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高職院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機制研究與探索
王富海 郭立軍
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黨總支 寧夏吳忠 751100
[摘要]學生黨支部利用校園網絡陣地,通過創建“網絡黨建”平臺,把校園網絡變成學生黨支部與學生黨員、學生之間聯系的橋梁;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鞏固學生黨員的繼續教育,加強他們的黨性和思想覺悟;實施學生黨支部管理的數據庫化,加強學生黨員的自我管理,自我維護,完善黨支部的管理機制。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黨建;黨建網絡
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喜好新事物,喜歡新方式,因此,當今各個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建工作就需要不斷探索新道路和研究新方法。為此,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形式,創建“黨建網絡”平臺,開展黨建工作,實現為學生黨建服務的新模式。網絡黨建借助于網絡信息技術和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技術支撐,利用網絡環境進行黨建工作信息發布,開辟網絡黨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專欄等黨建平臺陣地,同時將大量頻繁的黨務管理和日常工作在網絡上實施,實施數據庫化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實現黨的建設工作和管理服務的綜合運行新模式。
主動利用校園網絡的覆蓋,創建“黨建網絡”平臺,吸引學生黨員和學生積極參與“黨建網絡”活動之中。通過網絡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于一體,手段豐富多彩,效果生動形象,增強了網上黨建工作內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拓寬了黨建工作的受眾面和參與性。網絡的互動性交互式溝通將吸引學生由傳統的被動式接受“灌輸”教育變為主動參與思想交流,在思想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引導。傳統的黨建宣傳工作形式單一和受到時空的限制,網絡具有超時空、全天候性、同時共享性、即時播發性和快速傳播性,使黨建宣傳工作得以經常化,從而突破了時空界限和形式單一。網絡傳播信息具有開放性,共享性,人人都可以獲取,改變了以往黨建工作只能通過座談、開會進行交流的模式,使更多的學生通過網絡參與黨建活動,通過網絡了解入黨程序以及學習先進的思想理論知識。同時,進一步拓寬了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團員、群眾之間溝通交流的渠道。
“黨建網絡”平臺的創建,創新了思想匯報方式,實現思想匯報進網絡,打破傳統的思想匯報僅向組織匯報的方式,在網絡里,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包括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的學生,都可以將自己的思想匯報放到“黨建網絡”平臺中的“思想匯報專欄”和“心得交流專欄”供學生學習交流,聽取意見。
廣大學生通過“黨建網絡”平臺與黨員的交流增強了對黨的認知和認同;通過對黨史和優秀黨員事跡的學習,加深了對黨的了解和熱愛,提升了學生入黨的積極性。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黨員繼續教育工作,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完善了學生黨員的繼續教育工作,不斷加強他們的黨性和思想覺悟。
支部充分利用網絡,將組織生活的形式向網絡延伸,設立學生黨員教育欄目、建立網絡黨校等。根據學生和黨員對黨的理論和政策學習的需要,網絡黨校中開設“黨的建設”、“理論研究”、“社會熱點探討”以及“視頻學習”等等;還開展網上專題討論、網上調查、網上咨詢等活動;通過“網上黨校”和黨建活動小組,在網上開展豐富的征文大賽、撰寫博客、黨建知識競賽等,增強黨建網站的服務功能。
“線上黨課”平臺,一個內容豐富的黨知識理論學習平臺,諸如“黨員先進性教育專欄”、“理論學習專區”和“網上紅色旅游”等學習平臺,給黨員提供大量詳實豐富的繼續教育資料,還包括大量的圖片資料,這些生動而豐富的學習資料將積極推動黨員的理論學習,也有利于形成黨員學習的長效機制,從而深入推進黨員先進性教育。建立“網絡黨支部”,開辟支部留言板,支部成員可在網上直接對話,達到溝通思想、交流信息的目的。在學習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多采用“討論會”的形式,鼓勵每一名黨員表達真實的意見和想法,通過思想交鋒,變傳統的單向灌輸為多向互動,促使他們主動思考,提高理論水平。
“線下黨課”通過利用每周的班會活動和雙休日活動時間,開展宣傳、實踐黨的思想和黨建工作教育,結合專業特色和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了一系列健康向上的黨員活動,如新老黨員聯誼文藝匯演、黨員與非黨員結隊幫帶,黨建知識競賽,通過一些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把學生引導到學習黨建知識,講黨理論的道路。
通過建立“線上黨課”、黨員電子信箱、黨員微信群等等“線上黨建”平臺,與“線下”的課余黨校的黨課實現了“線上和線下”黨課的有機結合,完善了學生黨員的繼續教育。
學生黨支部建立數據庫,實現數據化管理,實施自我管理,自我維護,提升學生黨員管理水平。黨員數據錄入后,各黨支部可隨時將轉入或轉出的黨員從數據庫中刪除或錄入,特別對畢業生黨員就業或深造后的組織生活方式、聯系方式等,通過網絡即時統計,基本實現黨員的動態化和網絡化管理。其他黨支部可查尋本黨支部的所有數據信息,上級組織部可查尋每個黨員的數據信息,還可查尋總數據信息。以往的大學生黨建管理工作模式都通過紙質的,一層一層的信息流通,不經意間浪費了大量時間,并且阻礙了某些問題的及時解決。建立數據庫,實施黨員管理的數據化管理模式,既節省時間,又可隨時咨詢和查詢相關問題,一些常規性的工作也可以通過網絡及時解決。
此外,數據庫管理工作者由專門的黨員老師、輔導員以及學生黨員骨干負責組成。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最多,能及時把握學生黨員的思想特點和成長需要的信息量,其在數據庫管理工作中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學生黨員的積極參與更是有效地實現了學生黨員之間的互動紐帶,廣大學生黨員參與過程中,可以不斷優化黨建網絡數據平臺,可以及時調整數據庫信息內容。
綜上所述,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機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思想建設方面,通過黨建網絡實施加強黨的理論宣傳,遞交思想匯報和心得體會交流;在組織建設方面,通過黨建網絡的“網上黨校”實現對積極分子、發展新黨員、預備黨員的培養和教育工作;在制度建設方面,通過“黨建網絡”平臺實現思想匯報檢查與統計,發展對象公示、黨員轉正公示、黨員教育與管理等等。因此,“黨建網絡化”是一項全新的實踐和探索,在實踐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斷探索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開展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新途徑,開創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開展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洪小潞.推進電子黨務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上海黨史與黨建,2008,(7).
[2]李少斐.國際互聯網與黨組織的功能開發.理論視野,2008,(5).
[3]羅依平,覃事順.論網絡民意對政府決策的影響.理論與改革,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