駿.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新篇章——十六大以來民族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J].黨的文獻,2011(2).

[2]劉仲康.從“7·5”事件看新疆在維護社會穩定、民族團結方面亟待加強的幾項工作[J].科學與無神論,2010(1).

[3]高永久,等.民族學概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4]張祖文.西藏民族干部隊伍建設40年[J].中國藏學,2005(3).

[5]孫懿.試論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主要特征[J].思想戰線,2014(2).

[6]費孝通,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9.

[7]石碩.西藏文明東向發展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8]徐杰舜.中國邊疆對中央向心力作用論——中國民族團結原因分析之五[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

[9]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共產黨民族理論政策干部讀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

[12]中共中央統戰部.民族問題文獻選編[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13]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 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

[14]陳俊生.沿著民族團結和共同繁榮的道路前進——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J].中國民族,1988(6).

[1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16]習近平.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縱論治疆方略:謀長遠之策 行固本之舉 建久安之勢 成長治之業[N].人民日報,2014-05-30.

[17]劉紹衛.廣西建設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的歷史文化基礎及實現途徑[J].廣西民族研究,2012(3).

[18]涂少彬.民族團結的法理:自由主義的邏輯、條件與限度——以加拿大魁北克分離意見書及其分離權為例[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

[19]胡兆義.包容與開放:民族團結的內在邏輯及實現路徑[J].廣西民族研究,2013(2).

[20]許憲隆,梁潤萍.“四個認同”與中華民族凝聚力關聯度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4(1).

[21]李季.民族團結的“光學”分析——以新疆各民族團結的研究為例[J].戰略決策研究,201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成人在线不卡|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91视频国产高清|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婷婷六月|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一级在线毛片|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国产亚洲精品91|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啪啪|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www.亚洲国产|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91伊人国产| 青青草综合网| 国产精品55夜色66夜色| 亚洲色图欧美一区|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色婷婷综合在线| 欧美性天天|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99久久99视频|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毛片网站在线看|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欧美成一级|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狠狠v日韩v欧美v|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青青草一区二区免费精品|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 国产喷水视频| 伊人色天堂|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天天色综合4| 在线色综合|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亚洲欧美区| 亚洲第一成年网|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久久黄色小视频| 久久先锋资源| 日本www在线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成人国产免费|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欧美在线视频a| 天堂成人av| 91精品国产福利|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