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煜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 山西晉中 030800)
大學體育教學向健康體育轉變的探討研究從2000年就已經開始,為了實現全民健康素質的提高,我國高校早在十多年前就逐步開始在大學教育加強健康教育。我國大學體育教育不僅從理論、技術方面進行了諸多的改革,也在實踐過程中進行了諸多的試點改革。大學教育中開始更多地注重學生的身體、心理健康發展,并且逐步地結合社會需求和實際情況進行教學。但實際上大學體育教學向健康教育轉變一直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方法,雖然出臺了眾多大學生身體素質測評的要求標準,提升了體育教學的規范性和科學性,但是探索還在持續,依舊存在一些問題。
我國大學體育教學長期以來受到蘇聯以傳授競技技術為中心的“拼盤式”教學體系影響,到如今都還是主體上沿用著這樣一種教學體系。這樣一種教學體系下,注重的是內容的傳授,和其它學科一樣,都是對某一體育項目進行內容、技術性質的教學。一般來說都是在大學一、二年級開始體育課程,到了大三、大四有的學校干脆徹底不再開設體育課,有的學校體育課也成了選修性質。過去很多學校都只有傳統的籃球、足球、排球、網球、羽毛球等項目可供學生選擇,到了如今有很多學校逐漸開設了瑜伽、武術、太極、舞蹈、輪滑等教學項目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但往往這樣的體育教學中存在著眾多的問題,依舊是傳授技術為核心的教學模式,缺乏理論教學,教學過程也缺乏科學性和統一性;有的學校體育教學往往都只是為了開設課程而開設課程,不重視教學,甚至在學生身體素質測評中都存在一些不嚴謹的行為。正是這樣的教學現狀,導致學生對于健康知識的了解是匱乏的,學生自身對于健康的認識也不足。
對于高校體育教學向健康教育轉變而言,健康教育的基本定義為“為了使學生認識和掌握保持健康、增進健康的知識,并通過學生科學的身體活動實踐和相關的集體實踐使之成為可以做出積極的健康選擇的有用人才的教育。”
這就需要對體育教學的模式進行重新的探討研究,因為健康教育需要包括的教學內容多,需要一定量的理論教學作為支撐。因為健康教育必須要包含“運動醫學基礎知識、運動生理、人體機能、疾病預防、疲勞損傷預防、營養與健康”等眾多的內容。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才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運動與健康的關系,了解合理健康的生活習慣,能夠對一些運動損傷與疾病有預防意識,并且能夠對自身營養能夠有控制能力。
健康教育并不只是對個人有意義,更重要的是對于社會大眾健康發展都有著直接的影響。只有通過健康教育來改變人們的不良健康習慣,才能夠更好地面對如今全球都面臨的諸多社會健康問題。而大學教育是在向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未來大學生必然要承擔更加重要的社會責任,所以必須要提高大學生自身對于健康的認識,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時代的發展,才能夠更好地面對社會,確保自身的身心健康。所以當代大學必須要對體育教育中的健康教育重視起來,提升健康教育的教學比重,轉變體育教學現有模式,才有利于現代大學的可持續發展。
現在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還是依舊進行體育項目知識技能的教學,傳授學生實踐性的體育項目技能,并沒有進行足夠的健康教育。學生自我保護意識都沒有的情況下開展過多的專業技能教學意義本身并不大。其次實踐課程的實踐比重過大,導致健康教育并不受重視。過多的實踐技能培訓,并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實際需求,也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興趣了解性的教學需求與專業性的技能教育實際上就存在著脫節的情況,與健康教育更是存在著嚴重的脫節。
健康教育在學校高層領導部分不受重視,不受體育教師的重視,甚至學生都覺得無所謂。這樣的情況在我國大學校園中的普遍存在的。健康教育開展的過少,學生不關心,其它學科的壓力重,體育教學的相對寬松,都不利于健康教育的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并不是很受歡迎的講座,健康教育活動、宣傳都缺乏參與度,所以健康教育的開展還存在諸多的阻礙。
體育教學每學期理論課安排才4學時左右,有的甚至沒有,涉及健康教育的內容又更少之又少,健康體育要與終身體育相結合,這才是我們體育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三、四年級都缺乏體育課程的設置,缺乏專業的健康教育講師。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學搭配的結構不合理。現如今的健康教育理論課能夠占到大學一、二年級體育總課時的10%都不到,就算教材編寫合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比重大,內容合適;沒有足夠的教學課時,教材能夠起到的作用也是不明顯的。
現如今中學到大學都設立心理咨詢室等一些專業的學生教室心理輔導機構;但實際上這些機構的運作情況總體上是不良好的。有的校醫院心理咨詢室實際上是名存實亡,有的學校心理咨詢機構設置過于偏僻,相關的負責老師就是心理咨詢師,導致學生找不到心理咨詢師,不敢去尋求幫助。再加上日常教學過程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和宣傳,更是導致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我國義務教育的建設已經逐步完善,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水平在不斷提升;同時,中小學素質教育質量在提升。于是在中小學進行體育知識技能的培養是十分有必要的,應該在中小學提升對于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把體育的技能知識教學放大中小學。學生在進入大學時能夠保證對運動技能知識都有著基本的認識和了解,這樣就能夠減少大學進行體育項目技能知識教育的需求,并且為逐步減少體育技能教學比重起到積極地意義。同時在基礎階段加強體育教學,并逐步引入健康教育,就能夠為大學開展健康教育創造便利條件。
現如今大學體育教學往往都缺乏教材,理論課程少,教材技術強,健康教育的內容少,并且教師對于健康教育也缺乏認識。所以必須要針對現有高效的體育課教材進行改革,增加教材中健康教育內容的比重。并且增加教材理論教學的學時,現有少于10學時的健康理論教學課程必須要增加,增加健康教學的學時,增加一些休閑健康調理課程的數量和選擇性,必然能夠吸引學生興趣,在有興趣的情況下進行健康知識的學習效果也會有提升。
上面提到,現有的大學體育教學模式應該進行改革,現在大學體育理論課往往就是一年級開學第一、二周開設,大學體育理論課往往是形式,基本以實踐課為主。所以必須要對現有的體育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健康教育必須要穿插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每個學期都應該有健康教育的理論課,并增加理論課程的學時。大學體育教學不能夠在二年級就結束,在三年級甚至四年級應該都開設體育課選修,并且應該增加健康教育的內容。在未來大學獨立開設健康教育并納入必修課程的條件也是有的,在有必要,有可能的情況下在大學教育中獨立健康教育課程,也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并且大學體育課程絕不能夠在三年級就結束,必須貫穿整個大學的教學。
高校應該獨立專門的心理輔導咨詢中心,要配備專業的心理醫生,并且有條件情況下應該在校醫院和相關的主要教學樓都要有心理咨詢室,要讓學生能夠容易找到,加強對學生隱私的保護。并且應該開展常態化的心理咨詢講座,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并且增加學生與社會接觸溝通的機會,更多的組織公眾性的活動。
健康教育必須要得到學生和教師的共同重視,提升教師對于大學開展健康教育的認識,尤其是體育教學部門必須要加強對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加強宣傳。在校園內也應該進行相關的健康知識宣傳,積極地開展健康教育專題活動,并且逐步的增加健康教育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比重數量。
大學體育教學應該,也必須要向著健康教育轉變。健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必須要得到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身心健康,能夠適應社會需求,適應社會發展,具有獨立健康人格的畢業生。
[1]李士元.多媒體在獨立學院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4):200.
[2]信偉.團隊考核在普通高校難美類體育課程考核評價中的正向激勵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79-82.
[3]任衛華.高校定向運動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72-75.
[4]馬義方.淺析游戲教學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