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東(江蘇省常熟市辛莊中學 江蘇常熟 215500)
初中體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探討
錢曉東
(江蘇省常熟市辛莊中學江蘇常熟215500)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探索知識,在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上進行相互之間的溝通。文章圍繞初中體育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的意義與初中體育小組合作學習應采取的策略兩個方面闡述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與策略,旨在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課堂教學,并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初中體育 小組合作 合作意識 教學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傳統的“一言堂”,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團體合作和競爭意識,也有利于學生交流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改革是基礎教育課程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效開發教學資源,改革教學模式,設計具有獨特的實踐和指導意義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初中體育教學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加強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團隊意識。同時,教師要立足于教學形式的改變,使體育運動變得更具吸引力,讓學生在快樂中獲取知識、增強體質。
1.1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傳統的體育教學往往由教師安排體育活動,即使學生以團體或小組的形式參與,但仍然是被動學習,無法意識到團隊合作的真正意義。因此,教師應當創立一種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遵循學生的意愿,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應該取長補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學習目標。
1.2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填鴨式”的教學禁錮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存在很多弊端。教師在體育教學時應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主動學習,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特別是郊區學校的學生,由于受到多方面條件的限制,創新意識較為缺乏,在實施合作學習模式的同時,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勇于創新,為小組活動出謀劃策,發揮個人能力。
1.3培養學生交際能力
體育教學中,教師會在課前布置好體育任務,而安排的教學活動多以單獨活動為主,師生之間、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少之又少。為改善這種情況,教師應優化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與其他同學多交流、探討,積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聽取他人的意見,與同伴一起完成教學任務。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成績,更能鍛煉他們的交際能力。
1.4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的體育課都由教師控制教學內容和進度,學生只能按部就班,遵循教師的指令。合作學習要求教師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和領導者,更多的是指導者和幫助者,這樣使得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主動學習、樂于學習。
2.1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激發學生合作學習興趣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教師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對全班同學進行分組。在進行分組時,教師應當境多種因素考慮在內,即既要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又要做到公平、合理,增強教學效果。初中生的思想和學習能力尚不成熟,對合作并沒有較強的意識,無論是成績較好的學生還是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大多數都傾向于單獨學習。學生之間存在很多差異,包括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發展并不平衡,甚至在小組內會出現誰也不服誰的情況。教師在安排學習小組時,應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多與學生交流,接近和理解他們,創造公平的合作機會,激發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潛能。一般情況下,學習小組人數以四人為宜,為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分組時,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成績擅自分組,而應綜合考慮學生的多方面能力。為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興趣,小組成員可由學生自由選擇。合作小組的組長、成員任務安排都應由小組內部自己決定,教師不宜過多干涉。當然,每一位成員的工作都應根據他們的能力合理安排,這樣才能在合作的過程中更好地承擔各自地責任,為小組的成功做出獻出一份力。所以,在劃分學習小組時,應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并指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揚長避短,與同伴共同合作,提升整體的學習效果。
2.2構建科學合作小組,有效促進學生發展空間
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分組活動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將學生分成幾組,每組多少個人,要有非常細致的思考。一般來講,一個小組一般成員大概是4~6人不等。一個小組里組員人數過多,不便于管理,容易引起混亂,一個小組人數若是太少,比起其他小組,不便于參加活動。另外,小組成員之間應該要團結有愛,做到在活動當中互幫互助,已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堂教學任務。教師在進行分組活動的布置過程當中,除了要對于小組人數這一方面進行考慮,還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優勢,劣勢,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進行小組組員的分配。以達到小組之間成員可以在活動當中,做到優勢互補,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以謀求共贏的目的。每一個小組都應該有一名到兩名優秀的學生,作為榜樣,帶領一些需要提升和進步的同學參加活動,以提升整個團隊的積極性和協調性。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叫:“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這句話同樣適用于體育活動當中,教師在進行組員分配的時候,也需要注意隊伍當中的男女比例,盡可能地做到男女比例是1∶1。只有這樣,在小組活動當中,男生和女生之間的隔閡也會減少,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也隨之增多了,男生和女生合作一起參加某個項目,既可以提升男女同學之間的默契性,也為課堂健康融洽的氛圍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使得體育課堂更加充滿活力,充滿青春昂揚的氣息。
2.3鼓勵參與小組合作,在共同探索中相互學習
在很多情況下,學生在自主進行體育活動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有的同學不愿意參加集體項目,更愿意一個人呆在某個角落自己游戲。這其實也就是體現出了學生對于課堂和教師不信任的表現。對于這樣的情況來講,教師就需要從自身出發,進行反思,找一找自己教學的方式是否出現了問題。同時也要積極主動地去鼓勵學生參加集體活動,讓學生明白教師其實是學生的好伙伴,是學生的好朋友,不是想象當中兇惡不講道理的魔鬼,更不是高高在上的獨裁者。只有創造了溫柔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才會熱愛上體育這門課程,也就更加愿意聽從教師的安排。例如,在進行分組自由活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請體育委員帶領學生組織拔河,跳繩或是羽毛球比賽之類的活動,讓小組之間派代表進行競技。而教師則作為評委,進行打分統計,最后以得分最高的小組作為優勝者勝出。舉辦這樣的比賽,既可以提升學生們活動的熱情,也可以讓每一名學生充分投入到體育鍛煉當中去。經常舉辦這樣的小組之間的競賽,可以培養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能力,提高了他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的人際交往能力,也鍛煉了體魄,強健了身體,互相之間也學到了很多優點和品格,這種多贏的活動方式怎么會受不到大家的喜愛呢?
2.4多種方式合作學習,感受小組合作學習快樂
在小組與小組之間,以及每個小組中的組員和組員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更加需要教師和學生去重視的,則是在分組競技的過程中,所學習到的體育精神。體育競賽中有句名言:“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獲得名次固然是一件高興的事情,但是這是需要建立在平等公正的競技條件下進行的。學生們在進行體育活動的時候,不能因為過于看中名次而忽視了運動的快樂,更不能因為沒有拿到名次就互相抱怨甚至大打出手,影響了心情和朋友之間的關系。教師在課堂上,除了為學生體驗一些常見的體育活動之外,還需要借助一些團隊活動類似于接力跑,跳長繩這樣的團隊活動,來鍛煉學生的合作,讓學生在體育鍛煉的同時,強健了身體,也領悟到了團結協作奮發向上的道理,并運用于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做一個陽光積極向上的好學生。在進行接力跑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分配接力棒,讓每一名學生在跑完50 m后,將手中的棒子交給下一個同學,以此類推,分成兩組進行比賽,最后統計出時間最短的一組,贈與獎項。這既是對學生的一種鍛煉,也是對于同學之間合作和配合默契的一種能力上的培養。
總之,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實踐證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有利于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合作學習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和主觀能動性起到積極的影響。同時,學生的交際能力與合作意識也能得到的明顯的改善。因此,教師應將合作學習模式更多應用于初中體育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董娜.淺談體育課小組合作學習的分析與認識[J].教育學文摘,2013(10).
[2]陳文娟.小組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教師),2009(12):168.
[3]陳茂功.淺析小組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的運用[J].新課程,2009 (1):105-106.
G807.01
A
2095-2813(2015)12(b)-014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