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瓊(山西旅游職業學院 山西太原 030031)
2000—2010年中國體育類學術期刊排球科研論文統計與分析
郭亞瓊
(山西旅游職業學院山西太原030031)
排球運動能夠健康持續發展,其背后的科學研究活動無疑是第一保證力量。隨著我國排球運動的發展,排球科研活動也在逐步深入地指導著我國排球運動實踐的進行。因此,掌握中國排球運動科學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對我國排球運動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該文以2000—2010年間的1 469篇發表在我國13種體育類核心期刊和25種體育類??嘘P我國排球運動的科研論文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和邏輯分析法,對排球教學與訓練科研、排球技術和戰術的科學實踐研究、排球運動競賽與規則科學研究、排球運動基礎理論科學研究、排球運動其他相關方面科學研究這5大領域中科研論文的時間分布、各期刊載文情況、研究的主要方向、內容及研究熱點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研究。
排球 學術期刊 科研論文 現狀 發展 研究
1.1問題的提出
排球運動從1905年傳入我國,已經走過100多個坎坎坷坷的春秋。在這100多年里,排球運動的地位和活動形式也在悄悄地變化著,由最初僅僅只是少數人參與的一種游戲和娛樂活動,逐步發展到今天的競技項目。
排球運動現已成為世界五大洲的體育運動之一,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排球由最初由普通體育活動發展而來,有自己獨立的教學訓練理念、教學理論、教學訓練體系、訓練內容和訓練方法的完整體系。排球科學研究在我國排球運動史上從一般性到精細化,研究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排球在我國的科學研究已經開始成形,排球的科研團隊正在增長,排球運動科學研究領域顯示出不斷擴大的趨勢,每年排球科研論文可以達到數百文章。筆者認為可以很好地幫助與掌握研究的現狀和未來趨勢對我國排球運動的科學的統計、分析和研究近年來的排球科研論文。研究中國排球運動的科研研究,但研究思想和該研究的目的是不同的。為了進一步掌握中國排球運動科研的科學研究,筆者選擇這一主題作為研究方向。
論文選題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在研究領域主要集中于排球運動科學研究的多學科組合。主要包括排球運動心理學研究,排球運動醫學研究。(2)研究方法的創新,研究領域更為準確。該文在排球研究課題的研究中,打破了這一領域的研究現狀,該文共收集了1 469篇研究論文進行了歸納、整理、歸納研究領域,并探討了研究過程和研究內容,在更詳細的掌握排球領域的研究現狀。(3)研究內容。排球科研論文收集的文獻,其研究內容為科研方法的統計分析、合作研究、排球科研論文引文研究、科研項目經費來源分析、統計分析等,該文提出的研究內容不同于該文的研究內容。(4)數據采集時間跨度大、數量大。論文以2000—2010年為限,搜集了我國38種體育類刊物,11年間共搜集排球科研論文1 469篇。
1.2研究目的
(1)對2000—2010年間排球運動教學與訓練科學研究、排球運動技術與戰術科學實踐研究、排球運動競賽與規則科學研究、排球運動基礎理論科學研究、排球運動其他相關方面科學研究這5大領域的科研論文進行統計、分類、歸納與研究。
(2)討論分析排球運動科學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進程和研究內容。
(3)揭示我國排球5大領域的科研現狀,為我國排球運動科研提供參考依據。
2.1研究對象
該文以2000—2010年間國內公開出版的13種體育類核心期刊和25種體育專業性學術期刊上共計1 469篇有關排球運動的科研論文進行分析。其中所說的共計38種體育類學術期刊分別是:體育科學、中國體育科技、中國運動醫學、體育文化導刊、體育學刊、武漢體育學院學報、天廣州體育學院學報、西安體育學院學報、遼寧體育科技、體育科技文獻通報、體育世界(學術版)、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沈陽體育學院學報、湖北體育科技、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吉林體育學院學報、體育科學研究、體育與科學、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上海體育學院學報、四川體育科學、山東體育科技、河北體育學院學報、福建體育科技、首都體育學院學報、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體育科技、安徽體育科技、體育科研、浙江體育科學、津體育學院學報、山西體育科技、南京體育學院學報、成都體育學院學報、內蒙古體育科技、中國運動醫學雜志、北京體育大學學報、貴州體育科技。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互聯網,從中國知網(CNKI)體育類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查閱了2000—2010年間1 469篇發表在我國38種體育類學術期刊上的有關排球科研論文,并研讀了相關的文獻資料。
2.2.2數理統計法
對科研論文發表的時間、期刊種類、數量、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內容等通過Excel 2007進行統計整理。
2.2.3邏輯分析
數據的分析、數據和事實,和之前的研究結果相結合,演繹和歸納方法的使用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3.1排球教學與訓練科學研究
在這項研究中,11年在我國38種運動出版物中35種出版物收集,平均為42.1,其中348的教學類、培訓類第115條。教學、11個核心期刊的核心教學文本的共有81人。研究主要集中在5方面的內容,如,教學方法,課程改革等。運動員在訓練中,成人是主要的研究對象,研究主要集中在6個方面的內容,如,心理訓練,體能訓練,但負載的數量的分布是不同的。
3.2排球運動競賽與規則科學研究
在此研究中,關于國際、國內賽事的相關論文共有58篇,在賽事分析中對女子研究的較多,對男子研究的較少,并且對青少年賽事研究的
鼓舞”正是白褲瑤族群的集體記憶,瑤家人跳起它便會想起祖先跋山涉水的艱辛遷徙,正是通過這種身體敘事讓白褲瑤對祖先的追憶和歷史的記憶代代傳承,不曾中斷,從而實現了族群的自我認同。敘述“猴鼓舞”傳說的主體是老人,他們擁有建構和傳播本族群“猴鼓舞”傳說的話語權和權威。因為老人是作為“久遠的話語和習俗”的傳遞者,他們較之年輕人演說“猴鼓舞”傳說的歷史更為久遠,“而愈是久遠的歷史則愈具有權威和權力[6]”。但這種權威和權力則來自于“猴鼓舞”傳說這個共同記憶中“祖先遷徙、經遇危難、猴子解救”等關鍵符號所賦予的價值。老人向年輕人講述“猴鼓舞”傳說,實際上就是強化族群共同記憶和維護好族群的團結,是一種強化族群自我認同的儀式。
3.3古代生活場景的生動記憶
民族舞蹈文化的形成離不開它賴以生存的自然與社會語境,“猴鼓舞”的產生也與白褲瑤獨特的生態與人文環境緊密相關。白褲瑤居住在深山密林,古代狩獵采集野果多需攀爬翻越,這種動作行為應受到他們身邊的動物朋友——猴子的啟發。因此,“猴鼓舞”的表演借鑒并模擬猴子的神態,再配上舞者簡陋的裝扮,再現了古代白褲瑤人生存之場面。從這個意義上講,“猴鼓舞”表現的是白褲瑤人對自然界的敬畏和熱愛,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意境。雖歷經時間的洗禮,“猴鼓舞”至今仍保持著本初的原貌,成為白褲瑤古代生活的展演者,呈現出原真性、生態性與歷史感的特征。
3.4民族教育的實施途徑
“猴鼓舞”與白褲瑤的族群起源、宗教祭祀、藝術實踐、政治文化與禮儀傳統緊密結合,并通過在神圣葬禮中的反復展演來實現民族記憶的延續、傳統文化的傳承,從達到實施民族教育的目的。有關“猴鼓舞”來歷的傳說,雖然有諸多虛構的情節,但它卻真實地反映了白褲瑤對祖先遷徙之艱辛的記憶與緬懷,記錄了古代瑤家人狩獵生活的場景,是一種“真實的”歷史敘事。“猴鼓舞”傳說的每一次敘說便是民族記憶的一次強化和民族歷史知識的一次傳承。葬禮是神圣的儀式場合,也是情感釋放與知識傳承最集中的場域。在白褲瑤葬禮中,通過“猴鼓舞”的反復表演完成了送死者靈魂歸西的任務。這種表演看似是給死者的,其實,在更大的層面上是給生者看的。通過“猴鼓舞”生動的身體語言敘事,把祖先爬山涉水的古老創業場景呈現給后人,教導著瑤族后代尊敬祖先、珍惜今日美好的生活。
[1]毛公寧.中國少數民族風俗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479.
[2]沈復華,也火.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卷[M].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編輯部,2001:888-889.
[3]劉柯.貴州少數民族風情[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250.
[4]玉時階.白褲瑤社會[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83.
[5]萬建中.民間文學引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87.
[6]黃應貴.時間、歷史與記憶[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41.
G812.6
A
2095-2813(2015)12(b)-022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