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恩川(揚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揚州 225002)
開放式運動技能學習原理在網球教學運用中的啟迪①
趙恩川
(揚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揚州225002)
摘 要:在現在的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術與運動技能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概念。運動技能分為開放式運動技能和閉鎖式運動技能。雖然閉鎖式運動技能夠使人在訓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不利于運動者在情境下發揮訓練時的最佳水平,而開放式運動技能則突破該種限制。開放式運動技能學習中,最重要的就是充分體現技能學習和情境之間的關系,“情境多變性”特征是開放式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因而開放性特征在隔網對抗比賽項目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關鍵詞:運動技能開放式運動技能學習原理網球教學
在現在的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術與運動技能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概念。運動技術是在實施運動主體在運動過程中需要遵循的一定的技術規范,是運動技能的基礎,即客觀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是不具備個人的特性。運動技能是在人經過學習后掌握的并且在運動技術的基礎上具有個性化的自動化的行為方式,具有個人特性。
運動技能根據分類方式的不同分出的類別也很多,以執行動作技能環境變化的可預見性為依據分類,可將運動技能分為開放式運動技能和閉鎖式運動技能兩種[1]。美國心理學家鮑爾頓(1957年)最早把人的運動技能分為開放式運動技能和閉鎖式運動技能。閉鎖式運動技能顧名思義就是該運動技能運用有一定的封閉性、排他性,不依據環境的變化也能夠獨立完成的運動項目,田徑、體操是最典型的閉鎖式運動項目。開放式運動技能是指在復雜的、不可預見的環境中完成某種動作的能力,球類項目由于技術的運用依賴于情境的變化特點屬于典型的開放式運動技能。
開放式運動技能在隔網對抗運動項目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源于其學習原理的復雜以及學習領域的廣泛,除了基本的運動技術的學習之外,最重要的是需要體現個人的思考、判斷的個性。目前開放式運動技能“環境的不可預見性”的特點已得到了大量學者的認可[2]。
由定義可知,開放式運動技能是在不可預測的情境中完成某種動作的能力,這種不可預測的情境中運動本體與情境的整體聯系是開放式運動技能的核心特點,不可預測的情境不只是比賽場地、氣候變化、地域特點、人文特點這些環境,還有在項目進行中根據比賽的變化做出的實時反應。運動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是在本體與情境的交互作用下不斷刺激本體,本體在情境下的練習、鞏固下完成的[2]。
我國對于開放式運動技能的研究開始于1985年,欣果實等人在對籃球行進間變向運球的實驗研究中證明,“在對開放性運動技術的學習中,對外界環境變化因素的確切把握,不僅意味著對這些變化的全面、準確認知,同時還應包括對這些變化認知的整體性。學生單純通過教師的示范、講解對環境變化形成的完整認知,對其技能的實現無直接意義”。[3]
研究開放式運動技能學習過程從本體感知、環境外顯特征、本體決策、本體應答行為4個階段進行理解(圖1)。
網球運動是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的球類項目之一,具有對抗激烈、技戰術多變、擊球力量足、速度快、運動場地大等特點,在學習網球運動初期不僅有封閉性的單項技術練習,更有在多變的環境中對技戰術、場上意識、預判能力、運動能力等技能的開放式運動技能練習。在網球的教學中,單一地進行封閉性的技術練習并不能夠使學生完整地掌握網球運動技能,而突出網球運動本體與整體環境變化的特征,使其與開放式運動技能學習原理結合起來,才能夠更好地掌握網球運動技能。目前我國的網球技戰術水平整體不高,而同是隔網對抗型的乒乓球和羽毛球運動的技戰術水平在全世界領域卻都有很高的地位,主要原因就是我國在訓練中采取的競技訓練教學模式,通過采取聯賽的方式帶動整體向前發展。網球運動在訓練中應該考慮加入本體與環境的整體性因素,網球這項技戰術要求很高的運動項目在我國由于其器材場地和人員配備等方面都還是剛起步,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法并用于教學比賽、教學游戲等,以更合理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
該文以網球運動項目的教學為例,以開放式運動技能原理在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第一階段:本體感知階段。對對手來球的路線、旋轉、落點,意圖等外界環境因素進行感知和預判,這一階段是這項運動技能的首要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在一場高水平的比賽中,如何把球擊打回去并打出想要的線路,就取決于此階段本體是否能對客觀環境及其對手進行感知、預判,這樣才能出現在總能打到球的關鍵位置上,這個階段雖然是隱形的,但是這階段起到先導作用。網球運動中觀察對手的擊球意圖,線路,球的旋轉特點,判斷落點并做出舉動。
第二階段:環境外顯特征。對于對手和同伴的位置、動作以及球的運行動態做一個整體的觀察,判定下一步行進路線,解讀環境的變化。由于環境的變化是開放式運動技能最主要的特征,所以在訓練中要注意主體對環境的觀察、判斷、反應的能力,全面提高視覺、知覺的準確性與全面性。這一階段是外顯行為,是對下一階段的解讀。外顯特征通過視覺獲知。
第三階段:本體決策階段。在環境變化觀察中,運動主體要對
環境的變化做出瞬時的合理的技術選擇,包括同伴的位置以及下一回合選擇的技戰術。網球是一項速度很快、擊球力量很足、技戰術要求很高的運動,決策的正確與否是檢驗擊球效果的一個因素。
第四階段:本體應答行為階段。這一階段是整個開放式運動技能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教學中最重視的環節,所有的前幾個階段的鋪墊都是為了最后的應答行為。最基本的運動技術在這個階段會得到回應,熟練的運動技術是完成整個階段重要的因素,也是完成動作質量的保證。還有一個因素是技術的多變性,在環境的多變中會要求本體做出非常規的技術動作,如費德勒的胯下擊球以及納達爾的反手高壓球,這是在防守或者進攻中可能遇到的。
如圖1所示四個階段的表現特征,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一個階段都是下一個階段最重要的環節,開放式運動技能原理最注重的就是整體的聯系,缺一不可。在網球教學中要求利用原理對教學過程進行全面整體的整合,通過學習網球技能的各個因素,從整體層面上認識網球技能、學習網球技能、運用網球技能。
4.1以整體視角對待網球訓練及比賽
把訓練及比賽當成一個整體,通過整體的視角看待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反應,詮釋每一個動作運用的意義,注重技術動作的同時也要重視戰術意識、情景變化等因素,理解情境下選擇合理的技術動作。
4.2培養認知能力、觀察能力
開放式運動技能的第一個階段就是本體感知階段,包括認知與觀察的能力,在強化運動技術動作的學習中也應該注意情境下的運動技術,情境因素能很好地培養運動本體的認知及觀察能力,這樣才不會顧此失彼。
4.3激發創造性與自動性
學習網球技術動作的同時使其理解每項技術應用的意義與作用,開放式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考慮到的情境多變性能夠激發本體對技術動作的創造性及其每項動作的自動性,使其整體性得到提高。
4.4提高決策選擇的準確性與合理性
每一場比賽或訓練過程中情境的多變性能夠使本體合理選擇技術與準確運用動作,能夠在以后的訓練或比賽中遇到相同的情境下立刻就能做出決策。
對網球教學中開放式運動技能原理的研究價值是判斷這項運動技戰術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我國之所以能在隔網對抗型運動如乒乓球、羽毛球項目中取得很好的成績,與其國內聯賽對于整個訓練體系的整合是密不可分的。我國的網球水平沒有達到那么高的層次不是因為我國運動員在身體素質、訓練水平上與國際頂尖選手存在差距,可能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訓練過程中對于開放式運動技能原理沒有合理運用。開放式運動技能學習原理的重要價值在于培養運動本體在多變的環境中掌握運動技能,不只是運動理論的豐富,還是訓練方式的轉變。對于運動不同的項目,選擇的運動技能學習方式也應該不同。本研究雖然是對于開放式運動技能在網球運動的啟迪,但其理論的合理性有待進一步探究,教學實踐中需要更多的實證檢驗。
參考文獻
[1]王健.運動技能與體育教學——中小學學生運動技能形成過程的理論探討與實證分析[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4.
[2]鄧橋利.開放式運動技能學習原理對體育學院羽毛球專項班技術教學效果的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4.
[3]欣果實.對開放性運動技能學習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學,1986 (4):54.
作者簡介:①趙恩川(1988,10—),男,山東聊城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網球。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7(a)-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