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玲玲(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 廣東廣州 510630)
?
對初中生中長跑介入心理訓練的探討①
魏玲玲
(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廣東廣州510630)
2013年廣州市體育中考將必考項目從200 m調整至男生1000 m/女生800 m,其目的是從提高學生的速度素質轉向提高耐力素質,從而有效提高初中生逐年下降的耐力水平和心肺功能。中長跑訓練相對其他項目更加單調枯燥,初中生的心理發展尚未成熟,身體易產生不適和疲勞,心理上易陷入疲倦和抵觸的消極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提高中長跑的成績,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教師適當地運用心理訓練能很好地發揮初中生心理特點上的優勢,從而降低學生對中長跑的抵觸和消極被動情緒。
初中生中長跑心理素質心理訓練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0.055
中長跑是一個苦差事,尤其在廣州大部分時間都是高溫的氣候條件下,要求體育教師和學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不僅要加強身體素質水平,還要注重心理適應性的培養,提高學生對身體不適的耐受力和堅強樂觀的意志品質。
初中生心理活動的矛盾性特征。通過在教學實踐中的觀察和總結,同時也運用調查與訪談分析,發現初中生不愿意進行中長跑訓練的主觀原因包括“不愿意跑,怕累”“不敢跑,怕自己跑不下來,畏懼長跑”“不愛跑,目標意義不強”。初中生心理發展處于人生的發展期,心理活動存在矛盾性特征,表現在:(1)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2)閉鎖性和渴求理解相矛盾。(3)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與看問題的片面、主觀、偏激的矛盾。(4)好奇、敏感、爭強好勝與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5)自我意識的覺醒、成人感的確立與生活自理方面能力的矛盾。(6)生理上迅速發展與心理發展滯后的矛盾。(7)憧憬未來、富于理想與知識貧乏、缺乏辨別是非能力的矛盾。那么作為體育教師如何從矛盾中抓住突破口,發揮學生的心理積極作用,降低負面作用對中長跑訓練的影響至關重要。
學生的身體素質是學生完成運動訓練的基礎,而心理素質決定身體素質的發揮。心理素質制約身體素質,尤其表現在中長跑的耐力訓練過程中。通過訪談發現當學生的身體還沒有出現運動引起的不適時,心理上卻產生了應激性不舒服甚至是消極情緒。初中階段尤其是初三學生中長跑突出的學生最顯著的特點并不是身體素質最好,而是該學生上課或者課后訓練一貫認真,從不出現畏難情緒,有很高的堅持力和耐受力。身體素質很好的同學不能認真地參加常規訓練,他的成績只能維持在中上水平,而且在課堂教學氛圍上呈現出反作用。
學生出現心理素質差異性的主觀原因包括:認知因素、情感因素、人格因素、意志因素和觀念因素,圍繞這些因素,一線體育教師可以利用有效的心理訓練手段介入到中長跑訓練中,從而最大發揮學生心理素質的正導向作用,有效提高中長跑的成績。
3.1在認知層面消除學生心理上對中長跑的恐懼
認知心理行為訓練法是指改變人的認知結構及其認知態度的訓練方法。心理潛能的增長、釋放人的心理狀態、心向緊密相連,特別是以人的積極性、主動性為支撐。
(1)中長跑運動是一項需要速度和耐力的綜合性項目,對學生的速耐能力和心肺功能要求很高,短期訓練很難有明顯的提高。2013年廣州市體育中考必考項目采用男生1000 m和女生800 m后,體育教師從初三訓練一年逐漸前延到初二開始練,甚至初一田徑課重點也傾斜于中長距離。在教學中,熱身活動盡量采取長距離慢跑,降低學生認知層面上對距離的恐懼感。平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有關高水平中長跑運動的視頻和資料,淡化中長跑項目的劣勢特點,強化其優勢特點。教師積極講解中長跑訓練的技術動作要領,學習正確的呼吸方法,注重節奏和體力分配,循序漸進,切勿操之過急。讓學生在認知目標上掌握中長跑項目的特點和技巧。
(2)在中長跑過程中積極克服“極點”現象,學生之所以害怕中長跑項目,主要是因為在途中跑的過程中會出現生理不適,教師在進行大運動訓練之前一定要讓學生清楚“極點”現象的到來,并教會緩解的方法,如加深呼吸,積極擺臂,注意力轉移等方法來克服。學生有了心理預期準備,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不斷強化“我能行”的信心,在出現“極點”現象時就不會選擇放棄和消極應對。
3.2在情感層面讓學生化壓力為動力
(1)人本主義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提出了“指學性教育”的思想,他認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質量或“某種獨特的心理氣氛”是決定教育工作效果最重要的因素,而造成這種氣氛的條件不是別的,而是“感情的態度”。初中生在情感上表現出獨立性和依賴性相矛盾的特點,表現為增加了對同伴關系的依賴,與父母在情感上、行為上、觀點上日益脫離,對教師的態度增加了保留、批評和懷疑的態度。
初中生的情感發展還不成熟,在課堂上表現出對教師的喜惡反映在對學科的喜惡上,學生和教師互動關系好的課堂,學生更能通過教師的語言得到暗示性力量和內驅力,成績也會好些。中長跑項目特點要求學生保持長期積極的訓練態度,師生感情和溝通的良性運行可以促進學生在情感方面保持高度的熱情和持久的依賴。初中生情緒敏感,自尊心和叛逆心比較強,教學實踐證明只有學生和教師有足夠的感情基礎,在訓練過程中教師的批評才不會引起反感和抵觸,筆者是初三的體育教師,今年所帶的班級初一初二并非本人帶班,在第一個月的教學過程中出現很多管理問題,一則學生不適應教師的節奏;二則教師不熟悉學生的特點,上課初期,當運動量稍大或者指正學生錯誤時會遭到強烈的不滿。本人認識到問題之后,注重情感的傾入而非成績的提高,只有教師走入學生的內心,在課堂上方能取得預期的訓練效果。采取的辦法如以最快的速度記住每個人的名字,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做到點評到位,其次課后必須做充分的交流和溝通,認真回答學生的問題和訓練后的感受。
(2)發揮群體訓練效應。中長跑運動訓練特點決定學生很容易產生單調、枯燥和厭倦的情感體驗,甚至出現退縮和消極訓練的現象,出現該問題,教師充分利用初中生階段向群和渴求表現的心理特征,發揮群體訓練效應,把一個班看成一個整體,采用多種訓練手段和多樣化訓練內容,讓學生在友誼中享受運動的快樂。
3.3關注學生不同的人格特質,順其道而行之
(1)關注初中生人格教育的性別差異,在對待中長跑項目的態度上,男生和女生呈現出很大的不同,通過訪談發現,女生在中長跑項目上存在的心理障礙更為嚴重,初中女生生理和心理發育優于男生,性別差異決定了生理和心理差異,女生生理期和愛美之心都會對其訓練態度產生影響。體育教師多為男性,女生和男教師的溝通上就會出現不便因素,導致很多女生以生理期為由長期逃避訓練,男體育教師在這方面必須做足工作,明確態度和要求,關注女生的心理變化,使女生能正確調整自己的心態。
(2)關注不同人格特質的學生,狹義如內向和外向。外向性性格的學生在中長跑中呈現出反映敏捷,傾向于速度型,易于興奮,愿意帶領團體,針對這類學生,教師可以直接給予指導。內向型學生在中長跑中呈現出耐力型特點,不易興奮,很少表達自己的感受,針對這類學生教師要多找機會溝通,了解訓練后學生的感受。
在平時的訓練中會發現外向型人格的學生打鬧嬉戲,不能全身心投入訓練,內向型人格的學生不能很好地起到群體效應,克服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就是模擬考試,通過模擬訓練法不斷強化學生人格驅動力,定期進行中長跑項目模擬考試提高學生的成績。我校從初三開始每個月利用一個下午進行初三全年級中長跑模擬考試,一節課3個班,以考促練,以考代練,合班教學的訓練模式對提高學生的體能和應試技巧起到很大作用,并以公開課的形式在全區推廣,深受好評。
3.4意志力是保證學生訓練水平的關鍵因素
有人說,成功與失敗最終取決于意志的較量。心理學研究表明,凡有驚人成就的人,都具有過硬的意志品質。意志品質包括四個方面,即意志品質的自覺性、堅持性、果斷性和自制性。中長跑項目是一項考驗意志品質的項目,其大強度和枯燥感及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必須通過堅強的意志來克服和戰勝。如何提高學生的意志力是重中之重,把這個問題解決好,就有效控制了前面提到的“不敢跑”“不想跑”“不愛跑”的消極心理。
通過心理目標訓練法提高中長跑的成績,尤其是對初三的學生效果明顯,制定符合學生心理預期的目標能積極發揮他們的潛能,充滿信心,克服困難,全力以赴取得好成績。教師給學生設置目標時不能統一標準,如果從開始就定下中長跑中考滿分的標準,體育素質好的同學喪失了斗志,因為他們很可能輕松就能達到3分45秒的成績,而體育素質差的同學會消極畏懼,覺得自己很難達成。對于初一初二的學生,體育教師可以先講明中考滿分成績是多少,然后著重強調初一初二時要達到的切實可完成的目標。對于初三學生,體育教師必須分層教學,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相應目標。
教師還可以通過以下手段鍛煉學生的意志力:(1)確立學生拿到中考滿分的目標,通過對學生強調廣州市中考平均分和學哥學姐的好成績來鼓勵學生。(2)加大訓練條件的難度。在不良的氣候條件下訓練,廣州主要是高溫氣候,還有濕冷、下雨、潮濕、悶熱的氣候條件下,提高學生對各種天氣的適應性,廣州市體育中考恰逢每年4月份潮濕、下雨和悶熱的時節,培養惡劣條件下自我心理調整,增強克服困難的能力。(3)采用加長距離,加大阻力的訓練,培養學生與困難作斗爭的決心和毅力,克服消極情緒,積極完成訓練內容,更好地磨煉自己的意志。
3.5對積極觀念的教育和引導
初中生思維上存在的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與看問題的片面、主觀、偏激的矛盾特征。很大一部分學生存在不喜愛運動,甚至對中長跑項目持有不科學的觀念,觀念決定行動的方向和策略,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觀念,才能為訓練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中長跑不僅不會影響形體和健康,反而對身體有明顯的提高作用。通過從跑200 m增加到400 m、800 m直到1000 m,不斷強化自信的觀念,利用轉移法達成預想的訓練目標。
綜上所述,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決定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心理因素,介入心理訓練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在獲得好成績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1]田寶,錢延龍.青少年心理技能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
[2]高偉.體育教學中學生膽怯心理的形成[J].新課程(教研),2011 ( 8):31.
[3]歐陽梅芳.中學生體育活動心理障礙研究[J].常州教育學院學報:綜合版,1999(1):55-56.
G822
A
2095-2813(2015)10(c)-0055-02
①魏玲玲(1982,5—),女,漢,遼寧沈陽人,碩士研究生,中一,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