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話水平測試開展以來,許多高校都相繼開設了普通話課程,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普通話技能訓練。但在普通話教學中,語言理論和科學發聲技巧比較容易被教師忽視。對其進行分析和說明,有助于改進傳統普通話課堂教學理念,幫助學習者更好更快地提高普通話水平。
關鍵詞:普通話 語音 教學
漢語普通話是全國不同方言區、不同民族之間交往時使用的通用語言,是影視表演、廣播、電視、電臺傳播中使用的規范語言,是各級各類學校里使用的教學語言。隨著國家推普力度的不斷加大,人們對推廣普通話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學習熱情也越來越高,普通話學習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許多高校都相繼開設了普通話課程,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普通話技能訓練。但長久以來,普通話教學采用傳統的聲母、韻母、聲調發音辨正,先老師示范,后學生跟讀的方式進行教學,實際的教學效果并不顯著,特別是對方言與普通話差距較大的方言區的學生來說,想突破原來的語音障礙有相當的難度。
一、語言理論指導發音實踐
普通話教學是口耳之學,重在實踐,但理論知識的講授亦不可忽視。兒童學習語音單純靠模仿,成人則不同,成人已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發音習慣,要想通過單一而簡單的模仿提高普通話水平很難奏效。語音理論知識可以讓我們改變原有的發音習慣,了解自身的發音特點,更快更好地掌握普通話發音方法。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條件,教師不僅要能夠從聽覺上分辨出學生存在的各種問題,而且還要利用相關語音知識加以科學的分析。因此,教師在普通話教學中要不斷地引入語言學、語音學、發聲學、漢語詞匯、漢語語法、方言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充實課堂內容,幫助學生們用理論指導實踐,更快更好地提高漢語普通話水平。
例如在講元音和輔音的區別時,提到清輔音都是不振動聲帶,不發聲的。有學生提出疑問:我們平時讀輔音時,也振動了聲帶,可以聽到聲音。這就需要向學生們澄清一個事實,我們現在所讀的輔音都是在后面加了一個元音的結果。如清輔音b,是雙唇不送氣清塞音,發音時氣流在雙唇受阻,我們只能感受到氣流沖破阻礙,而無法聽到聲帶顫動后的聲音,我們現在讀的實際發音是bo,在b后面加了一個元音o。這是因為輔音聲母在平時會話中不會單獨使用,它總是和元音韻母組合在一起,而且在小學學習聲母時,這種方式更能讓小學生接受。可在高校進行普通話教學時,我們必須將這一理論知識告訴學生,這樣他們才能夠對輔音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從而掌握好輔音的發音部位和方法。
普通話聲母按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進行分類的問題是課堂中必講的內容,可對于為什么按這兩個標準進行分類,卻未被重視,學生們只能機械地去模仿和記憶。所以在講這一部分時,教師應該強調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的分類原因,讓學生們理解、接受。
例如:發音部位是輔音受阻礙的部位,阻礙是由口腔中“唇”等固定的發音器官和“舌頭”等活動的發音器官或兩個活動的發音器官接觸而形成的,接觸點不同,發出的輔音就不同,這個接觸點叫做輔音的發音部位。根據口腔中發音部位的不同,由外及里,聲母分為雙唇音、唇齒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和舌根音七類就不難理解了。
再如:發音方法主要是指氣流在口腔中“成阻”“持阻”和“除阻”的過程。1.“成阻”:參與發音的兩個部位互相靠攏形成阻礙階段;2.“持阻”:形成阻礙部分的肌肉保持一定時間的緊張,使阻礙持續;3.“除阻”:參與發音的活動部位脫離另一部位,肌肉放松,阻礙解除。分析輔音的發音方法,就是看發音的整個動程中阻礙的形成方式和克服方式。將輔音的發音知識進行了這樣的分解之后,學生們基本理解了為什么按發音方法將輔音分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邊音”,基本能夠掌握輔音的發音規律。
在講授普通話韻母時,對韻頭、韻腹和韻尾的詳細講解是十分必要的。在韻母教學中,教師除了對單韻母、復韻母、鼻韻母進行分類講解之外,對韻母內部結構的解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仔細分析韻頭、韻腹和韻尾的同時,配合發聲技巧中的出字、立字、歸音的教學,輔以舌位圖、發音動程圖等形式,這樣學生們對如何發好每一個韻母都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聲調教學是普通話教學的重中之重,聲調的標準與否,直接影響到說話者的普通話水平,所以在聲調教學中適當地引入語音學和方言的相關知識非常有用。對音高、音強和音長這些超音質成分的介紹,固然是因為它們是言語中不可缺少的物理因素,更重要的是它們在音節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說是和元音、輔音同等重要的,特別是音高對于聲調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對語言譜系的介紹,可以讓學生們對聲調語言和非聲調語言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理解普通話中聲調區分意義的重要性。同時由于普通話聲調屬于旋律型聲調語言,音高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升或降,畫出來很像音樂中的旋律線,聽起來也有較強的音樂性,讓學生們更深刻地體會到聲調的音樂美。方言知識的適當引入,可以讓學生們對自己家鄉的方言聲調與普通話聲調間的區別有一個大致的認識,從理論上自覺地糾正受方言影響的聲調錯誤和缺陷。
例如,筆者所在高校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受長沙方言的影響,學生們在發普通話去聲時,本來應該發降調,調值51,而很多學生發音都會往上飄,發成了45的調值。方言知識的介紹,使學生們意識到了普通話去聲發音的錯誤,并有意識地進行了糾正。
除語音外,詞匯和語法方面的規范問題,也很重要。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語音差異是最大的,其次就在詞匯和語法方面。學好普通話除了學習標準語音外,還包括用詞和造句方面的規范。如果詞匯、語法不規范,即使語音再標準,也不是標準的普通話。因此教師在糾正語音的同時,還必須具備漢語詞匯、語法方面的理論知識,以更加全面地指導學生學習普通話。
二、科學發聲提高聲音表現力
普通話的教學效果可以分為三個層級:第一是準確規范,第二是自然流暢,以上兩點都是“字正”,第三則是“腔圓”,即優美動聽。隨著普通話教學的不斷改進和發展,傳統教學追求第一、第二層級的標準已不能滿足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都希望能達到第三層級的要求,即在準確流暢的同時追求普通話的美感。這就需要在普通話教學中適當引入科學的發聲方法。科學的發聲方法是指說話者能夠通過氣息控制,以口腔、鼻腔共鳴為主,合理使用各種發聲器官發出宏亮、圓潤、流暢、動聽的有聲語言。
科學發聲方法是提高普通話學習效果的現實需要。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學生們從小都或多或少地接觸過普通話,有些甚至就是在普通話的環境中長大的,自身的普通話水平已比較高,普通話語音規范教學已不能滿足授課需要,他們需要進行普通話美感訓練,來提高口語表現力;另一方面,某些方言區學生由于受方言影響,普通話存在著非常嚴重的語音缺陷甚至是錯誤,要克服這些缺陷和錯誤,僅靠簡單的知識講解和模仿很難奏效,科學的發聲技巧與方法訓練對克服方言影響能起到較好的作用。
例如有些方言區學生在發復韻母ou時,發成了近似單韻母u,究其原因主要是口腔開口度變化小,缺乏動程,類似此種將復韻母發成近似單韻母的情況還有很多,這種缺陷可以通過發聲技巧中的“打哈欠”和“吐字歸音”練習進行糾正。
科學發聲方法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現實需要。較高的語言清晰度及口頭表達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教師聲音動聽、悅耳、普通話標準、口語表達能力強,無疑對學生是最好的教育和熏陶。要使教師嗓音既飽滿圓潤,又能持久不疲勞,就需要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與藝術。
科學發聲技巧是提高學生職場競爭力的需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各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際溝通和表達能力逐漸成為用人單位考查的重點。普通話教學中引入科學的發聲方法,加強聲音美的訓練,使學生們在提高普通話準確度的同時,能夠做到悅耳動聽,字正腔圓,這無疑會為他們職場競爭力的提高增加砝碼。
科學發聲方法是對說話者的嗓音、語音和口語表達能力的系統改造性訓練,它包括呼吸發聲訓練、吐字歸音訓練、共鳴訓練等若干方面。呼出的氣息是人類發聲的原動力,聲音的大小、高低、強弱等都與呼出的氣流有關。呼吸訓練關系到聲音的響度、清晰度、音色的圓潤度、嗓音的持久性等,為語音的清晰、流暢、集中、圓潤奠定了基礎。吐字歸音理論有助于提高音節的發音質量。音節吐字的棗核形技巧可以有效地解決復元音的動程不夠、發音不夠飽滿圓潤等語音缺陷。出字時字頭的立起和彈出不僅能保證聲母和介音發音的準確清晰,同時還可以使它們結合得更加緊密。韻腹是音節響亮的關鍵,它的拉開和立起,即“立字”能保證主要元音的宏亮清晰。字尾的到位弱收、干凈利落,可以有效地解決韻尾歸音的問題。共鳴,指人體的胸腔、口腔(包括喉腔、咽腔)和頭腔(包括鼻腔)這幾類發聲器官各部位互相協調工作。胸腔共鳴使聲音渾厚有力;口腔共鳴使聲音明亮清晰;頭腔共鳴使聲音富有穿透力。美好的聲音在任何聲區都是三種共鳴的混合體,這種混合共鳴使聲音美化,音量擴大。
用語言學、語音學、漢語詞匯、漢語語法、方言、發聲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指導學習實踐是高校學生學習普通話的有效方法。這樣的方法將深刻的理論融于形象直觀的實踐當中,把簡單重復的語音練習變為有趣味的活動,幫助學習者在掌握標準、規范的普通話的同時,做到聲音的自然、清晰、圓潤和飽滿,提高學生聲音美的表現力。
參考文獻:
[1]汪天平.談高師普通話教學[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3,(2).
[2]黃磊.普通話教學中要積極處理的幾個關系[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2,(12).
[3]林燾,王理嘉.語音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8).
[4]李紅光.科學發聲在教學實踐中的作用[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1).
[5]楊小鋒.論語言藝術發聲與普通話語音教學[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2008,(3).
[6]凌莉麗.歌唱發聲技術與普通教學相結合的探討[J].大眾文藝,2010,(7).
(王佳毅 湖南長沙 湖南女子學院 4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