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貽仁
好的教學設計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它能凝聚課堂教學內容,拓寬學生思維空間,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創新課堂教學風格,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水平。好的教學設計有如下一些特點:
一是新奇。常教常新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思路常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例如,在教《甜甜的泥土》的時候,教師以“當一次導演”為主題,設計了一個思路:第一步談話導入新課,講述當導演的要求;第二步,緊扣課題,了解細節;第三步,朗讀課文,體會受感動的原因;第四步,拍攝畫面,領會拍攝細節的目的;第五步,書寫劇本的宣傳詞。這五個步驟都給學生一個全新的感覺,在課堂無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單一。好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它的內容總是單一的,給學生充分的語言思維的空間,最大限度地給學生以智慧。多可能導致少,復雜可能導致教學細節簡單,少可能導致深和多。因為教學環節少,恰恰為教師和學生創造了更多的活動空間,讓他們在刻自由的氛圍中發揮想象,在交流中相互啟示,在互動中碰撞生成,提高自己的認識,拓展自己的思路,釋放自己的潛能。例如,在設計《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教學內容時,選取了本篇課文的最精彩的三拳描寫,由此入手,反復閱讀課文,領會人物的性格,把握課文的情節。內容少而精,由一個小而有思維的價值問題,帶動其他問題的解決,學生在課堂學得充分,收獲不少。
三是凝聚。好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應該是形散神聚的,給人一種整體的美感。比如,在設計《桃花源記》時,某教師圍繞本文的語言美,設計四個部分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感悟、理解、體驗景物美、人美、人情美、故事美,領略作者心中的世外桃源,讓學生對世外桃源有一個美的整體印象,產生很好的設計效果。
四是精妙。好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應該追求“妙在這一問”設計境界,它往往設計出對課文閱讀能力起“牽一發動全身”的重要的提問或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牽引學生一步一步地走進文本。例如,在設計《最后一課》時,某教師設計了一個問題: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產生這些變化?課文整節課就從這個問題入手,一層一層帶動韓麥爾先生等人物形象的分析,從而把握故事情節,提煉文章的主題,設計思路清晰,學生思維處于積極亢奮的狀態,起到很好的設計效果。
五是突進。好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能夠針對課文不同的特點,選取課文的關鍵處、精美處、深刻處、疑難處、知識內容豐厚處、手法巧妙處、意義隱含處等有嚼頭的地方進行細膩深入的品讀教學,以達到對課文特點,對課文重點內容的深透理解。換句話說,好的教學設計總是選點突破。所謂“選點突破”就是對課文進行“點式處理”,積累一兩個閃亮的閱讀品析的“點”,進行有的放矢的突破或者對課文內容的專項的響鼓重槌式的敲打。例如,設計《月跡》教學思路時,某教師選取了童趣這個切入點,按照尋找童趣、品味童趣、書寫童趣這三個步驟對童趣進行放大,整節課堂充滿童趣,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起到很好的設計效果。
六是切入。好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常有切入點,它可以使課堂思路清晰,學生充滿興趣。設計時可以從文章的標題切入,可以從文章的中心句切入,可以從文章的重要句子切入,可以從疑問處切入,可以從精彩的段落切入。
七是生成。好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總是預留了學生生成的思路和空間,讓學生在思維訓練中自然生成,產生智慧的火花。可以在學生的需求中“生成”,在嘗試和探究的活動中“生成”,在對文本的多元解讀中“生成”;在師—生、生—生的對話中“生成”;在適度拓展中“生成”,在創造中“生成”。
總之,好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總是很好地把握教學的著力點和訓練點、反饋點,選取板塊式思路或線索式思路等,選點突破,培養學生閱讀、感悟、體驗、思維的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自然生成,讓課堂變得美妙起來。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