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華
我校是一所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本校建有一間微機室,計算機已更新了三次。學校領導也特別重視對學生信息技術的培養,但與傳統學科相比,學生往往執著于中考的成績,把心思放在主科上,對待信息技術有所忽略,認為上信息技術課就是來玩的。而作為信息技術教師,該如何正確地引導學生,如何把計算機知識既深入又活潑地教給學生,值得我們研究。我亦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以期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來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效率。
首先要規范課堂教學習慣。我校三到九年級都開設信息技術課程,而每個班一周只有兩節課,說實話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內容的確挺難。再加上還要組織紀律,這對于教師來說是難上加難。為此,每學期開學的第一節課,我都會根據學生的情況制定相應的課堂規范,如提前進入微機教室坐好,教師講授的時候必須面向我,嚴格按照教師的要求操作等等。如此規范了學生的課堂習慣之后,教師的教學組織工作會變得容易很多,課堂效率自然會大大提高。當然,很多學生并不會完全照做,需要教師不時地提醒,時間長了,課堂規范就會成為學生的自然行為,信息技術課堂也會變得井然有序,和諧融洽。
其次,上好任何一節課都需要教師備好課,信息技術課程也是如此。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低年級主要掌握基本操作、基礎軟件,如記事本、Word、畫圖軟件等等,在學習了計算機的基本構造之后重點在打字。高年級則較難一些,在基本操作熟練之后掌握一些較復雜的軟件,如幻燈片的制作、關于Flash基本動畫制作、基礎網頁制作、LOGO設計等等。初中生更難一些,可以深入了解計算機相關知識,對于相關軟件可以在高年級基礎上深層學習掌握并應用。如幻燈片設計、Flash制作、網頁設計在兩個階段都學習,但層次不一樣。而且在制作方面可以把多個軟件綜合應用。了解學生該學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么;只有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學過程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只有選擇好正確適當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
其實上信息技術課與上主課的過程并沒有什么區別,只不過是人的心態不同罷了。這里既有學生的因素,也有老師的因素存在。如果老師引導得當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摸不到的東西變成形象的、具體的實物,如在教學幻燈片的制作時,每張幻燈片文字怎么編排,圖片應如何處理,播放時動畫如何設計,導入時給學生先播放幾組,給學生美的享受,或者先給學生幾種固定的模式,讓學生試試看,等學生熟練了,自然生出“巧”來。再比如教學Flash動畫設計,把簡短動畫制作過程展示一遍,當然,一定不能太長,否則很容易生出疲勞。我們把“說的話”變成可操作的,不就把抽象的變成具體的了,變成學生喜歡操作的了。學生的興趣從哪來,學生的成就感從哪來,不就是從活動中慢慢體會到的嗎?
龍生九子各不相同,人和人也類似,這從操作中更能體現出來,再加上我們的學生都生活在農村,接觸計算機大多就在固定的40分鐘內。因此,課堂教學要注意分層實施,詳略得當,對一個班級不同學生要因材施教不同用力;要改變教學過程中與別的學科那種評價方式及教學平鋪直敘、全面出擊。正確設計好每堂課動手練習內容,從基礎的知識到當堂過手、形成技巧,常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做階段性練習,讓學生學會學習。對基礎差的,要讓他們從基礎開始一步步的練習、操作,手腦交替。完成基本內容就可以了,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則提出更高的要求,完成更美的設計,如關于板報設計,對于文字的編排、背景的美化、圖片的插入是有不同要求的。
我校的學生機上是不能保存學生作品的,因為有固定的程序,每關機一次,系統便恢復到以前狀態。當學生都在興致勃勃地動手操作電腦的時候,教師需要講授、提示或者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但用語言很難讓全體學生一下子停止動作,集中注意力。這時,我使用“黑屏肅靜”功能,當“黑屏肅靜”四個大字出現在學生的電腦屏幕上的時候,他們會很自然地停止動作,轉過身聽我下面的講述。當教師需要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展示學生作業的時候我使用“學生演示”或“廣播教學”。教學管理軟件的功能還有很多,在此我就不一一贅述。當然教師要明確教學軟件的輔助作用,要將教師的講授置于首位,不能為了貪圖省力完全依賴軟件,要適時、適量地使用軟件、讓軟件確實為學生服務、為教師服務、為課堂服務。
提高課堂效率的辦法還有很多,但這都需要我們加大課堂教學力度,認真把握每個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同時融入情感,了解學生的個性,使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學習,只有這樣,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才會得到升華,我們的教學技藝才會得到提高,才能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工具。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