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芳(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蘭州市第二十中學“蓉城”太極活動開展現狀①
李志芳
(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摘 要:太極運動是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這種文化的一種獨特的具體表現形式。通過對太極運動在中學開展現狀的研究,為太極運動本身的發展提供一個文化參照系,并且促進當代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從而弘揚太極運動的文化學精神。對中學生開展太極活動是開展全民體育的一條有效道路,也是傳承中華武術精髓的有效途徑,使中華武術能夠得到發揚光大,在校園文化得到豐富的同時也能使學生增強體質感受傳統民族體育的魅力,為終生體育與陽光體育鋪墊道路。
關鍵詞:太極運動文化身心健康文化精神
太極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涵,其和諧包容、剛柔相濟的思想,對涵養學生品格心性、奠基學生素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蘭州市“太極文化進校園”活動將按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原則,面向全體師生,建立長效機制,把學習太極文化落實到日常教學工作和體育鍛煉活動中,提高師生太極運動水平,加強特長學生的培養和訓練。“太極文化進校園”活動將以課堂為載體,整合學校健康教育課和歷史課,普及傳播太極傳統文化,將太極運動學習納入體育課教學和考核內容。蘭州市還將堅持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原則,以學校為主陣地開展太極文化普及,并充分整合社區資源,促進校內校外的有機結合,共同促進太極文化進校園活動的開展。
1.1研究對象
以蘭州第二十中學太極活動的開展情況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的需要,在研究過程中,查閱了大量的有關文獻和著作,這些研究成果均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和方法的有力依據。
1.2.2問卷調查法
在查閱了大量相關文獻資料后,根據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內容設計了此次調查問卷,問卷分別對成都二十中學生、老師和學校領導進行調查。其中對高一年級2班發放卷60份,回收了6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60份。對該校體育教師發放問卷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0份,對學校領導發放問卷8份,回收8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8份。
2.1蘭州市第二十中學“蓉城”太極活動開展現狀分析
二十中學在開展太極進校園活動中表現積極,校領導也非常支持。表1中顯示學生在太極教學過程中也積極參加了,同時也非常喜歡這項運動,說明太極在中學的受歡迎程度非常高,這樣使太極活動的開展也能順利進行。下面是體育教師與學生對“蓉城”太極活動的認知分析。
(1)體育教師對“蓉城”太極活動的認知分析。太極又叫作陰陽,是中國遠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末期就已經創立的一種理論學說。理論基礎是,世上萬物是沒有一成不變、保持永久的,太極剛柔并進,連綿不斷內外兼修,既能強身健體又能修身養性,從而使太極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也使“蓉城”文化得到展現,“蓉城”太極活動的開展既提高了人們對太極的認識,也提高了對“蓉城”文化的認識。
至于體育教師對開展太極教學重要性的認識情況,從調查表3中可以得出,只有少部分老師是經過太極專業培訓,而大部分老師是未經過專業培訓就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的結果只會導致學生對太極運動的認識產生誤解而不能更深層地了解太極運動,從教師角度來說是對學生的不負責,從傳統體育項目來說也是對太極文化的不負責,所以看出還是有少部分的教師對開展太極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刻。
(2)學生對“蓉城”太極活動的認知分析。由表2可知,此次太極運動項目的開展83.4%的學生能體會到太極運動的積極作用,但是卻不能了解其內涵,導致這樣的原因有,學生對太極文化的了解情況;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師對太極文化的剖析度;成都地區太極環境影響。所以要使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和認識太極運動,就必須對學生從太極的文化、內容、功法上進行教育。
2.2蘭州市第二十中學“蓉城”太極教學現狀分析
2.2.1“蓉城”太極的教學組織形式
由于考慮太極拳對場地和器材上都沒有太高的要求,在教學組織形式上蘭州第二十中學都是采用集體教學,這樣既能展現太極的整體觀賞效果便于教學,也能讓學生彼此學習交流。
2.2.3體育教師“蓉城”太極教學能力分析
此次調查中得出,蘭州第二十中學的體育教師中只有少部分是經過太極專業培訓的,接受過專業培訓的教師硬件條件都非常不錯,但是也有很多教師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所以在教學能力上就顯得有些不足。
2.3影響蘭州市第二十中學“蓉城”太極活動開展的因素分析
通過實際的調查得出,教師太極專業教學能力水平、教師對太極文化的理解、學生的積極性與興趣、校領導的態度、成都文化與太極的關系等都是決定太極活動開展的關鍵因素,所以要想“蓉城”太極活動得到順利開展與提高就必須做好以上幾個方面。
2.3.1領導重視程度
對太極運動項目作為中國的傳統體育項目能夠走進校園,蘭州市第二十中學各領導表示非常的支持,他們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活動的開展使教學內容更豐富,同時使中華之武術精髓得到傳承。同時該校還組織了太極專業隊參加了此次成都市中學生太極比賽,為太極進校園活動做出了積極貢獻。
2.3.2體育教師“蓉城”太極教學能力水平
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太極的關鍵因素,我們在高校進行太極運動的教學時,首先應弄懂和理解太極運動的基本知識和功法原理,更要探討和領悟太極運動中的種種文化內涵,而調查中發現只有少部分教師太極專業能力過硬,大部分學生是首次接觸太極運動,教師的不專業就會導致學生對太極的看法產生偏見,有可能從此不再喜歡太極運動,所以教師的能力水平很關鍵。調查得出二十中教師能力水平大部分在中等,只有少部分屬于高等水平。
對中學生開展太極活動是開展全民體育的一條有效道路,也是傳承中華武術精髓的有效途徑,使中華武術能夠得到發揚光大,在校園文化得到豐富的同時也能使學生增強體質感、受傳統民族體育的魅力,為終生體育與陽光體育鋪墊道路。
建議教育主管部門應對太極運動項目的開展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加大對太極運動項目的師資投入不能只是下達教學任務,這樣就會有為了教而教的“太極”。提高教師太極教學,能力是關鍵,只有教師的水平高了,學生才能學得更好,才能使太極運動的推廣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增強場地與器械的完善,使太極運動的各個項目都能深深地印入學生的腦海。讓學生多了解中華武術之精髓,使他們能真正了解其內涵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太極”。
參考文獻
[1]崔黎明.太極拳之太極哲理禪微[D].開封:河南大學,2010.
[2]蔡開明.從文化學角度看太極運動對大學生身心修為的價值[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21(4):34.
[3]柳振綱.太極柔力球運動在普通高等學校中的發展對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報,2005,24(2):3.
[4]陳超平.太極拳對人身心健康的功效[J].寧波大紅鷹學院學報,2008,3(103):106.
[5]淚明光.淺論太極與養生的發展趨勢及對身體機能的影響[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15(10):63.
[6]姜守峰,姜周存.試析陰陽學說在太極推手中的運用[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6,21(1):150.
[7]楊秀霞.論太極的內外兼修[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8]鄭松波.太極拳的健身原理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報,2003(3):14.
作者簡介:①李志芳(1990,11—),女,漢,甘肅臨夏人,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7(a)-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