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瑩瑩(鄭州輕工業學院體育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2)
新媒體視角下民間武術的傳承與發展研究①
楊瑩瑩
(鄭州輕工業學院體育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2)
民間武術不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來源之一,還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華民族中的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和責任把自己的本土文化代代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在新時期的背景下,必須把作為發展、普及武術不竭動力和有利資源的文化傳承做到以文為本,并擁有核心競爭的資本。
新媒體 民間武術 傳承與發展 發展現狀
民間武術是一種以自我防衛和強健身體為目的中國傳統武術的其中一種,是我國傳統武術的一個重要分支。21世紀不僅是科技信息的戰爭,還是文化的戰爭,為此,要明確新媒體的發展方向,在網絡游戲、動漫的設計、制作、生產方面融合民間武術元素,來實現雙贏的局面。
我國民間武術是以技擊為內容,結合搏斗以及套路等形式,來達到培養堅強意志和強身健體的一種民族傳統體育,擁有眾多分支而且歷史源遠流長。在我國廣大的鄉間地區,至今還存在著很多非常出名的武術之村,因此,在民間就出現了眾多武學高手與世家,其傳承的基本特點之一就是家族傳承。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河南新鄉東古風村的少林羅漢拳,在經過十幾代的傳承、發展后,不僅很好的保留了少林羅漢拳的十二個硬手功,而且經過兩百余年以杜學良為武術宗師代表的努力、潛心研練后發展為七十二破手。后來慢慢延伸出了獨具一格的旋風陣、杜門羅漢陣以及杜門羅漢錘,杜家也因此成為了當地文明的武學世家[1]。
中國是一個擁有宗族觀念很強的民族,所以民間武術除了家族傳承外,還有師承性形式。在以前,學生要學習一門技藝的時候,通常遞帖、拜師、學藝這三步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我國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由來已久,在民間武術的傳承與發展中,通常是傳男不傳女,只有直系的男性后代或是弟子才有資格得到武學宗師的真傳。此外,民間武術由于師承制的特點,其發揚光大的希望只能給予在傳承人對武術的熱情和責任來維持,導致此種形式的傳承方式變得異常脆弱。以至于在受眾需求以及新媒體的背景下,顯露出了極大的弊端和阻礙。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經濟飛速的發展,師承制已經滿足不了民間武術良好傳播與發展的需求,再加上外來武術跆拳道、瑜伽等的廣泛引入和外來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造成強烈的沖擊力,讓眾多青少年開始不再重視、熱愛具有陶冶情操和修為、強身健體以及富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的傳統中國民間武術。所以,必須改變這種不利局面,合理利用新的傳播手段和技術來提升青少年對民間武術的吸引力和興趣,培養他們具有武術文化中和、榮、忍、靜等心性情操,大力推廣民間傳統武術,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條件[2]。
現如今,我國社會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快,先進、科學的現代技術促進和加快了社會分化、民俗活動的節奏。由大眾傳媒造成的跨越式空間為民俗提供了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讓其通過互聯網通訊技術為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傳遞和提供信息與機會。
3.1新媒體視角下對多樣化民間武術的保護
與傳統的媒體相比,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改變了傳統媒體中心化的模式和極具地方色彩民族文化的民間傳統武術在傳播形式中,千篇一律總處于附屬或配角的地位。隨著電腦、手機、移動電視等移動終端設備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微信、微博等新型傳播平臺的出現,有效的方便了每一個受眾運用更加便捷的方式去傳播、生產信息。利用新媒體來傳播和發展民間傳統武術,還可以很好的體現其文化素材以及創意元素的產業價值[3]。在此發展背景下,實現了民間武術跨時空的發展和傳播,使更多優秀的民間武術文化元素和武術典籍得到了很好的推廣及保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3.2新媒體視角下對民間武術價值的提升
利用現代傳播技術對武術進行推廣和傳播,使經過電視劇、電影等形式登上國際舞臺的中國武術的核心價值得到了有效提升,基于新媒體搜索、儲存以及傳播的低成本特點和優勢,使民間傳統武術作為文化創意素材的產業價值成功增強了。
民間傳統武術的發展趨勢應與社會的發展腳步相一致,著重以包容性和開放性來作為民間武術傳播的重要特點,摒除固步自封的發展方式,避免優秀的民間武術傳統與文化逐漸流失。在現代傳播與傳統文化之間,民間武術中新媒體的融合應用使之扮演了重要的橋梁角色,其靈活的將地方具有濃重色彩文化的民間武術文化引入到了國家文化建設的這個大環境中,這樣不僅促進了民間武術能得到良性循環的傳承和發展,還產生了在增強人們體質基礎上一定的經濟價值。
我國民間武術隨著新媒體的日益發展,在怎樣更好、更有效的發展和建設良好的平臺上迎來了新的機遇。在新媒體先進的傳播方式所帶來的越來越受廣大受眾們支持、關注和重視的效果,再加上民間武術所獨有的神秘性和特色,能更好、更容易的給新媒體明確發展方向和選取有利于生存的內容以及滿足廣大受眾們的消費需求提供有意義的信息和依據。另外民間武術文化作為傳播的重要元素和素材,一般是比較容易吸引受眾的關注力,因此,要大力推廣和民間武術相關的武術文化產品,為新興媒體良好的發展前景創造有利條件。比如在網絡游戲、動漫的設計、制作、生產過程中適當加入一些我國民間武術的元素,既為文化和信息產業開辟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出現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我國文化產業和信息產業化的發展,又有效的推進了民間武術持續、健康、穩定的傳承和發展[4]。
4.1移動終端下的各種新型產品
娛樂性也是民間武術中的一個重要特征,為了更好、更有效的傳播和塑造民間武術的文化和形象,利用電腦、移動電視、手機等新型設備所傳播的具有精煉短小且效率高的一系列特征的資訊娛樂節目來達到強制性傳播、有效目標的效果。比如通過富含豐富武術元素的手機掌上游戲;打造民間傳統武術系列的視頻廣告、動漫節目;戶外大屏、樓宇電視、公交出租車上的移動電視等播放無線電視節目;開發武術競技、武術遺產尋寶的網絡游戲等。
4.2IPTV下的各種新型產品
超鏈接化與多媒體化作為信息產業與文化產業的結合點IPTV的主要特征,不僅可以不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及時便捷的拓展傳播的內容,還能使受眾和傳者之間可以進行零距離的互動交流。與傳統的有線電視相比較,其具有獨特的增值業務、自由點播選擇以及超強大的互動性功能。比如增加民間傳統武術專題旅游節目頻道、定期發行民間傳統武術電子雜志與時刊等。另外對其服務的形式和內容要進行不斷的完善與優化,靈活巧妙的把文化產品與視頻服務相結合,來有效的提高互聯網存儲搜索功能以及受眾自由點播的互動性,進而滿足受眾們多方面不同的需求,達到增強溝通、實踐體驗的良好效果。
4.3互聯網下的各種新型產品
通過利用新媒體與互聯網的先進優勢,以民間傳統武術門戶網站為基本的發展平臺,采用圖片、視頻、音頻、文字以及三維動畫等各種各樣的網絡信息呈現方式,為廣大受眾們在進行民間武術文化保護、武術研討和交流、開發設計相關武術文化產品、武術教學以及武術文化內涵宣講等時能提供可靠的相關方面的所需信息,進一步推進民間武術的發展與傳播,使其成為武術文化產品交易的平臺和對外進行展示宣傳、與外界交流、溝通的重要渠道[5]。比如可以對武術的一些相關訓練要用到的道具和武術相關的文化產品在網上進行自由的DIY設計活動,通過這一實踐爭取為受眾提供一種通過自己動手的參與式武術文化的創意體驗,使網絡產業與民間傳統武術進行有效的相結合。
一直以來,人們對武俠電視劇、武打動作電影、武俠小說的喜愛程度都非常高,也因此成就了一批家喻戶曉的武打明星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所以要善于抓住這一重要的特征,將民間傳統武術的文化資源和微博、原創視頻、武俠影視劇等網絡文化產業進行有機的融合,采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加大推廣力度、創新原創內容的制作來形成多樣化、符合受眾需求、健康豐富的網絡產業,積極的推進民族傳統武術產品發展和傳播的嶄新局面。
綜上所述,我國民間武術的傳承與發展在融入新媒體的方式、方法,充分挖掘出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利用新媒體的先進技術和發展平臺,有效的提升了民間傳統武術的文化、追求、審美趣味以及影響力。通過結合發展傳播學理論與民間傳統武術的傳承和發展方面,在新媒體與民間武術有機融合的發展效益下,使我國民間武術文化得到廣泛應用和推廣,并跟上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
[1]劉飛舟,吳天佑.湖南民間武術的傳承與發展研究[J].邵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3):62-67.
[2]李世宏.武術市場營銷策略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2012,7(12):412-413.
[3]陳少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動漫化傳承與傳播研究[D].山東大學,2014:102-103.
[4]杜賓.淺析新媒體視角下民間武術的傳承與發展[J].新聞世界,2013,5(21):291-292.
[5]李睿智.武術傳揚方式的改變及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3:112-113.
G853/857
A
2095-2813(2015)12(a)-020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4.202
①楊瑩瑩(1980,2—),女,漢,河南鄭州人,碩士學位,職稱: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和體育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