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玉 (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210048)
WANG Ming-yu (Nanjing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8, China)
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就是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于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成員及社會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高等職業教育是一個過程,高職院在不同時間內,應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務,學院的每項教學與管理活動,都有一個產生、形成、實施和驗證的過程;根據管理是一個過程的理論,美國的戴明博士把它運用到質量管理中來,總結出“計劃(plan) —執行(do) —檢查(check) —處理(act)”4 階段的循環方式,簡稱PDCA 循環,又稱“戴明循環”。為了解決和改進質量問題,PDCA 循環中的4 個階段還可以具體劃分為8 個步驟。(1) 計劃階段:分析現狀,找出存在的質量問題;分析產生質量問題的各種原因或影響因素;找出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針對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計劃,制定措施。(2) 執行階段:執行計劃,落實措施。(3) 檢查階段:檢查計劃的實施情況和效果。(4) 處理階段:總結經驗,鞏固成績,工作結果標準化;找出尚未解決的問題,轉入下一個循環。
國內外高等教育界的專家們對教育質量內涵的觀點主要有:(1) 內適質量:即在知識傳遞過程中,學生知識準備的充分程度和為以后的職業生涯發展提供準備的充分程度,能夠在將來學習和創新新知識、新科技的能力。(2) 外適質量:指高校所培養的學生滿足國家、社會以及用人部門需要的程度。其特點是注重外部需要,并以外部需要滿足的程度作為評價教育質量高低的標準。(3) 人文質量:指學生個體的認知、情感、興趣、特長、意志、品質等個性全面發展程度。強調學生作為人的自由與獨立性、完整性、自我指導性,強調學生個體自由發展與在學校和教師幫助下,完成一定階段的自我實現。因此高職教育質量是高等教育機構在遵循教育客觀規律與科學發展的自身邏輯基礎上,在動態發展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學習能力以及滿足社會和自身長遠發展需要的充分程度和學生個性發展的充分程度。
高職化工物流管理專業教育質量內涵就是為化工物流行業培養適合化工物流操作和管理一線的高級技能應用性人才,即質量是指“最適合于一定顧客的要求”。化工行業具有特殊性、危險性、復雜性等特點,因此化工物流人才培養必須結合行業特點,實行工學結合、教學做說一體化,覆蓋化工物流的各類崗位設置課程體系,因此需要創新人才質量觀,教育質量的評價標準和體系,必須與企業、行業合作,共同育人、共同評價、合作就業,而管理的范圍是學院的各職能部門和專業系部,參加管理的人員是全面的,在高職教育中全體教職員工和來自企業一線的指導教師;教育質量的檢驗應該也是全面的,包括學校、企業、家長和社會。在高職教育質量管理體系中實行全過程、全員的、全面的質量管理和提升是非常迫切的任務。
全面質量管理體系(TQM) 是需要高職院建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從而全員、全面、全過程地實施質量保障體系。
高職院校應定位在立足地方經濟、服務社會需要、培養實用人才、完備教育體系上,但由于各校情況不同,要結合各校的特點和自身條件,明確辦學定位和自身的培養目標,找準自己的辦學方向,科學地確定自身在社會上的定位,嚴格按照自己的教育層次來培養和塑造人才,以適應社會對高職人才的需求,這是提高高職教育質量的基礎。
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技能應用型人才。要加強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建設,聘請校外的勞動模范、技術能手作為德育輔導員和專業技術指導;加強高等職業院校黨團組織建設,積極發展學生黨團員。要針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學習能力,通過加入各種社團和企業實踐,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學習能力,更好地接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化工物流管理專業發揮行業企業和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加強專業教學標準建設。逐步構建專業認證體系,與勞動、人事及相關行業部門密切合作,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推行“雙證書”制度,主要職業資格證書有助理物流師證、叉車證、倉儲證、ERP 證書等,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必須轉變學科本位的質量觀,突出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能力為主的特征,樹立能力本位的質量觀。當然,這里的能力不是狹義的技能,是指學生就業的綜合職業能力和素質。
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 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高等職業教育在課程設置上應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職業技術領域和崗位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制定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和培養方案,突出實踐教學環節。保持課程結構相對穩定和動態發展。
加大高職學校教育經費的投入,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高等職業院校要按照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則,本著建設主體多元化的原則,多渠道、多形式籌措資金;要緊密聯系行業企業,廠校合作,不斷改善實訓、實習基地條件。要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支持,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訓;加強和推進校外頂崗實習力度,使校內生產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當前國家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升級,對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高職院校師資力量薄弱,缺乏既掌握教學理論知識、又有豐富行業實踐經驗的優秀專業教師,教學模式沒有跟上產業發展和學生持續發展的要求。建立一支能夠適應職業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強化技能性和實踐性教學要求的“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有計劃地選送在職教師到企業學習和頂崗掛職,提高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實踐中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同時,各高職院校可根據自己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需要,重點從社會及大型企業引進具有高職稱的且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才,以充實自己的專業課和專業技能訓練課教師的力量。另外,學校可根據專業及課程設置需要聘請一些專家、教授來院授課,實行專兼結合,改善學校的師資結構,以解決師資力量薄弱的矛盾。
高職化工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專業特性強,需要各種物流操作和物流管理的設備設施及信息化軟硬件等技術手段,因此需要在校內建設各類實訓室,比如運輸管理實訓室、供應鏈實訓中心、化工倉儲實訓室、物聯網實訓室;校外有穩定的合作企業作為化工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實習單位,提供各類實訓崗位,確保教學目標和教育質量的實現。
高等職業院校要強化質量意識,尤其要加強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重視過程監控,吸收用人單位參與教學質量評價,逐步完善以學校為核心、教育行政部門引導、社會參與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化工物流管理專業圍繞適應未來崗位的要求,進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凝練自己的專業特色,以先進的現代職教思想為指導,堅持市場導向原則、差異化原則、創新性原則和前瞻性原則,努力構建保障專業特色化建設的運行與管理機制。將畢業生就業率與就業質量、“雙證書”獲取率與獲取質量、職業素質養成、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頂崗實習落實情況以及專兼職結合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作為重要考核指標。
教學質量管理是高職院管理工作的中心環節,是聯系學校各項管理工作的紐帶。為此,要遵循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教學工作規律,規范日常教學管理,要制定教學計劃管理、師資配備、教材建設、教學設備配備、課程改革、教育科研等管理制度,并按照教學質量管理規章制度,經常性地開展領導評教、教學督導評教、同行評教、學生評教活動,從而有效提高學校運行效率,提高辦學綜合效益、教學管理質量及教學質量。
建立健全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保障。建立教學質量的宏觀監控體系是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保障。目前高職院校的監控體系還較落后和不完善,導致了高職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緩慢,建立健全的質量監控體系,如可以聘請一些有經驗和影響的專家來校進行教學督導工作,來完善和健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從而切實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
職業教育質量的好壞,并非僅僅取決于教育系統內部的自我評價,更重要的是,還要取決于社會的集體認知,尤其是那些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及家長的認同程度。當學生和家長切實從自己或子女后續的職場發展中獲得更多的實惠時,職業教育的質量會被更多的人發現和認可。當企業等用人單位發現所用工人的勞動效率高并且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時,職業教育的吸引力自然會提升。職業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學生及家長和間接受益者用人單位是職業教育質量高低的忠實實踐者和檢驗者。
高職教育的質量內涵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結構的調整,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要求隨之會發生變化,因此高職教育的創新就是完善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結構、教學模式以滿足社會的要求。
[1] 方向陽. 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觀[J].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24-25.
[2] 陳杰峰. 高職教育內涵建設淺述[J]. 新課程研究,2008(1):14-17.
[3] 佘儉敏. 高職院校能力本位教學質量控制體系的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2009(9):69-70.
[4] 戴冬秀. 關于高職教育質量的三個問題[J]. 職教論壇,2008(12):21-24.
[5] 張耀嵩. 國外高職教育質量評價與保障機制比較研究[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10(4):36-39.
[6] 閔建杰. 論高職的教育質量、質量標準、質量評價與質量管理[J]. 職教論壇,2009(7):33-36.
[7] 方曉霞.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質量觀內涵探析[J].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