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東
高中音樂鑒賞課的開設目的是加強學生對音樂與藝術的自我感知和賞析能力,所以,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的思想里,音樂鑒賞課的重要性被忽視了,認為這會影響學習。教育界對此問題非常關注,在音樂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據相關權威機構調查顯示,即便如此,音樂鑒賞課堂的效果依然沒有明顯的好轉。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是重中之重。
一、提高重視,增強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有效性
在高中教學中要想更好地開展高中音樂鑒賞課程,首先就是要提高重視度。
1.家長方面要加強重視
在應試教育的現狀下,家長對高考所考的相關科目非常重視,但對其他科目沒有太多的關注,認為只要學習高考所需的就可以,其他的只要知道就好,無需給予太多的關注。學生如果在音樂鑒賞課程這類課上面花了時間,會認為孩子不務正業,不認真學習,對于孩子自身的審美情趣、自身素質不太關心,這種觀點需要改正。家長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家長不重視音樂的學習,那么自然也會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所以我們要加強音樂教育在家長和公眾中的宣傳,讓大家了解重視音樂教育,不再輕視音樂教學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
2.教師對課堂質量的重視度要提高
教師的教課方式存在問題,在普通高中的課堂上,即使是像音樂鑒賞這樣的課程,大多數教師還是采取呆板的教育方式,沒有營造氛圍,未根據學生的音樂基礎進行課堂教學,而是根據課本的內容走,導致很多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內容不喜歡,覺得陌生,太深奧,難以理解。課堂上給學生音樂審美的體驗不足,未將實踐與書本相結合,從而導致課堂內容顯得單調乏味。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只是被動聽課,沒有從主觀上去接受知識。所以,教師要提高對課堂質量的重視程度。
二、靈活教學,保障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有效性
靈活教學是課堂質量的保障。首先,教師課前備課是非常重要的。備課時,教師要注意優秀作品的導入,有了優秀的上課內容,學生才能提起興趣,端正態度,對音樂有求知的欲望。在導入時要活,可不時采用圖像、故事、成語等導入方法,這會有效提高學生的感知和想象力。備課時,教學內容要合理,要難易結合,詳略得當,引人入勝,這樣可帶動課堂氣氛,避免單調乏味,科學靈活地教學。教師要根據書本內容和學生的資質選擇最佳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理解能力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使課堂教學有實際的作用。
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須認識到這點。可以多媒體教學為輔助手段,多媒體濃縮了互聯網里巨大的信息量,同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記憶。音樂課的課堂結構還要動靜有度、充滿美感。教師在上課時要注意動靜結合,讓學生上課積極發言,參與歌唱和跳舞是動,讓學生用心聆聽,融入環境,總結思考是靜,做好二者結合,使課堂變得和諧。教學過程是動態的,要使課堂效果好,教師要靈活施教,使課堂內容多元化。音樂鑒賞課不同于文化課,教師不可用對與錯來衡量學生的上課效果。教師必須理解學生,多與學生溝通交流,聽取學生不同的聲音,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激勵學生,讓學生有學習的欲望。
三、拓展內容,提高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有效性
豐富音樂鑒賞教材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音樂教材是學生提高審美鑒賞能力的一個重要部分,好的教材會帶給學生很大的幫助。課本書籍是學生接觸音樂的一個重要手段,為了避免書籍枯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需要不時加入新鮮元素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高中音樂鑒賞教材中,有很多音樂作品對于學生來說太過遙遠,所以形成了學生想學習音樂卻無從下手的無奈狀況。學生看不懂教材,自然不會喜歡教材,從內心對其疏遠,無法相互融合。所以,在書籍的出版、選材上,教育部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與篩選。與此同時,教師的課堂內容也要與時俱進。教師要避免采取呆板的教育方式,根據學生的音樂基礎制定適合學生的課堂教學,并不時拓展課堂內容,給課堂內容添加新鮮元素,將古典與現代相結合。不要根據課本的內容走,這會導致很多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內容不喜歡,覺得陌生,太深奧,難以理解。教師應采用新的教育理念與方式,始終堅持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鑒賞教育的總流程。課堂上給學生足夠的音樂審美體驗,將實踐與書本相結合,使課堂內容不顯得單調乏味,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要被動地聽課,要從主觀上去接受知識。
總之,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提高學生鑒賞音樂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弘揚傳統民族音樂文化,重視西方音樂的學習,樂于實踐,不斷提高,從而提高高中生的音樂鑒賞課程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瑪麗.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方法有效性提高策略探析[J].音樂大觀,2014(09).
[2]吳仁培.提高高中音樂鑒賞課有效性的教學探析[J].歌海,2011(02).
[3]韓珊琳.普通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有效性課題研究的討論[J].北方音樂,2011(1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