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德東 齊康 哥特·格魯寧
摘要:現代城市文化戰略的要求是城市景觀提升區域文化特征,拒絕“景觀孤島”效應。動態景觀藝術是動態藝術在城市空間的應用,也是目前景觀行業可以拓展的新興前沿產業,涉及到對藝術、計算機、新材料等多學科的運用。可以通過動態景觀藝術技術的發展歷史與國際現狀、動態景觀藝術的關鍵技術及技術指標描述、動態景觀藝術技術的實現依據、風險及應對措施三個方面,論證其在中國景觀市場的技術可行性應用等問題。動態景觀藝術有條件應用當代藝術觀念、技術手段和材料的重新演繹來發展傳統,通過當代科技與藝術思維的整合,顯示出當代技術、人與自然的關系的全新角度,并激起人們的哲學思考。城市景觀由此掀起一場從靜態到動態的革命,所以,動態景觀藝術擁有巨大的前景和商機。
關鍵詞:動態景觀藝術;城市景觀;景觀設計;動態藝術;技術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J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104(2015)04-0206-04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指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努力走出一條“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在此趨勢下,城市雕塑成為反映地域文化的重要內容,被譽為“城市名片”。興建各類景觀雕塑以提升區域文化特征,拒絕“景觀孤島”效應,已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課題。伴隨著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大量的城市雕塑出現在現代景觀中,傳統雕塑形制都是通過金屬、石材或其他材料以靜態的方式加以體現,而動態景觀藝術是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在景觀雕塑中引入動態元素,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對其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進行重新設計,通過機械運動、聲、光、電等綜合系統設計使雕塑呈現運動之美,增加雕塑的吸引力,更多地調動觀眾的審美熱情,為城市公共空間增添動感和生機,使之更加具有活力。當前國際上影響力最大的動態藝術組織KAO(Kinetic Art Orgnization),其現任主席拉爾方索被譽為21世紀新動態藝術的奠基者,組織了一大批藝術家研究動態雕塑,其系統性、前瞻性、實踐性是當下國內所不具備的,其核心思想就是將動態藝術形式引入公共空間,換句話說,即為城市景觀環境量身定做動態雕塑的專門機構。在國家倡導、科技條件成熟、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的情況下,國內動態景觀藝術依舊裹足不前,究其原因主要是動態景觀藝術由于涉及到對藝術、計算機、新材料等多學科的運用,國內相關行業對此認識有限所致。為加深行業理解,本文將就動態景觀藝術產業與技術可行性展開討論。
一、動態景觀藝術技術的發展歷史與現狀
動態景觀藝術是動態藝術在城市空間中得以產業化發展的一種具體形態,是通過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實現與風、水、觀眾、環境全面互動的以運動為主要特色的景觀形式。它“依靠運動來實現其效果”,通過探索運動的可能性、介紹時間的元素、反映當代社會的機器與科技進步、探索視覺本能等方式達成新景觀的設計理念。動態景觀藝術主要包括:
1.風力動態景觀藝術,即運用動力學原理及機械傳動技術,普遍實現自然風動的可實施性、流暢性、安全性、無污染性。
2.水力動態景觀藝術,即通過水的流動特質,結合中國傳統理水手法和歐美水體造景技術,進行水體形態設計。部分室內水體動態景觀藝術,可對液體磁化,得到納米級磁化液,由電磁線圈供給電子脈沖,形成奇妙的液體動態景觀藝術。
3.受眾互動景觀,即將根據甲方不同投資需求,通過引入圖像感知系統、機械控制和電器系統,實現無人為交互式動態景觀藝術、基礎行為交互式動態景觀藝術以及高階行為互動式動態景觀藝術。
在很大程度上,動態景觀藝術就是機電自動控制、信息技術、材料技術、人機交互技術與動態藝術結合的產物,這些技術為動態藝術注入了新的基因。動態景觀藝術將結合地產開發、社區發展、城市規劃等需求,將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再次逐漸發展起來,并以極快的速度擴展到世界各地,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廣泛地進入公共空間。清華大學的粟多壯曾將動態藝術概括為六個特點:與環境全面互動、普遍與現代化高科技結合、體量更大而復雜、以全面進入公共空間為目標、藝術家的國際聯絡非常廣泛、與相關領域互動協調非常密切。從上述六個特點不難看出,本項目所推出的動態景觀藝術不僅僅是會動的城市景觀,而是致力于結合各類新技術達到與自然、人文、社會環境互動的境界。拓展到景觀行業將具備以下三個方面優勢:
1.追求“動態”化的視覺呈現,強調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拓展了傳統景觀的形態邊界,創造性地將裝置、建筑的藝術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大量使用新材料和新技術,作品有更大的體量,制作程序異常復雜。
2.景觀將更強調作品與環境之間的協調關系,強調雕塑作品與觀眾的“互動性”,通過景觀的用戶感知界面等實現人機互動,將觀眾的參與視為作品意義必不可少的部分,使作品更有趣、更好玩、更讓人樂于接受。
3.充分發揮作品的商業價值,可以通過作品收集公共場合存在的大數據供營銷機構進行分析。以作品為媒體發布廣告,實現廣告的精準投放等。
二、動態景觀藝術的關鍵技術及技術指標描述
在動態的研究方向下,圍繞風力動態景觀藝術、水力動態景觀藝術、受眾互動景觀,延伸出一系列技術組成結構。
1.動態雕塑技術組成結構。能源上,充分挖掘風動、氣動、水動、太陽能、電能等無污染能源;感知上,除涉及使用傳統傳感器感知(如溫度、濕度、氣壓、熱紅外、觸碰等方式)之外,還可預引入機器視覺感知、三維體感等感知模式;控制上,針對甲方客戶需求可基本實現機械結構式的自主控制和交互式控制(如計算機、嵌入式系統的控制);表現手段上,包括反映科技美的機械式的藝術表現、燈光式表現(如光投影表現)、聲樂表現、平面影像表現等。
2.動態雕塑交互技術。其中包括:(1)現場式交互,包括機械式交互(觀眾-機械操作-機械表現-觀眾)和數字式交互(觀眾-傳感器-控制-表現-觀眾的響應-傳感器)的結合使用;(2)現場式聯合交互,主要是同一展區多個動態雕塑之間信息互聯,以及與現場觀眾之間的互動交互;(3)云式交互,通過利用互聯網手段,實現與遠程在線觀眾進行交互,多個異地動態雕塑之間的相互交互,多個異地動態雕塑與遠程用戶的動態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