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展(河池學院體育學院 廣西宜州 546300)
淺析白褲瑤民族傳統體育的功能①
文展
(河池學院體育學院廣西宜州546300)
白褲瑤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是白褲瑤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發展起來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其中包含了社交功能、情緒宣泄功能、文化構建與傳承功能、促進經濟發展功能,對其傳統體育文化進行調查、研究,有利于開發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豐富中華民族體育文化的內容。
白褲瑤 民族傳統體育 傳承 發展
白褲瑤是瑤族大宗族里的一支,自稱“朵努”,因其男子常年穿著白褲而得名。是一個由原始社會生活形態直接跨入現代社會生活形態的民族,至今仍保留著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的歷史痕跡,被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認定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個民族,被外界稱為“人類文明的活化石”[1]。該民族在特定的環境區域和特定的社會生活中,形成了獨特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并融入在整個民族的生產生活當中。
1.1神秘性與儀式性
白褲瑤的葬俗經歷了巖洞葬和土葬兩個歷史階段,在廣西南丹縣里湖瑤族鄉仁廣、化果、董果一帶,有當地民間保留下來的白褲瑤先民的巖洞葬遺址,據考古部門調查,發現其巖洞葬己達38處。當地的巖洞葬與白褲瑤的社會歷史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白褲瑤至今仍然保存著葬禮上“砍牛”的習俗。“砍牛”是一種孝敬死者的標志,是白褲瑤喪葬文化中的一種儀式。葬禮上“砍牛”過程主要的樂器是銅鼓、皮鼓和牛角,整個活動中,牛角號的低沉,銅鼓聲的鏗鏘,皮鼓聲的凝重,回蕩在山谷中,充滿神秘的色彩,讓人們賦想連編。葬禮中的銅鼓一般少則幾面,多時有二三十面。敲銅鼓時,一人拿著血藤做成的鼓槌敲打銅鼓,一人拿著一個平口木鼓在銅鼓的后面來回晃動,將銅鼓發出的音波沖回木鼓,使之發出共鳴聲。鼓師一邊打,一邊學著山猴的姿勢跳舞,左右不停地敲打鼓面和鼓身,這樣,數十面銅鼓在主木鼓的統一指揮下,齊鳴共響,用以寄托對逝者的哀思。
1.2表演性與娛樂性
白褲瑤的陀螺各式各樣,有扁平的、有橢園的;有的像盛菜的圓盤、有的像漏斗。打陀螺是一項集娛樂、競技、表演于一體的活動項目,經過數百年的歷程和發展,現今瑤民們仍然非常喜歡它,足以證明這項活動有其得以傳承的特征,有著極強的生命力。2003年2月16日,廣西南丹縣里湖瑤族鄉舉辦首屆白褲瑤陀螺節中,瑤王表演的陀螺技術,讓所有在場的人為之嘆服。2005年2月19日,在首屆白褲瑤民俗文化節上,進行了千只陀螺爭霸賽,上千只陀螺同時轉動,場面非常壯觀。
1.3弱競技性
白褲瑤民族傳統體育,一般來說沒有什么完整的比賽規則和要求,僅僅是比賽雙方之間的一種協定,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的,與現代競技體育有很大區別,可以歸為現代的休閑體育,屬于弱競技性,如斗鳥,將兩只鳥放在一起,用樹枝挑逗它們,用口哨激勵它們,促使它們相斗決一勝負。這些活動也只是在農閑時間,節日中進行娛樂,增加生活的情趣。
1.4生產生活性
白褲瑤民族傳統體育都是他們在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如:打銃比賽來源于狩獵活動中的槍法;趕鳥習俗形成了掏鳥比賽;捕鼠演變成打老鼠比賽等,他們把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中所經歷的活動,搬到農閑時間或節日中進行模仿,玩耍,豐富了瑤民自己的業余文化生活。
2.1社交功能
在傳統的農業社會,尤其是像白褲瑤民族是個未被開墾的地區,經濟文化非常落后,生產的自給與生活的雷同,使得群體的互補性,有機融合性較差,要將一個非有機的社區整合為穩定的群體,就需要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習俗與緊密的關系聯絡建構,需要諸多的活動來達到這些目的[4]。如:白褲瑤的葬禮活動,這種盛大而又嚴肅的活動給予瑤民進行信仰的交流,感情的融合提供了一個絕好機會。
2.2情緒宣泄功能
白褲瑤民族的傳統體育對于每一個個體都具有充分的意義,由于他們生活的特定區域,遠離了城市的繁華,而村落中不平等現象、艱苦的生活,需要有精神的調劑和升華,否則難以忍受生活重負,文化素養的缺乏,使得那些高雅的琴棋書畫夠不著邊[4]。于是,他們只能在樸素的游戲與玩興制作活動上充分發揮想象,以一種游戲或歌舞發泄內心不滿,宣泄勞作堆積的不良情緒,在參與或觀看時,得以緩解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如:“打陀螺”,源自老百姓對土司們壓迫和剝削的反抗,是一種內心不滿的發泄;“砍牛”過程中的打銅鼓和跳老猴舞,則是宣泄一種對逝者的哀思情懷。
2.3文化構建與傳承功能
在傳統的生活中,白褲瑤民一直處在一個生存危機不斷凸現的社會里,而個體必須依附于某一集體,以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因此,他們的集體意識是十分強烈的,其進行的游戲活動不斷培養了他們在情感上的認同:將本族人民團結成一個整體,共同面對全部生存環境,延續整個種族的生存與發展。如:瑤民的葬禮、陀螺等活動,他們的這些活動成員可能成為他一輩子的朋友,與他共同面對生活中苦難。
由于歷史社會的背景和文化條件,白褲瑤民的小孩很少有機會讀書,多數孩子任自己玩耍,他們的成長多半沒有受到應有關照,所得到的知識不是來自學校的教育,而是個人領悟,其中,傳承久遠的民族體育活動成了他們社會化的重要經歷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游戲是兒童操作某些物品以進行活動,是個體適應環境,尋求自由和主動的欲望的表現[5]。在這些活動中,有助于成就感的培養,有助民族習俗的傳承,這也體現其教育意義。如:狩獵、打老鼠、斗鳥等。
2.4促進經濟發展的功能
在旅游活動中,有這樣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規律:這就是與旅游者長期生活于其中、并熟悉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差別越大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愈能刺激旅游者的旅游興趣、愈能有效地引發旅游沖動,也愈能使旅游者獲得滿足。廣西南丹白褲瑤族的生活因長期的偏僻、封閉,受外界影響小,仍保持著濃郁原始的民風習俗,具有形式上的完整性、內容上的獨特性和民族性,而其傳統體育活動又具有表演性、觀賞性和易于使旅游者參與的重要特征,對外地旅游者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當白褲瑤傳統體育文化的這種旅游資源價值被充分挖掘出來,通過促進旅游業的發展而有效地促進了當地的社會和經濟發展。
(1)要加大對白褲瑤民族體育項目理論研究與建設的力度,拯救性開發面臨失傳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開展對其歷史源流、文化內涵、社會功能、健身價值、訓練方法、組織規則和競賽制度的配套研究,建立白褲瑤民族體育的科學理論體系。
(2)建議在民族地區的當地教育部門應將一些易于開展,易于鍛煉的項目納入到教學過程中,創編民族傳統體育地方教材,開設民族體育項目為內容的特色體育課,將這些民族體育項目進行一些修改、完善,就能適應現代社會學校教育的要求。
(3)加強人才培養,振興民族體育的關鍵在于人才。要形成從小學—中學—大學系列的教學模式;地方學校要擴大民族體育教學規模,要有針對性地對該民族學生進行培養,使白褲瑤民族傳統體育得以傳承與發展。
(4)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發展中變異求實,與時俱進,但其核心和主旨因襲的內涵和形式代代延續,是一個民族凝聚力的表現。加大力量,進行深入挖掘和整理白褲瑤傳統體育文化,針對其特有的銅鼓、陀螺、葬俗文化以及狩獵、斗鳥、趕鳥等民俗風情,要去其糟粕,保其精髓,協助他們制定更完善的規則,使其更具有競技性和觀賞性,突出民族的特點。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很多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民族體育是該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振奮民族精神,加強民族團結,發揚愛國主義,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重要保證[6]。根據白褲瑤族所住的地域環境,地方政府應建立更加完善的保護白褲瑤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法規,保護“原生態”體育文化,盡量避免被現代體育、現代生活所同化,給予白褲瑤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更大的空間;加強對白褲瑤族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讓他們能從大山中走出來,將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魅力展現到世界中。
[1]謝明學.中國白褲瑤風情錄[M].陜西旅游出版社,2001.
[2]龍怡凡,羅紹成.南丹縣志[M].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
[3]梁富林.白褲瑤的銅鼓崇拜[J].河池學院學報,2005(3):114-116.
[4]羅湘林.對一個村落體育的考察與分析[J].體育科學,2006(4):86-95.
[5]衣瑋.在保護中開發廣西南丹縣白褲瑤風情旅游[J].廣西師范學報,2004(9):60-64.
[6]蘆平生.對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科學認識[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3(2):4-7.
G852
A
2095-2813(2015)12(b)-019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5.193
①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一般項目[2013JGB220]。
文展(1973—),男,壯族,學歷:大學本科,在讀碩士,廣西宜州人,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體育與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