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永彥(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咸陽 710000)
高校體育課程學習評價的原則分析及實施途徑研究①
袁永彥
(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咸陽 710000)
評價大學生體育成績作為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體育課程學習評價需要遵循“健康第一”指導思想,有針對性地增加考試項目的選擇性,充分發揮體育課程學習評價的激勵和導向功能。該文筆者結合多年的高校體育教學經驗,分析了體育課程學習評價的原則及特點,并就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提出改革對策,以期為實現體育課程學習評價的科學化提供有益參考。
高校 體育課程學習評價 原則 特點 問題 途徑
近年來,各高校對體育教學內容、課程結構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探索性改革,不過,高校體育課程學習評價還比較滯后,這與素質教育及“健康第一”的教學精神存在一定差距,此方面改革迫在眉睫。《綱要》規定:學習評價應該是對學生學習效果及過程的評價,具體評價內容包括體育運動技能、學習態度與行為、情意表現、交往與合作精神等。高校體育教學務必貫徹以人為本教育理念,認同學生個體存在差異性,注重學生個性的全面協調發展。如何實現評價真正成為促進體育教學的手段,促使評價更趨合理化與人性化,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1原則
(1)全面性:對評價對象的各個方面實施全面考查,立足全面信息,實施全面分析,從而做出綜合的判定。
(2)統一性:統一性原則需要具有層次性,即不同年級及年齡需要配備不同的標準,該標準一旦確定后,需保持統一性,即用統一的尺度公平衡量對象水平,隨意改變標準則失去評價的意義。
(3)可比性:設計指標內容時需要充分考慮個體間存在的差異性,選擇具體指標時需要淡化遺傳性,突出發展性指標,確保指標的可比性。
(4)可行性:從實際出發,在遵循系統性的基礎上,盡可能簡化指標。首先,適當減少評價指標數量,以此提高評價的可操作性;其次,選擇評價方法時需要結合評估人員的素質水平,采用既可以確保評價科學化,又簡便可行的評價方法。
1.2特點
(1)歷史性:無論是近代教育中相對片面的評價方法,還是現代教育中相對全面而客觀的評價方式,均表現出歷史制約性特點,同時也反映出歷史局限性。
(2)動態性:體育課程學習評價方法伴隨著歷史的進步在不斷完善,所以,務必堅持發展的觀點,積極構建新的內涵。
(3)復合性:復合性特點主要體現在目標的多級性,大學生的認知、情感及技能活動構成多方位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遺漏任何一項均會造成評價功能的缺失。
(4)系統性:學習評價方法具有內容選擇及方法運用間的彼此關聯特點,進而形成層次分明結構,所以,選擇評價方法時務必要形成結構嚴密、有序的有機整體,這樣才可以實現學習評價對教與學實施有效指導。
1.3意義
(1)有利于調節大學生的體育學習行為:評價的初衷在于學習診斷和查漏補缺,進而調節大學生的學習體育行為,幫助大學生提高學習體育的診斷與分析能力,從而改進學習過程,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2)有益于改進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首先,檢驗教學效果。判定教學效果作為評價最重要的職能,是了解教師教學狀況,提高教學效果的必由之路;其次,診斷教學問題。體育教師通過評價能夠了解確定的教學目標是否合理,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是否得當,充分了解大學生體育學習的狀況并發現原因,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再次,引導教學方向。導向作用在評價實踐中顯而易見,大學生體育學習的方向及重點受到評價內容與標準的影響;最后,調控教學進程。調控教學活動進程作為評價功能的綜合表現,具體表現為調整教學方向與目標,改變教學進度與節奏,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環境等。
(3)有助于促進課外活動的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作為學校體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體育課程學習評價,可幫助體育教師及時發現體育課所存在的不足,并針對不足,有計劃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
2.1注重絕對評價,卻忽視相對評價
往往對教學內容實施某一技術測評及技能達標測定,這些測評數據按照一定權重呈現考試結果,衡量出被測試者先天方面的身體素質狀況,這種絕對評價方法,容易忽視被測試者的努力程度與進步幅度,容易造成先天身體素質好的大學生體育成績好,而先天身體素質差的大學生體育成績差,體育考試對前者而言構不成壓力與激勵,對于后者則會導致信心喪失,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個性發展。
2.2注重定量評價,卻忽視定性評價
普遍認為量化的東西較為客觀,容易操作,所以普遍熱衷于定量分析而忽略對評價目的及評價理論的研究與分析,這不利于評價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2.3注重總結性評價,卻忽視過程性評價
該評價難以調動大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很難準確體現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這與素質教育及終身體育思想不符。
3.1明確評價目標
創建科學的評價機制需要深入研究素質教育內涵,抓住素質教育具有的基礎性、全面性、個體性及主體性等特點,從而確立學校體育的地位與作用,進一步明確學校體育的培養目標,促使評價目標與教育目標相一致,以此為依據綜合設計體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實現評價指標的科學化與可操作性,充分發揮評價體系的導向作用。
3.2尊重大學生的個性特點
大學生的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均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所以,評價方法需要充分尊重大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個性特點,評價內容應該具有開放性,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及特長做出不同形式的解答,評價時需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鼓勵大學生通過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務,并按照大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實施
評價。
3.3學習評價主體多元化
對大學生的體育學習實施評價時,既應該包括體育教師從外部對大學生實施評價,還需包括大學生對自己學習狀況的評價及學生之間的互評,努力實現學習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既可以充分調動體育教師及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大學生正確地認識與評價自己,從而建立多方面的協作關系,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體育課程學習評價作為課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積極構建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勢在必行。評價方法需要多元化,實現每個大學生的潛能均可以得到發揮,以此形成學習主動內化教育要求,從而對發展大學生個性及其素質的全面提高產生積極作用,最終達到素質教育與健康第一的雙重目標。教育研究,2013(12):65-66.
[3]劉浩.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學習評價發展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4):121-122.
[4]劉庚碧.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學習評價的思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7,21(1):100-102.
[5]王紅福.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學習評價的研究[J].昭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8(5):41-43.
[6]王誠民,姜曉陽,姚大為.高校體育課程學習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9(8):47-48.
[7]潘雯雯,于可紅.關于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學習評價的構思[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2):234-236.
[8]黃國衛.關于高校體育課程學習評價的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22):61-62.
[1]余萬斌.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學習評價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32(3):122-125.
[2]王宏瑩.構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學習評價體系的探討[J].課程
G80-35
A
2095-2813(2015)12(a)-010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4.103
①袁永彥(1981—),男,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