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培
德州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德州 253034
基于雙證融通的中職學生學業評價體系的探討
李克培
德州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德州 253034
伴隨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學生規模不斷擴大,社會各界對于高質量職業教育的期待更加迫切,學生的學業評價體系已成為中職教育考核評價學生的新模式。本文將從評價體系的意義,評價體系包含的內容等方面探討如何構建一套完整的“基于雙證融通的中職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學生學業評價體系”。
雙證融通;中職教育;評價體系
近年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學生規模不斷擴大,社會各界對于高質量職業教育的期待更加迫切,學生的學業評價體系已成為中職教育考核評價學生的新模式。構建一套完整的“基于雙證融通的中職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學生學業評價體系”,順應了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也是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切入點。
(一)國外的研究現狀
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職業教育體系均以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作為目標,但在辦學模式和評價機制等方面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德國的職業教育采用“雙元制”的教育制度。在學業評價方面,德國職業教育實行“教考分離”的方式,其《職業教育法》中明確規定了各種職業培訓的評價標準以及考試考核標準。所有的考試考核均由德國各州的教育主管部門和工商協會組織進行,對學生的考核主要圍繞專業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會能力進行。英國由愛得思國家職業學歷與學術考試機構根據雇主協會提出職業資格標準BTEC(HND),在成績評定方面,BTEC(HND)要求學生在每門課程中要完成三至五個學習成果。BTEC(HND)不存在“不及格”這一說法,只有重做。在具體評價實施過程中,BTEC(HND)特別強調來自多樣化教學活動中的學習證據,如項目調研報告、人工制品等。總之,國外的學生學業評價體系在各個方面均已體現了職業資格標準的融入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量,但多數由國家牽頭組織實施,借鑒意義不大。
(二)國內的研究現狀
國內對“雙證融通”和學業評價體系的研究時間不長,但進展較快,其中,對學業評價體系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學業評價理論的創新發展方面,在評價體系的核心理念方面,中職教育工作者已基本達成共識。但是研究內容較為單一,不成體系。相對于較為成熟的評價理論研究,在學業評價的具體實踐方面探索較少。而對于“雙證融通”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雙證融通模式下課程體系的構建或雙證融通模式下單門課程考核方式的研究,其內容大致呈現以下兩方面特點:首先是理論研究多于應用研究;其次是研究類別分布不均勻,對于“雙證融通課程體系”、“雙證融通XX課程結構”等方面的研究較多,而對于案例實踐、應用反思明顯不足。
學業評價體系已成為中職教育考核評價學生的新模式。構建“基于雙證融通的中職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學生學業評價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科研意義。1.解決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如何公正、客觀、全面、合理地評價一名學生。近年來,中職生源質量下降,傳統的學業評價方式的缺陷越來越明顯,主要體現在:評價手段以書面測試為主;過分重視評價結果等。既不符合中職學生的實際,又不能體現職教特色。好的學業評價體系將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使評價成為提升學生自尊、自信、自強,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促進學生全面健康而又富有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方法。2.突出職教特色,兼顧學生發展需要。職業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傳授技術知識和技能的活動。文化基礎課要體現為學生學習專業的服務功能、專業課要體現為學生掌握不同職業相關實際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功能。學業評價應以一定的評價標準為依據,突出職業學校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發展性地培養。學業評價體系最根本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充分發展,張揚他們的個性。3.充分發掘學生潛能。學生的潛能是多方面的,學業評價體系將采用多種形式的方法,讓學生的各種潛能都能在評價中得以展現。要通過評價來發現、發展學生的潛能,使潛能逐漸轉化為綜合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雙證融通”模式下的課程體系
基于“雙證融通”的學業評價,必須首先形成符合國家職業標準的“雙證”課程體系,把國家職業標準融入現有課程體系中,使專業課程內容與企業的崗位技能需求緊密結合。同時還要整合課程內容,把專業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證書內容相互融合。
(二)“雙證融通”模式下的課堂教學評價
1.課堂學習評價的研究。考察和評定學生課堂學習狀況的評價;考察和認定學生每節課學習目標達成情況的評價;分層、分批對同一個班級四五十位學生的學習狀況的評價。2.日常作業的設計及評價的研究。把日常作業做成形成性考核,對學習者學習過程全面測評,它是職業教育對學習者課程學習最有效的考核方式。
(三)“雙證融通”模式下的技能水平評價
對學生技能水平進行評價,要突出職業資格標準的導向作用,建立與專業培養目標、職業標準相匹配的職業技能考核制度,落實職業技能培養與職業資格考試同步的運行機制,使技能鑒定與課程考試結合起來。
(一)體系的方案設計
1.改革思路。提煉已有的經驗,結合我國國情,研究和實踐基于“雙證融通”的中職學生學業評價體系建設和運行模式,明確建設標準和建設規范,構建評價體系,完善基于“雙證融通”的中職學生學業評價體系可持續性發展長效機制,逐步推廣到國內職業院校的中職學生學業評價中。
2.方案設計。(1)“雙證融通”模式下的課程體系改革方案設計。把國家職業標準融入現有課程體系中,使專業課程內容與企業的崗位技能需求緊密結合。明確各專業學業評價內容,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目標,構建多元化課程評價體系。(2)“雙證融通”模式下的課堂教學評價改革方案設計。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提高中職課堂教學效率需要立足學生發展,關注課堂教學的學生評價。提倡教師從課堂評價的主要觀測點、課堂評價的表述及課堂評價指標的權重等方面進行反思,提高課堂評價效率,進而提升中職課堂教學質量。(3)“雙證融通”模式下的技能水平和學分認定評價改革方案設計。職業學校的教學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對學生實踐技能水平評價成了學生評價體系的一大特色,也是核心所在。①定期開展技能抽考。技能抽考可以定在每月最后一周進行。根據上課內容,由教務科在每班抽學生參加技能考試和考核。教務處及時公布成績,對成績優異的學生進行表彰。②組織學生參加與專業相關的技能鑒定,把技能鑒定結果按一定比例計算入相關專業課成績中,并對獲得職業技能證書的學生給予學分獎勵。
基于雙證融通的中職學生學業評價體系把國家職業資格技能鑒定的內容融入到專業教學內容中,積極進行技能水平評價、日常作業的設計及評價的改革,學生在該評價體系下學會合作、學會包容、學會欣賞,個體的心理和人格也得到了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