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樂(臨海市回浦中學 浙江臨海 317000)
?
影響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儲備的主要因素分析
李康樂
(臨海市回浦中學浙江臨海317000)
摘 要:體能作為籃球項目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扮演著決定比賽勝負、運動水平高低、運動員傷病預防的關鍵角色。該文通過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儲備的主要因素進行研究,為籃球體能制定訓練計劃提供一定的啟發。
關鍵詞: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儲備影響因素
籃球作為體育運動中的一個項目,有著共性的項目特征,同時也有個性的特征。籃球從運動訓練學共性角度來說屬于技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項群,技術特點具有強調整體攻守效能,注重攻守訓練內容的同步化[1]。對于籃球項目個性而言,快速多變是靈魂,技術對抗是手段,速度力量是保障,投籃得分是目的。因此,這就對籃球運動員提出了更多的體能要求,如:攻防快速多變的速度力量型、高密度性、長持久性和強對抗性等。
長期以來在籃球項目中,最困擾青少年提高的不是技術層面問題,而是體能儲備情況。大多數基層教練員對籃球體能發展的概念還十分模糊,意義與目的的重要性達不到一定的高度,這勢必會將籃球體能的作用無形的縮小,導致青少年運動員在比賽中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研究籃球體能儲備的影響因素,針對這些因素采取相應的解決方法,是籃球工作者和教練員們需要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
譚聯斌,王寶成,黃黎等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發表文章說,籃球是一項以投籃得分為目的,攻守快速多變的速度力量型,強對抗性的體能、技能類項目,“認為體能水平構成因素分為4類,分別是專項速度,整體力量,運動耐力和心理機能[2]”。全美籃球體能教練協會著的《NBA體能訓練》一書提出,體能訓練的內容有力量訓練、彈跳力訓練、速度訓練和靈活性訓練[3]。王保成等人對籃球運動員的力量訓練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闡述了力量訓練的系統觀和整體觀,提出了籃球應偏重采用“力量性”和“速度性”力量訓練[4]。總之,籃球項目是一個集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柔韌為一體、交錯出現的項目,它在不同情況下需要表現出不同的體能儲備。如今,隨著籃球的發展與提高,按照體能的表現特征分,體能有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柔韌這五大子項能力,而這些子項能力之間是具有相互遷移的特性的[5]。
籃球技術動作復雜多變,融合了各種形式的跑、跳、投、加速起動/減速、無球滑步防守、急停/急起、轉身、跨步等各種動作,這就需要一定的體能基礎作為支撐。有研究表明,一場比賽出現的不相同動作多達上百種,這就對運動員在做出動作時,提出了很高的體能儲備要求。比賽的水平越高,對體能的正相關要求就越高。籃球運動員的體能水平主要由專項速度、整體力量、專項耐力及心理機能構成。
專項速度:專項,就是比賽中出現的技術動作。專項速度應具有應變能力(變向、變速)、節奏感和突發性的專項特點。籃球運動員的體能必須符合比賽攻與防的要求,才能保證技戰術的發揮。
整體力量:力量素質是籃球運動員身體直接參與對抗的保證,是代表一個隊伍“裝備”先進的表現,是專項對抗能力、專項速度、專項技術掌握與完善的基礎。籃球運動員應具備高度發展的、全面的力量訓練水平,特別是對上下肢、腰腹核心以及具有穩定作用的小關節(如腳踝)都應進行專門的、全面的力量強化訓練,同時還應對肌肉爆發力、耐久力和最大力量結合進行訓練。
(1)進攻中力量的表現:進攻技術主要分為兩塊:一是在有球情況下,二是在無球情況下,例如無球跑動、快打反擊、傳接球、運球、投籃、搶籃板以及身體對抗。比賽中,在對手的嚴密防守、沖撞之下,要完成一個有效的進攻動作,首先要具備良好的腿部爆發力,腿部的肌肉纖維要瞬間從初始狀態突升到快速收縮狀態,產生強大的力量流,使身體移動快速連貫、動作有效。其次,上肢力量特別是前臂、手腕手指的力量決定傳球和投籃的質量,尤其是長距離的傳球和投籃。再次,強健有力的腰腹力量是銜接上下肢的中樞力量,是動力鏈傳遞的“中轉站”,關系到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和柔韌性,在身體對抗、跳起投籃、空中搶籃板、空中補籃、閃躲對手時的作用體現地十分明顯。此外,足弓的彈性力量和踝關節的韌帶力量,是多面進攻的重要支點,多面化進攻是依靠出色的彈跳力來維持的。
(2)防守中力量的表現:防守技術主要是在對手持球進攻條件下無球的防守,包括移動/頂靠移動、搶打斷、封蓋、搶籃板以及身體對抗等。對進攻而言,防守始終是被動的,但現代籃球中也提出主動積極地去防守,預判對手接下來可能出現的動作。防守方由于不知道接下來出現的情況,所以對防守方的身體要求比對方緊張,腿部和腰腹力量消耗會更多,體力下降也快。比賽進入最后幾分鐘時,體力與力量消耗巨大,力量就是決定比賽最后階段對抗勝負的關鍵。
(3)運動耐力:大強度、長時間從事專項活動的能力,籃球運動員整場的平均心率為120~190次/分,在比賽中運動強度表現為大、中、小相互交叉,且大、中強度突出。一場比賽中,用于大強度的進攻對抗的時間約為6分鐘,占整場時間的15%;用于中上和中等強度的進攻與防守對抗的時間約為14分鐘,占比賽時間的35%;其余時間用于中低和低強度的防守和休息。其中全場不斷往返的跑動耐力、快速擺脫防守隊員搶得有利的機會位置以及不間斷強施壓的防守是耐力訓練的主要任務。
(4)心理機能:意志品質是指對抗難以忍受的疲勞感以及對逆境中的落后所產生的強烈的求勝欲望的考驗,是心理機能的關鍵因素。
綜上所述,在當今的籃球比賽中,體能需求可以概括為“更快、更高、更全面、更持久”。“更快”是以最短的時間,爭取空間并能投籃得分的有效手段;“更高”是為了更好地占有制空權;“更全面”是隨著籃球運動技術理念的發展,向著高水平邁進;“更持久”則表現在水平不斷提高,對抗不斷增強下,對隊員打滿四節比賽約耗時兩小時的一個嚴格考驗[6]。
2.1現狀
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敏感時期,在這個期間接受籃球訓練,要注意訓練方法手段與負荷量的控制情況。在籃球對抗十分激烈的情況下,對待籃球青少年,力量需要從基礎肌肉耐力與肌肉基本力量出發,對于最大力量與爆發性的力量要做到區別對待,因人而異。由于青少年處于12~18歲之間,年齡越小越不適宜進行長時間
2.2建議
(1)青少年籃球體能訓練有別于成人訓練,要進行區別對待,應當結合籃球專項特點進行訓練,定期進行體能指標測試并對訓練計劃進行調整,做到計劃具有全面性、針對性、實效性以及攻擊性。
(2)青少年籃球體能儲備還應當細化到技術環節中,力量訓練要根據進攻與防守同步性進行訓練,速度耐力要根據比賽規則要求進行訓練,定期組織籃球比賽,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心理進行訓練,提高適應比賽能力以及比賽中臨場應變能力。
(3)基層籃球教練員缺乏現代籃球運動理論知識,對籃球運動的本質規律和發展趨勢不能全面認識,在技能和戰術訓練上過度關注,而忽視或減弱體能訓練的系統規劃,建議從思想層面以及理論實踐層面加強體能的攝入。如果有條件的話,應該配備具有專業體能知識的教練員進行系統全面的指導。
參考文獻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全國體院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251-254.
[2]潭聯斌,寶成,黃黎.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理論、方法及評價指標體系的講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8):28-29.
[3] 全美籃球體能教練員協會著.孫歡,譯.NBA體能訓練.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年.
[4]王保成,等.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基本理論與內容[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3(13):38-46.
[5]劉慶山.體能訓練基本理論[J].我國高水平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4.
[6]王衛星.高水平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新方法[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3.
[7]李曉雯.蘇州市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疲勞與焦慮的干預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9.
[8]于少華,程東美.用科學的理念指導青少年籃球訓練[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4(12):61-64.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5(a)-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