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榮(延吉市第三高級中學 吉林延吉 133000)
對體育高考生專項訓練的研究①
張向榮
(延吉市第三高級中學吉林延吉133000)
我國于1977年恢復高考,恢復高考后國家便制定了相關的高考制度。對于參加高考的各類人才也制定了形式多樣的考試模式。國家教育部要求參加體育課類考生需要參加體育專項考試,考試合格上線的考生可以參加全國統一高考考試。針對于體育類考生如何進行科學訓練使考生通過短時間的短期集訓迅速提高成績則顯得十分關鍵。
體育 高考生 專項訓練 研究
體育高考生的體育專項輔導和訓練是高中體育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在進行高考體育提前加試中,體育考試成績是考生能否參加體育類考試的通行證,同時也是為這些考生設置的第一道考入大學的門檻。體育考生是向高等體育院校輸送體育生源和培養優秀體育師資力量的重要途徑。通過對當前體育高考形勢的分析,體育類高考生高考過程中體育加試成績的高低很重要,好的高等體育院校對文化課程要求很高的同時對體育素質成績要求也會相對高很多。因此在日常的體育加試前的體育輔導訓練中就要運用科學的訓練理念,推行有效合理的高考體育訓練方法與訓練模式。
一般的日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往往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要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就可以了,使學生養成了以“教師為中心”的習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加思考很盲目的學習??偨Y多年的指導訓練認為,在進行集訓過程中,要結合高考體育考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嚴謹訓練教學步驟:
1.1糾正錯誤的動作技術,建立正確技術動力定型
在進行訓練之前,通過訓前的測驗掌握每名參訓者的實際情況(運動技術、身體素質等),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對技術能力差的參訓生著重進行技術指導,并且及時發現技術錯誤。由于這部分參訓者未經過專業訓練,導致他們的動作技術已經形成了錯誤的動力定型,要糾正錯誤動作技術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在訓練中教育他們不要急躁,慢慢糾正并逐漸適應。而對于有過訓練的經歷的參訓生則把重點放在技術提高上來,加強五大素質的全面提高,對加試的四個項目中較弱的項目作為重點訓練進行提高。
1.2技術分解訓練與技術整合訓練有機結合
學習和訓練任何一個運動項目,不論是技術相對簡單的還是相對復雜的運動項目,采用先分解后整合的學習方法都是必經之路。學習運動項目技術成功與否主要看技術細節的掌握程度,粗略掌握技術雖然在取得成績上會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當成績提升到一定節點后便會停滯不前。這個時候如果能在“細節”點上下大功夫則會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在日常的體育教學過程中,針對的是普通學生,對于普通學生的體育教學主要是秉承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具體要求進行授課。是要把學生對于參與體育的興趣調動起來,使他們掌握相應的體育運動技能,培養他們的終身體育觀念,并且要養成良好的健身觀念,但是對于即將參加高考體育加試的體育高考生的要求則需要有特殊的對待方式。對于體育高考生則需要遵循的是要貫徹和執行科學性的系統訓練方法和原則。適用的評價標準也要有一個新的高度。在這個過程中要全面提高高考體育考生的自身素質。因此,在高考前的體育集訓訓練中要遵循體育知識和技能緊密結合,教學方式的原則性和規律性相統一。在進行實踐訓練過程中抓住體育訓練原則這一核心和宗旨,達到提高體育訓練成績的目的。
2.1安排適合的訓練時間,謀劃有效的訓練計劃
在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提供了相關項目的訓練原則,并且對訓練時間、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均給予理論性的設定。由于這些內容的提供,為訓練指導的一線體育教師提供了理論依據,通過這樣的訓練方式和方法有利于體育考生養成良好體育訓練的習慣。經過對吉林省設有體育專業的高校體育專業500 m學生調查得知,占比為95.5%的學生是由于到高中二年或高三之后,感覺到學習跟不上,成績一直徘徊不前甚至有節節下降的情況,單單通過文化課的考試進入大學之路已經行不通了,對于一些先天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便產生了通過體育高考的途徑。這些考生雖然自身身體素質相對較好,但是體育素質相對不高,這些體育考生的訓練時間長的有一年多一點,有些只有短短的七、八個月的時間。針對于這些情況制定科學的短期集訓計劃和訓練時間是取得好成績的保證條件。
根據學校教學計劃以及參訓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實踐訓練經驗總結,把夏季訓練時間安排在下午4:00~6:00點,冬季訓練時間安排在下午3:00~5:00比較合適。安排這個時間段既符合各個學校的課時安排,不耽誤文化課的學習又適合人的生理特征。據美國軍事體能訓練專家、特種兵精英體能教官馬克·勞倫認為“每天最佳訓練時間為上午10:00~11:00點,下午為2:00~5:00,這個時間段天氣的氣溫適合,人體的運動機能狀態(肌肉爆發力、抗疲勞能力)最好”。
在運動訓練學理論中把針對于高考體育考生的訓練稱之為短期訓練,而在這個短期訓練過程中進行冬訓這是關鍵中的關鍵。通過近四個月的冬訓可以有效提高參訓者的力量素質。冬訓過程應遵循以力量訓練為主,以靈敏、速度、柔韌性和耐力訓練為輔的原則。訓練采用手段主要以周訓練計劃為單位,在訓練過程中采用循環訓練的方法進行安排。
2.2針對項目的各自特點,規范標準的技術動作
吉林省體育高考生參加體育加試項目包括100 m、800 m、立定三級跳預案和擲鉛球4個項目,總分為100分。這4個項目大致包含力量(擲鉛球)、速度(100 m和800 m)、耐力(800 m)和靈敏(100 m)等幾大田徑素質。這對于所需的幾大素質,在短期集訓教學過程中就必須有針對性進行訓練。日常的體育教學通常是對學生進行身體練習,但是對于體育高考生僅僅進行身體練習是遠遠不夠的。根據多年進行短期集訓的體會總結:由于這些學生大多數屬于臨時抱佛腳,平時缺乏體育鍛煉,在運動技術的全面性上有缺失,主要體現為參加短期集訓的學生在身體素質方面表現出高低差異比較大,運動技術和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因此作為短期集訓的體育指導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確定參加高考的目標,更重要的是要把規范參訓者的運動技術動作作為訓練的重中之重。在短期集訓過程中,要根據參訓者運動技術和運動能力水平不同的實際,制定多個層次的訓練計劃和實施方案。
2.3短期集訓后期的技術改善、運動量和強度的調整訓練,加強心理疏導
2.3.1加強技術改善是關鍵,科學負荷調整是保障
作為參訓生,經過了6~9個月短期集訓,不論在技術掌握方面還是身體素質方面已經都得到了改善和積累。但是由于體育加試日期的臨近,在體育考試的心中會產生惶恐的心理,由于這種心理因素的影響,往往導致參訓者出現動作技術動力變形和不穩定。因此在這個時期訓練的重點就要放在技術改善上。又由于經過一個漫長的冬訓,到了3、4月份春季的到來,壓抑了一個冬天的情緒會突然爆發出來,此時就應該在運動量和強度方面進行科學調整,多安排一些恢復性訓練和調整性訓練,例如安排一些“法特萊特”訓練法等。多年的訓練實踐表明,指導訓練教師采用“大負荷、大運動量—恢復—再大運動量、大負荷—再恢復”能夠持續提高參訓生的運動競技水平和競技能力,所以恢復在運動訓練中作用非常之大。
2.3.2妥善進行加試前的心理疏導
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一個過程,也可以說是人生抉擇的一場大戰役,對于每一名考生都會產生心理恐懼,雖然體育類考生相對來講心理素質較好,但是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里焦慮。體育類考生不僅要承受體育加試的壓力還面臨著文化課考試的雙重壓力。因為參與體育集訓勢必要耽擱文化課學習的時間,能夠做到文、體雙豐收,做到文、體共同提高是有難度的。
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妥善進行心理疏導則顯得十分必要。積極協調學校的教育心理學教師進行幫助,經常和學生談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教育他們把體育訓練中不服輸、勇往直前的精神運用到學習文化課中來。對于在體育考試怯場的考生則要采用多種訓練方法。如加試前多安排模擬體育加試考場場景和氣氛進行測試,參加各種運動會等來積累比賽經驗等等。
體育類考生是一個群體,他們是高考大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等體育教育雖然為各級類學校培養了大量的體育師資人才,但是培養這些體育人才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后備梯隊。在現今這樣一個注重全民體育的時代,大力抓好高中階段的體育生的考前集訓,為高等體育院校培養更多更好的體育人才顯得十分重要。
[1]耿曉平.我國高考加試體育的政策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 (13):148-149.
[2]范哲華.適宜的運動強力手段對高考體育加試成績的影響[J].咸寧學院學報,2009(S1):135-136.
[3]郭凌云.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高考體育加試及相關問題的分析與研究[J].體育科技,2014(1):134-136.
[4]高美瓊.論高考體育加試中的心理狀態與心理輔導[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234-236.
G808.1
A
2095-2813(2015)12(b)-003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5.037
①(1974,2—),男,漢,吉林梅河口人,學士,中教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學理論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