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君
初中生物課作為義務教育的基礎學科,對學生認識生命,了解生命價值,培養學生生命價值觀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那么,作為生物教師如何將生命教育滲透在日常的生物教學之中呢?下面就自己在生物教學實踐中的點滴收獲,來談談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初中生物課不僅能向學生普及生物知識,讓他們了解生命的起源、發展,生命的意義等,還可以通過生命教育使學生認識到自我生命的意義,進而更加熱愛生活、珍惜時間,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初中生物課的內容豐富多彩。在生命教育中,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生命教育,可以滿足學生對生命方面的認知需求,使他們明確生物知識與我們的生活關系極為密切。作為生物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可以通過對動植物的介紹,讓學生認識到自我生命的價值,激發他們更加熱愛生命,更加喜愛生物這門課。
現實生活中,有的學生面對困難、挫折、傷害時,為什么要選擇用消極的方式解決問題呢?我認為這與生命教育的長期缺失有關。
生命教育不僅能使學生更加珍惜生命、愛惜生命,還能讓他們在生命教育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更加自信地面對人生路上遇到的各種坎坷、挫折、風風雨雨。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不僅是初中生自身心理、生理發展的需要,而且還是進一步健全義務教育體系的迫切要求。
在初中生中開展生命教育,作為生物教師,教學方法一定要靈活多樣,通過生命教育的開展,使學生懂得珍惜生命、愛護動植物。
我在教學生物進化一章時,先讓學生談談地球上南極的代表性動物是什么,北極的象征性動物是什么,學生根據自己的所聞所見,非常踴躍發言:是企鵝;是北極熊。我在學生熱烈討論后問:同為鳥類,為什么鴕鳥在沙漠中行走如飛,而企鵝卻在水中遨游……我的話語將每位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于是我話鋒一轉,告誡學生這是生物頑強適應惡劣自然環境的能力,要生存下去,它們必須適應自然環境。那么作為人類,我們應該怎么面對困難、挫折?是知難而退,還是勇往直前?我的問題又把學生引入激烈的討論之中。通過學生間的再次積極討論,使他們明確了面對挫折、困難,必須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面對,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才能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而使自己的意志、思想、毅力等漸漸地堅強起來、成熟起來,使自己勇敢地面對困難、挫折,進而戰勝它們,進而更加熱愛生命、熱愛自然。
此外,生物課積極與多媒體結合開展情景教學,是有效拓展學生思維,培養、提高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了解生命起源、進化等等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在教學“人的生殖”一章中,借助多媒體,讓學生在視頻中直觀地了解到從精子與卵子的結合,到十月懷胎、分娩的過程,使他們真切感受到生命誕生之不易,也說明了生命存在的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戰勝困難、疾病等的過程,使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深深地感悟到父母為培養自己健康成長所付出的艱辛,進而自覺地萌發出尊重、熱愛生命的情感,萌發孝順父母之心之情。
二十余年的生物教學實踐,使我切身感到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生物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基礎。在生命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尊嚴,切實把學生當知心朋友來看待,與學生在校園生活中互相鼓勵、幫助,進而形成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為開展生命教育做好鋪墊。每年春季,當學生積極在校園中參加植樹活動時,我總是深入學生之中,與他們在歡聲笑語中一同開展植樹勞動,談笑間約定未來的日子里,師生間一起來關注所值之樹的成長,一起來感知生命成長給我們帶來的美感。同時,借勞動之機,讓學生有意識地采集一些植物,讓他們自己動手作簡易的植物標本。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對學生學好生物學科,感悟生命教育,都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總之,作為生物教師,應當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在認真鉆研生物教材的同時,積極探索生命教育的最佳契合點,以便更加適當、貼切地滲透生命教育,收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教學效果,為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王永泉.生物教學應當成為生命教育的重要領地[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04).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