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6)
甌海中學高三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研究①
——暨體驗中學體育教師角色
張淑
(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6)
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據統計法等,對甌海中學高三級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情況進行調查及研究。結果表明,要做好學校的課外體育活動,必須明確學習動機對健康學習的重要意義,提高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認識水平。同時,協調好學校各部門、年級之間的關系,加強對體育教師敬業精神的培養,加大對體育場地、器材設施建設的力度,爭取班主任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支持等。課外體育活動對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甌海中學 高三學生 課外體育活動 體驗 心理
體育活動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積極影響,是學生全面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效果不能直接體現出來,因此體育教育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隨著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實行,保證了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但仍有不少學校鉆空子,以各種理由將體育活動時間占據。
高三學生身體絕大多數處于青春期后期,到了高考這個關鍵時刻,身體上和心理上的壓力都非常大。減少體育活動,對學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是學校體育的新鮮血液,對發展學校體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應該提早體驗體育教師工作,站在體育教師的角度為學校體育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為積極參與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真切體驗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使體育教育學生與體育教師角色良好地轉變。對甌海中學高三學生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時的態度(思想認識)、心理動機、活動形式、內容以及課外體育活動對學生文化課學習的影響等方面進行較全面的調查,旨在模擬中學體育教師角色,站在中學體育教師的角度,在充分把握現狀的情況下,發現問題,分析原因,研究對策,從而有針對性地搞好課外體育活動工作,體驗中學體育教師角色。
2.1研究對象
以甌海中學高三年級學生作為此次調查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此研究在資料收集的過程中主要運用了文獻法、問卷調查法和數據統計法,這其中既有定量的分析,也有定性的分析。
2.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上網、期刊檢索及手工查詢等手段查閱了與高三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十余篇,并收集、整理相關領域的學術信息,為文章提供了理論依據。
2.2.2調查問卷法
調查對象為甌海中學高三級學生,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問卷196份,有效率為98%。
2.2.3數據統計法
統計問卷中的相關數據,制成三線表,便于分析。
3.1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
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對開設課外體育活動的認識是正確的。持肯定態度的占79.99%,只有20.01%沒有充分認識到體育活動對自己身心的積極影響。對于具體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方面,有16.46%的學生持“喜歡”態度,仍有22.18%的學生不喜歡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學生不喜歡體育活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上的認識不到位,也與客觀上學校重視程度、場地器材設施、活動時間和質量是否得到保障、指導老師責任心等因素有關。因此體育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讓學生從內心愛上體育活動。
3.2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情況
在參加體育活動課的動機方面,64.72%的學生表示,自己想參加鍛煉,并且懂得在高考臨近之際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因班主任要求被迫參加的占了23.70%,這說明部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不明確。因此,體育教師要耐心、細致地做好思想工作,提高這部分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水平;而只想看熱鬧,不想活動的學生占11.58%。體育教師應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利用專題討論、個別談話的形式,幫助他們糾正不良的行為。
在影響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原因方面,52.50%的學生認為是場地器材不足,活動內容不夠豐富。
調查中,仍有11.53%的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時心存顧慮,沒有正確處理好學習與鍛煉的關系。教師可讓一些平時喜歡參加鍛煉學習又好的學生現身說法,消除學生的心理負擔。調查中,學生對少數體育教師的“放羊”行為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因此,要求體育教師要有責任心,多了解學生的實際及心理想法,樹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好處很顯然。64.04%的學生為了愉悅身心,提高學習效率,增強體質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當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煩惱時,27.97%的男生選擇上運動場去鍛煉身體,33.79%的女生通過和同學、朋友聊天、談心來排解煩惱,選擇自己獨自看書、聽音樂的學生的比例高達47.39%。應當提倡學生在遇到煩惱的時候,上運動場、到大自然中去鍛煉和陶冶性情、開闊胸懷,去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
3.3課外體育活動內容、形式等方面的看法
在喜歡什么內容的活動課的問題上,男女生的性別差異較為明顯。71.72%的女生選擇以較輕松的游戲性活動為主,比男生高出55.26%;而以球類活動為主男生占73.41%,比女生高出55.48%。在此問題上充分反映出女生在體育活動中更注重心理的感受,而男生則希望能通過球類活動來表現自己的能力;在選擇以田徑、體操中的某些內容為主活動方面的比例較低,僅有10.24%;這需要體育教師在活動中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
在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方面,有近54.41%的學生贊成以分項目“俱樂部”的形式活動,認為這樣有利于學習提高;選擇以班級集體活動的學生占32.05%,這部分學生在活動中更看重的是集體的整體性;而選擇男女生分開活動的比例較低,只有13.54%。
在對待自身在活動課中的地位的認識上,有37.23%的學生認為,應以自主活動為主,有問題再問老師,在此問題上男女生有區別,男生占46.18%,女生占28.27%,而選擇在體育教師的帶領下活動的占39.79%,其中女生占50.35%,比男生高了21.11%,說明了男生在參與體育活動的自主性方面要好于女生,女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還有22.98%的學生認識不到位,沒有能夠正確認識到自己在體育活動中的位置,隨意性很大,需要教師對其加強活動的組織紀律性教育。
3.4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次數和強度的認識
大部分學生對每次活動的時間認識是基本到位的。女生大多選擇活動30min,男生大多選擇活動45min左右,選擇1h的比例較低,只有10.66%。對于每周活動次數的選項中選擇每周活動3~4次的最多。體育鍛煉貴在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尤其是學習非常緊張的高三階段,更應切實保證每天有一小時的活動時間。
對于每次活動課強度的問題選項上,95%以上的學生采用中小強度,以達到調節情緒,緩解學習疲勞的效果。
3.5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學習情況
在新課標實行后,保證了體育活動時間,學生鍛煉后的體會較好。有39.90%的學生認為參加體育活動后精力更充沛,學習成績提高;但同時也要看到,仍有51.18%的學生感覺沒有多大的變化,出現這種情況,體育教師應及時分析原因、研究對策,并及時地反饋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及時地調整。調查發現在體育活動后學生之間經常交流的同學較少,僅有17.82%。
針對前面所述問題,該課題組提出加強引導學生正確地對待課外體育活動的建議,供廣大高中體育教師參考。
(1)明確學習動機對健康學習的重要意義,提高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認識水平。
(2)注重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內容的更新,激發廣大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3)在課外體育活動中,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4)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監督與評價能力,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5)加強課外體育活動中的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其積極的社會交往能力。
(6)課外體育活動作為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這項工作做好,必須協調好學校各部門、年級之間的關系,加強對體育教師敬業精神的培養,加大對體育場地、器材設施建設的力度,爭取班主任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支持等,才能使學校的課外體育活動工作邁上新臺階。
[1]李儀.體育新課程教學改革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J].體育與科學,2006(4):84-86.
[2]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潘蔚萍.關于高三體育活動開展現狀的調查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0(S1):43-44.
[4]張蘭,張勝志,王濤.甘肅省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調查[J].體育科學,2004(10):62-63,72.
[5]劉景堂.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5 (6):102-103.
[6]霍保國.青少年學生的身體健康問題與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6):171-172.
[7]徐斌.淺談高三年級體育課[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2007(2).
[8]張若為.高三學生體育鍛煉現存問題與對策初探[J].體育師友,2007(5):52-53.
[9]錢建國.從高三學生對體育的需要談體育教學改革[J].教育科學研究,1992(5):12-15.
[10]陳小英.中小學生假期體育鍛煉[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3 (3):239.
G80-32
A
2095-2813(2015)12(a)-009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4.093
①張淑(1992—),女,浙江溫州人,華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