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波(東莞體育運動學校 廣東東莞 523000)
擊劍青少年運動員核心穩定性訓練策略探索
張軍波
(東莞體育運動學校 廣東東莞 523000)
擊劍運動以持劍形式展開進攻和防守,是通過對身體平衡性的調動來完成攻防動作的一種帶有格斗性質的運動項目。擊劍運動具有形式上、技術上及戰術上的鮮明特征,需要擊劍運動員保持良好的穩定性,以協調身姿、腳步及肌肉間的關系。該文從擊劍青少年運動員核心穩定性的概述入手,分析核心穩定性基于擊劍青少年運動員訓練及比賽質量的作用,總結提升其核心穩定性的訓練策略。
擊劍運動 運動員 核心穩定性 策略
擊劍運動在動作運用中,需要運動員保持手腳的協調一致,一方面提高擊劍攻防動作質量,另一方面避免攻防動作做出時,由于弓步與身體移動不同步而引發運動損傷現象。擊劍青少年運動員在初期訓練階段,其手部動作與腳步移動的匹配度往往不高,因此,擊劍青少年運動員核心穩定性的訓練就顯得極為必要。
運動員在開展運動項目,做出技術動作時,其需要借助于一個支點來調動身體肌肉力量,這個支點是保持身體上肢及下肢有效連接的樞紐,我們可以將之所處的身體部位稱為核心區[1]。從生理構造上看,運動員身體核心區主要指盆底肌及膈肌之間的區域,該區域能夠將人體的髖關節、骨盆和腰椎有機連接。運動員核心穩定性就是通過對身體肌肉群的調動,使運動員的力量,身體協調性達到一種穩定狀態,從而使運動員的肌群在力量傳遞上形成高效運轉機制,以提高其競技成績。在運動員核心穩定性的訓練中,應根據身體核心區肌肉群的發育特征及規律,采取循序漸進的策略方法。
2.1擊劍運動項目的屬性及特征的要求
擊劍運動屬于一種格斗性質的比賽項目,其具備較強的對抗性,在訓練及比賽中,要第一時間思考并合理采用進攻或防守動作。由此可見,擊劍運動項目對擊劍運動員的身體反應、動作速率、精神注意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擊劍運動員一方面需要借助腳步移動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另一方面又要進行點刺、格擋、回抽等動作,而在這些技術動作的使用上又高度依賴身體的平衡性和手腳頻率的同步性,此時,擊劍青少年運動員的身體核心區就能夠發揮其協調及調動作用,通過對擊劍青少年運動員核心穩定性加以訓練提高,有助于保障運動員技術動作的準確性,增強其戰術理解及執行能力。
2.2擊劍運動員提高競技水平的客觀需要
2.2.1核心穩定性的訓練是擊劍基本技術動作的基礎
如前所述,擊劍運動具有格斗屬性,需要運動員將身體肌肉力量、身體靈敏性、動作協調性集于一身。在運用擊劍基本技術動作時,身體核心穩定性是基礎保障,在擊劍運動員身體姿勢的保持、攻守動作的使用中,都需要借助身體的肌肉群來予以配合,如攻守過程中出現身體不協調,如弓步不穩、身體前傾及后仰過度,都會使運動員的身體重心失衡,從而導致其技術動作作用受限。而通過對擊劍青少年運動員的核心穩定性進行訓練,則可以使其動作與身體趨于協調,從而提高其競技成績。
2.2.2核心穩定性的訓練是提高運動員肢體協調性,改善訓練質量的有效途徑
首先,擊劍運動具備極快的攻守轉換速度,如運動員一擊不中,可以立即從進攻轉為防守,也可以采取連續進攻的方式或攻守相結合的策略,而在此過程中,運動員的肢體能夠保持協調是進攻及防守能夠取得實效的關鍵。核心穩定性的訓練可以通過對運動員身體核心區的肌肉群及周圍從屬肌肉群的調動組織,使運動員的肢體更加協調,從而提高其動作的精準性和連續性。
其次,在原有的力量訓練中,運動員一般在靜止狀態中進行身體力量的集中訓練,這一訓練模式無法充分顧及到擊劍運動移動頻繁,攻守快速的特點,訓練成效不高。通過對擊劍運動員進行核心穩定性訓練,則可以使運動員充分激發其深層肌肉群及淺層肌肉群的興奮度,使運動員可以在移動狀態下全面提高其肌肉協調性、穩定性、耐受性及平衡性[2]。
2.2.3核心穩定性的訓練是擊劍青少年運動員減少運動損傷幾率的保障
擊劍運動強調運動員身體的平衡性和協調性,如在進行攻防轉換時動作規范性不足,極易導致身體肌肉力量的傳遞受阻,造成運動員肢體平衡性受損,增大肢體的荷載,進而帶來運動損傷。通過對擊劍青少年運動員進行核心穩定性訓練,可以使其身體各部位,尤其是核心區的肌肉群機能得以穩定并提高,從而使肢體的負荷更加均衡,減少了運動損傷的發生幾率。在擊劍損傷中,較常出現的現象是運動員在采取進攻時,由于其弓步動作幅度過大,身體極易失穩,容易導致身體負荷集中于膝關節及前腿,伴隨而來的膝關節勞損及扭傷現象較多,此時,借助核心穩定性的訓練,可以有效應對這一問題,延長運動員的競技周期和運動壽命。
擊劍青少年運動員其身體機能發育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進行核心穩定性訓練時,應根據運動員的身體狀況,合理選擇相應的運動策略方法,以此提高核心穩定性訓練的實效。下面對擊劍青少年運動員核心穩定性訓練的基本策略方法加以闡述。
3.1單獨訓練及分組合作訓練
擊劍運動員的單獨訓練是核心穩定性訓練中較常采用的一種基礎訓練方法。單獨訓練主要是不借助器械,通過身體前后跳躍及左右跳躍、連續跳躍、馬步下蹲等途徑,使擊劍運動員預熱身體,對身體核心區的肌肉群加以喚醒及募集,然后逐步提高其身體平衡性。單獨訓練的方法是其他訓練方法的基礎和前提,在擊劍青少年運動員核心穩定性訓練中,應對此方法加以重視,以此提高運動員控制及調動核心肌群的能力。
分組合作訓練方法是通過布置專項的訓練內容,通過在運動員的身體上綁縛彈力塑性帶等裝置,在運動員隊友的協助下,對彈力帶進行反向及多向牽拉,練習者調動身體肌肉群力量,努力保持身體平衡性,以此來強化運動員的平衡能力,使其在比賽中能夠達到動作速率與身體部位的協調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單獨訓練還是分組合作訓練方式,在訓練難度及強度上要循序漸進,根據其核心穩定性的提高程度確定訓練量。一般而言,擊劍運動員可以通過靜力訓練及動力訓練相結合的方式提高訓練效果,在靜力訓練上,可以設置5~6min為一個訓練時段,每時段完成訓練動作30~40次;動力訓練以3~5min為一個時段,時段內完成訓練動作20~30次。
3.2借助訓練器械開展核心穩定性訓練
擊劍青少年運動員核心穩定性訓練中,器械輔助訓練又可以根據器械類型進行細分。一是通過彈力帶及橡皮條等裝置,將其綁縛在運動員的持劍手腕及腳腕上,通過展開弓步進退練習,可以有效提升擊劍運動員的動作規范程度,使其更加協調,速率更快,技戰術動作的連貫性及隱蔽性更好。二是在進行單獨訓練,簡單裝置輔助訓練的基礎上,可以采用強度及彈性更大的橡皮條、彈力帶、杠鈴桿、震動臺、平衡臺(墊)、瑞士球等進行專項的弓步及點刺訓練,一方面可以增強其肌肉力量的穩定性和爆發力,另一方面可以使身體各肌群得以激活,提高其持劍進攻的速率,保障運動員在攻守過程中可以有效掌控其身體的平衡性,達到技術動作規范準確的訓練及比賽效果。在采用訓練器械輔助練習時,也要注重訓練量及訓練強度的逐步提高,結合擊劍青少年運動員的具體薄弱環節進行專項強化訓練。
3.3結合瑜伽及普拉提練習方法,訓練擊劍運動員平衡穩定性
在擊劍運動員核心穩定性訓練上,可以借鑒瑜伽及普拉提練習方法,通過采用雙掌合十、閉眼冥想、單腿站立等方法達到心靈和動作的合一,以此來提高擊劍運動員肌肉群的收縮及延展控制能力[3]。擊劍運動員在瑜伽及普拉提訓練法的促進下,可以在進行擊劍技術動作的練習時,掌握每一個動作的肌肉發力情況,在進行弓步點刺及弓步后退的過程中能夠對身體核心區肌肉群的收縮規律及發力次序加以熟悉,從而有助于擊劍運動員能夠更加合理地調控攻守動作的節奏和速率。
此外,擊劍青少年運動員還可以通過將平衡墊等訓練器械與普拉提及瑜伽訓練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在平衡墊上進行單腿站立及下蹲動作,進一步提高其身體平衡控制能力。在身體平衡性得以提高的基礎上,可以增加持劍練習環節,通過讓擊劍運動員在平衡墊或平衡臺上持劍進行弓步前移及后退練習,既可以使擊劍運動員的身體平衡掌控能力進一步強化,也可以讓擊劍運動員能夠在實際比賽場景模擬中鞏固其前期訓練成果。
綜上所述,擊劍運動由于對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及身體協調性要求較高,其在日常訓練中要更加注重核心穩定性的提高。在擊劍青少年運動員核心穩定性的訓練策略方法上,要結合運動員的具體身體特征及技術優劣勢,制定多樣化的訓練方案,在提高擊劍運動員身體與動作協調性的同時,獲取最優競技成績。
[1]唐峰.擊劍運動特征與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策略[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164-165.
[2]張躍華.青少年運動員專項技術訓練研究—擊劍跳繩訓練[J].體育時空,2014(23):117.
[3]高翔.擊劍運動員的力量和耐力訓練研究[J].統計與管理,2014 (8):175-176.
G8
A
2095-2813(2015)12(a)-004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