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毅(貴州師范大學 貴州貴陽 550001)
?
對貴州省正安縣體育高考生運動訓練現狀的調查
何毅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貴陽550001)
該文采用的是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以正安縣3所高中學校體育高考生為研究對象。對正安縣體育高考生文化成績情況,正安縣體育高考生體育基本情況,正安縣體育生選擇體育的目的、運動訓練的組織形式、體育高考生體育成績、影響當前正安縣體育考生的主要因素等方面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多種多樣的運動訓練方法、制定運動訓練的手段、多種運動訓練的計劃、高考前的準備工作的解決方案。
體育考生運動訓練現狀對策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0.052
1.1研究對象
貴州省正安縣體育高考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中國知網cnki和廣州數字圖書館以及有關論文資料的收集,了解貴州省體育生運動訓練的資料,分析概括前人總結的經驗和成果,并對收集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歸納。
1.2.2問卷調查法
通過對問題的收集發放了對“貴州省正安縣體育高考生的運動訓練學生”問卷的發放與回收:對3個學校隨機發放70份問卷,回收問卷63份,回收率約為90%;有效問卷60份,有效率約為95%,有效問卷中,男生36人,女生24人。
1.2.3訪談法
通過對以前訓練過自己的導師經行交流,認為多注重對體能素質的練習是體育訓練的最終過程,交談和對學生的觀察中可看到,沒有形成身體形體、形態、速度、力量、耐力素質的銜接。
2.1正安縣體育高考生文化學習情況
絕大部分從事體育訓練的學生文化成績通常會比普通學生的成績低一些,問卷調查得出2015年文理科模擬考試成績表。
文科和理科文化成績基礎在300分以下的體育高考生分別為2人和21人,占發放有效問卷人數的6.25%和75.0%。文化成績基礎在300~350分之間的體育高考生人數分別為20人和4人,占發放有效問卷人數62.5%和14.29%。文化成績基礎在350~400分之間的體育高考生人數分別為9人和2人,占發放有效問卷人數和28.125%和7.15%。文化成績基礎在400~450之間的體育高考生人數分別為3人和1人,占發放有效問卷人數的9. 375%和3.76%。體育高考生中,一部分人是從事多年的訓練,身體素質相對較好卻忽視了文化課的學習和提高。另一部分學生是重上了高中一年以后發現自己的文化成績不能上大學,所以才學習的體育。所以大多數高考體育生的文化成績都比較差。
2.2正安縣體育高考生體育基礎情況
在參加體育高考前,沒有經過正式的體育訓練的學生人數為39人,占發放有效問卷人數的65.0%。經行過一年以下的訓練學生的人數為9人,占發放有效問卷人數的15.0%。經過一年到兩年訓練學生的人數為6人,占發放有效問卷人數的10.0%。經過兩年以上的學生人數為6人,占發放問有效卷人數的10.0%。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幾乎沒有參加過訓練,這對體育老師的訓練工作和組織是一種挑戰,一部分學生需要從最基本的訓練開始。
2.3正安縣體育生選擇體育的目的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正安縣學校高中體育考生的訓練是以升學為目的,但各有所不同。
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是以升學為目的,從問卷中突出表現在文化成績太差,別無選擇;給自己弄個雙保險,多一個選擇;熱愛體育,增強體質,參加一些比賽和其他等方面來理解和分析貴州省正安縣體育生訓練的目的。家庭對子女選擇體育的態度更多的是隨子女自己的意愿,這樣從表中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是以升學為目的。“文化成績太差,別無選擇”是男生和女生選擇的主要因素,幾乎是占到了60%左右,為了能升學,進入大學學習,是學生選擇成為體育生的最主要因素。
2.4運動訓練的組織形式
正安縣共有3所高中學校,正安一中從2012年開始擴招,當人選擇體育的人數也相應地增加,正安二中從2014年開始擴招,正安六中目前還是原招生人數。體育訓練組織形式:3所學校幾乎都是有學校安排,統一由學校的體育老師組織訓練,混搭式訓練是一部分學生參加體育類的各項比賽,再由學校組織老師統一訓練的情況下,并且自己還要從事比賽項目的訓練。這部分學生屬于身體素質較好,從事兩年以上訓練時間的學生,但是,這部分學生中,80%的人數文化基礎較差,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訓練上。從訪談中我們可以獲知老師每周安排訓練的時間通常是在下午4點半到6點半的這段時間,晚上7點以后的晚自習,中間這段時間還包括換衣、吃飯。
3.1體育訓練的對策
3.1.1制定相應的運動訓練的計劃
基礎訓練階段主要發展運動員的一般運動能力,訓練重點內容,體能訓練和基本運動能力,基本技術練習,一般心理品質,基本運動素質,例如體能的訓練(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徒手推鉛球的練習等。負荷特點是循序漸進、留有余地;專項提高階段,主要任務是提高專項運動能力,包括專項運動素質、專項心理品質、訓練理論知識,負荷特點是逐漸增加、逼近極限;最佳比賽階段,首先要發展決定專項比賽能力的首要因素,體能主導類項目主要是專項運動素質,技能主導類項目主要是專項技術;在競技保持階段,則需要把運動員心理穩定性的保持和提高放在訓練的首位。
3.1.2采取多種多樣的運動訓練方法
運動訓練方法是在運動訓練活動中,提高競技運動水平、完成訓練任務的途徑和方法。
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運動訓練方法是體育訓練老師進行訓練工作、完成訓練任務、提高體育高考生運動競技能力的應用工具。重復訓練法,短時間的重復訓練(30 s內),高抬腿、后蹬跑、跨步跑、蹬跳等,高負荷,動作速度要快,間歇也相對充分,練習5~8組;間歇訓練法短時間的練習(40 s內),負荷強度大的400 m沖刺跑,間歇時間相對不充分,心率恢復到120次以后開始下一次的跑動,重復練習3~4組;比賽法,安排同一等級的學生或者是運動能力稍強一些的同學進行比賽訓練,這樣可以激發運動能力靠后的學生奮力追趕的動力;分解訓練法,把三級跳、推鉛球分解成若干份,一步一步的去教導掌握,直到完整地掌握動作的練習,掌握動作練習以后在做的過程當中及時發現并糾正錯誤動作,以形成正確的動作定型。
3.1.3采取具體的運動訓練手段
周期性單一練習,在輔助練習過程中,組織學生交叉步跑、后蹬不跑、并步跑之類的簡單性練習,在動作正確的情況下,強調步法動作的
規范性和動作的節奏,不同距離或時間的跑,來提高速度素質。混合性多元練習,在跑動跨跳每三步跨步跳一次,每組練習3~5次,練習2~3組,要求擺動腿盡量向前擺出,速度始終如一;跨步要大,以提高暴發力素質的能力。固定組合練習,鉛球的徒手完整練習,加強動作的記憶的定型。全身不同肌群力量耐力循環練習,(1)俯臥撐10~15次;(2)蹬跳10~15次;(3)收腹兩頭起8~15次;(4)背仰兩頭起6~10次;(5)原地高抬腿30~60次;(6)撐臂收腿5~10次;(7)跳躍30~50次。
(1)體育老師加強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宣傳。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鄉鎮體育老師很多時候憑著自己的主觀感覺和長年的教學經驗在進行訓練,學習掌握運動訓練知識理論能很好地指導運動訓練過程中的實踐過程,同時,對體育知識的宣傳也很重要,學生對在體育過程中出現的疲勞和運動損傷缺乏良好的認識,在采取治療方面不及時,會對長期的運動訓練留下隱患。
(2)根據體育高考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安排文化基礎學習與體育運行訓練的時間比例。體育高考生在訓練之余的同時還要抓文化成績,在更多時間里,體育高考生在訓練結束之后,文化課程已經開始上了一半,導致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筆者認為可以嘗試將體育訓練的同學安排到一個班級,減少和文化考生一起上課的沖突。
(3)重視體育高考生的飲食營養的搭配。訓練的學生在訓練結束之后,學校食堂就只剩下殘羹剩飯了,一方面要進行大強度的體育訓練,另一方面飲食上跟不上訓練時消耗的需要。建議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為體育訓練考生開一個小灶,讓訓練考生自己輪流買菜做飯。
(4)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對于體育訓練考生是十分重要的。學校根據學生進校統一安排住宿,3年期間幾乎不會調動,這樣一來和文化考生住在一起的體育訓練考生下了晚自習還要在宿舍一起奮斗到很晚。建議可以根據學生的安排可做適當的調整,讓體育訓練考生盡量地住在一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1]毛振明.體育教育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36.
[2]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3]陳秀蘭,李健隆.師范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的現狀、問題和對策[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4):46-47.
[4]牛強.運動訓練與文化學習矛盾的成因與對策[J].黑河教育,2007 (1):9.
[5]孟廣朝,孟琛波.商丘市普通高中體育考生的現狀分析[J].科技信息,2010(2):288.
G80-32
A
2095-2813(2015)10(c)-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