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義名 向宇宏
(貴州民族大學 貴州貴陽 550025)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是中華人民多元化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國內各大高校的體育教學主要以西方現代體育項目為主,無論日常教學還是競技比賽,都鮮有中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出現,即使開設了傳統的體育項目課程,也僅僅作為學生的一門功課考核,并沒有切實地將民族傳統體育的技能與精神發揚光大,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缺失。在全民體育的時代,這種現狀不但影響了大學生的體育精神健康,而且在不久的將來,民族傳統體育的教學缺失也將影響全民的體育精神健康。
民族傳統體育是各民族在中華千百年的文化傳承過程中不斷融合、改變、發展而逐漸各成體系的體育項目的總和。具體就是各族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創造的,以滿足人們身心發展為需要的體育活動,以身體運動為表現形式,是各民族文明進步所形成的一種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具有各民族自己的特征。
民族傳統體育的類型多種多樣,比如:技巧力量型運動,如:武術、舉重、摔跤等;休閑智力型運動,如:圍棋、象棋、劍舞等;另外還有多種養生健身類的運動,如:太極、五禽戲等。其中不乏來自于特定區域或者少數民族的特色體育運動,如:蒙古摔跤、陜北秧歌、龍舟競技、舞龍舞獅等。
據《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志》統計,我國民族體育項目多達977項,其中漢族有301項,其它676種分布于55個少數民族中。但據有關專家在對全國16個省(市)的93所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的調查顯示:有24所學校僅開設太極拳或初級長拳1項,29所學校僅開2項,開設3項的學校有17所,開設4項的9所,開設5項以上的學校有7所,有7所學校未開設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接近一半的學校開設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到總課時的10%。開設的課程內容主要是武術類的太極拳、長拳、器械、散打和傳統健身功法[1]。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缺失的現狀,令人堪憂。
中國實行應試教育多年,在十幾年的受教育過程中,學生幾乎完全將精力付諸文化功課而忽視體育鍛煉,且中國式的父母大多溺愛子女,從而造成學生身體素質低下,體質偏弱二的局面?;蛘哂袝r候即使參加鍛煉,也多是跑步、健身操等強度比較大的西方運動方式,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練習并不多。然而,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里的太極拳,五禽戲等比較柔和的鍛煉方式,十分有利于學生練習,不過現實卻是,極少學生會這樣做,于是導致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缺失十分嚴重,其學生身體素質低下的狀況也不容樂觀。
80、90后大學生獨生子女為多,兒童期被父母過分保護,成長期中閱歷、性格和思維產生個體差異,進入大學后,久居象牙塔脫離社會現實,面對苦難、挫折、失敗缺乏精神承受能力與情緒調控能力,易抑郁、易沮喪、易崩潰現象普遍,即心理狀態呈現出亞健康的狀況。
而中國民族傳統體育的各項項目非常的有“人”性,以武術為例,講究天人合一,內外兼修,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修身養性,這就是一個培養健康心理的過程。所以,高校體育教學中,應高度重視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
團隊精神也可以稱之為集體榮譽感,是當代大學生極其缺乏的一種精神,其主要原因是父母家庭的溺愛令其從小就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沒有集體的概念;其次在學校教育方面,過分注重成績,缺乏對團隊精神的培養;另外對西方文化的片面認識也讓當代大學生性格敏感自私,缺乏團隊精神。
在中華千年的傳統文化中,多元化的發展歷史注定了我們是一個善包容的民族,比起個人爭鋒的品質來則更加注重團隊精神,例如:傳統的龍舟賽、舞獅子、舞龍等多人體育項目中,團隊協作精神就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民族的魂。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貧乏程度令人咋舌,傳統文化知識的缺乏導致他們對我國古代文明的不了解,因此普遍缺乏民族自豪感、缺乏民族自信心,更甚者缺乏愛國心。
民族傳統體育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寶庫中的珍品,它們的延續與發展,無不與各民族的語言習俗、生活習慣、倫理道德、宗教信仰、行為準則、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思想意識、心態感情等聯系在一起。而現在傳統文化的傳承正面臨著無人可繼的尷尬狀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愛好者也寥寥無幾,此種情況令人堪憂。
各國各民族傳統體育都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推廣到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之中,不僅有很強的健身價值,而且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豐富的娛樂教育功能,在增強民族凝聚力、培養自強不息的精神、加強各民族團結互助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
民族傳統體育相比對于其他體育項目,是鮮活的、極富哲理和情感的運動,是內心世界對其文化領悟的外顯。如太極拳,因其包蘊宇宙至大哲理的太極陰陽觀念和八卦生化機理,飽含濃郁中華文化和深厚的民族特色而為更多的民族、國家的人們所認同和需要。在以奧林匹克運動為代表的西方體育文化明顯占絕對主導地位的今天,其它的傳統民族文化處于這種強勢文化的籠罩下,其文化內涵被過濾,自身的民族特色及個性逐漸淡化[3]。這是在中華千百年文化傳統過程中最不愿意讓人面對的現狀。
高校體育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最高階段,是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銜接點,更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中弘揚民族傳統體育精神,有助于現代大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民俗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傳承,也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有利于積極構建和諧校園的建設。
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不被重視和中國目前的教育體制有很大的關系,一切以成績為主,大學生只要修滿學分就準予畢業,在這種情況下,把難度系數相對較大的傳統體育設為選修課的話,就很少有學生去主動學習。因此,高??梢詫鹘y體育課程納入必修課,設置相對較高的學分,開設多樣化傳統體育項目,吸引學生來學習,如此既可以適應目前的體制,又能讓學生接觸到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只有接觸到了,才會有產生興趣的可能性,然后才會有愛好傳統體育并想要傳承并發揚光大的行為。
要傳承民族傳統體育,必須要有教授技能的老師,目前各大高校開設的傳統體育課程也僅僅有太極拳或者長拳、五步拳之類的基礎拳法,而教授拳法的體育教師都是西方體育的擅長者,本身對民族傳統體育就比較生疏,這樣學生能學到什么水平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吸納民間的民族傳統體育人才進入教學系統,也是直接而有效的讓學生學到真正技能的方式。
奧運會是在世界范圍內最為盛大的體育賽事,但是在奧運會的3000個小項、28個大項的競賽項目中,幾乎全都是西方的體育運動項目,具有東方特色的有柔道,跆拳道等,但此兩項卻是帶有鮮明的日韓特色的體育項目。這個現象值得國人深思,中華千年傳統文化傳承至今,居然落得如此尷尬的境界,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少年強則國家強,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棟梁,我們已經開始拾撿孔孟大儒的傳世奇文,我們開始回顧諸子百家、文化爭鳴,我們將一項又一項古老的技藝列為文化遺產,卻唯獨沒有將民族傳統體育向國民拓展,這就是體育教學中令人遺憾的缺失。
目前各大高校每年都會進行全校性質的運動會,所以,應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納入比賽,并且設置獎勵,如此則可以激發學生們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練習熱情,從熱情中激發愛好,才有可能產生新的傳承者。
高校社團有很多,學生們依照自己的愛好選擇合適的社團,參加日常集體活動鍛煉自身,提高綜合素質是非常值得贊揚的。但大多數高校對社團的態度僅僅是鼓勵,并沒有實質性的支持和推進。各高校要推廣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就要對此類社團進行學分考評獎勵,適度地偏向此類社團,則將會大大的提高學生們的興趣。
體育教育在學生的教育生涯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傳統體育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不可忽略的寶貴財富,學生成為傳承此筆寶貴財富的主力軍,富有培育責任的高校應該加大對民族傳統體育的重視程度,在保證學生完成基礎學業和技能的前提下,為學生創造條件來更好的傳承中華傳統,這不僅僅提高了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更是對整個民族的未來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1]張濤.傳統文化視野下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推廣[J].中華武術研究,2011(3):86-88.
[2]湯立許,蔡仲林.近10年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綜述[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1):63-68.
[3]高守清.論民族傳統體育的異化及理性規避[J].體育與科學,2011(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