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衛(wèi)文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人民醫(yī)院腫瘤內科,江蘇沭陽223600)
晚期腫瘤患者的CIK細胞姑息療效分析
唐衛(wèi)文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人民醫(yī)院腫瘤內科,江蘇沭陽223600)
目的:探討CIK細胞姑息療法對晚期腫瘤的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1-03/2015-08確診為臨床分期在Ⅲ~Ⅳ期的晚期腫瘤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給予1周期5 d自體血CIK細胞回輸治療,分析患者相關免疫指標、腫瘤標志物的變化及治療效果.結果:CIK細胞姑息療法治療晚期癌癥的有效率達56.8%,其在一定程度上可明顯提高患者免疫系統(tǒng)中CD3+、CD4+、CD8+、CD4+/CD8+,有利于患者免疫力的提高,但對患者體內腫瘤標志物的變化影響不大.結論:本研究發(fā)現(xiàn)利用CIK治療晚期癌癥患者,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系統(tǒng)免疫能力,延緩腫瘤的生長,降低腫瘤的復發(fā)率,明顯提高晚期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QOL),但不能改善晚期腫瘤患者的長期生存率.為了進一步改善晚期癌癥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晚期患者生存率,這就需要我們加深對CIK細胞在晚期癌癥治療的探索,并廣泛應用到臨床中去以研究總結.
晚期腫瘤;CIK細胞;姑息治療;療效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人們生活的環(huán)境、方式、習慣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也日益增加.據(jù)相關研究報告[1],我國晚期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高達250.28/10萬,死亡率達156.83/10萬.對于惡性腫瘤最根本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切除,但大部分患者一旦確診后,基本上就屬于晚期腫瘤,失去了手術根治的機會,在放化療等傳統(tǒng)手段失敗后,只能采取分子靶向治療等姑息療法,本研究主要對利用CIK細胞(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姑息療法對晚期腫瘤患者的療效進行分析.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03/2015-08確診為臨床分期在Ⅲ~Ⅳ期的晚期腫瘤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胃癌22例,食管癌15例,肺癌11例,乳腺癌14例,肝癌11例,其它癌1例,男46例,女28例,平均年齡65.7歲.入院患者在行CIK細胞姑息治療前,對于采取過放化療的患者至少要間隔28 d,心腦腎等器官功能以及肝功、血常規(guī)、心電圖等一般化驗檢查基本正常,Karnofsky評分≥60分.本研究在實施前已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并和患者簽定相關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 CIK細胞的采集和培養(yǎng) 均由我院細胞生物實驗治療中心完成,采集每個患者的外周血50 mL,使用淋巴細胞分離液分離純化出單核細胞,嚴格依據(jù)培養(yǎng)條件條將其放入人血清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加入1000 U/mL的重組人INF?γ,37℃,5%CO2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24 h后加入50 ng/mL的CD3單克隆抗體和300 U/mL的重組IL?2,刺激CIK細胞的生長和增值;每3 d換液或擴瓶一次,同時補加300 U/L重組人IL?2.連續(xù)培養(yǎng)14 d;利用臺盼藍染色檢測活細胞在80%以上,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表面CD3、CD8、CD56等分子的表達;收獲細胞前需行細菌、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等檢測合格,才可以用于治療.
1.2.2 治療方案 給予1周期,一共5次細胞回輸,2周期時間間隔14 d以上.在回輸前可給予異丙嗪25 mg肌注,每次回輸?shù)募毎麛?shù)不得低于2×109,回輸后密切觀察患者情況,如有不適,及時處理.
1.3觀察指標
1.3.1 相關免疫指標和腫瘤標志物的檢測 主要包括CD3+、CD4+、CD8+、CD4+/CD8+的檢測.檢測分別于治療前后1周各進行一次,對于腫瘤標志物的檢測于治療前和治療4周后進行一次檢測.
1.3.2 生活質量 主要依據(jù)Karnofsky評分.
1.3.3 療效判定 患者經(jīng)過為期1月的治療后,復查CT、B超等相關檢查,近期效果的評定依據(jù)RECIST標準,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進展(PD),有效率=(CR+PR)/總例數(shù)×100%.隨訪到2015-09.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治療前后患者T細胞亞群幾種腫瘤標志物的變化比較 利用CIK治療晚期癌癥的患者,可明顯提高患者免疫系統(tǒng)中CD3+、CD4+、CD8+、CD4+/CD8+(P<0.05),但對患者機體內腫瘤標志物的影響,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T細胞亞群幾種腫瘤標志物的變化比較[n=74,T細胞亞群(%),±s]

表1 治療前后患者T細胞亞群幾種腫瘤標志物的變化比較[n=74,T細胞亞群(%),±s]
aP<0.05 vs治療前.
時間 CD3+ CD4+ CD8+ CD4+/CD8+腫瘤標志物CEA(ng/mL)治療前 58.3±10.5 22.3±6.7 25.1±8.1 0.87±0.50 21.8±36.2治療后 65.2±10.1a29.1±8.3a 27.5±9.1a1.25±0.71a19.8±35.3
2.2再利用CIK治療晚期癌癥患者的比較 再利用CIK治療晚期癌癥患者中完全緩解12例,部分緩解30例,穩(wěn)定23例,進展9例,直至末次隨訪共有8例死亡,中位生存率6.7個月,有效率達56.8%.
晚期惡性腫瘤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日益嚴重,對于腫瘤的治療方法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不斷地在進步,而CIK(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屬于腫瘤免疫療法中的過繼細胞免疫治療,它也是目前抗腫瘤生物免疫治療效果最明顯、最熱點的方法和發(fā)展方向之一[2].CIK細胞最早是由斯坦福教授Schmidt?Wolf在1991年提出的[3],它的主要機制:(1)直接殺傷作用,主要通過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I和細胞粘附分子I之間相互識別結合而發(fā)生作用,其還可以通過放穿孔素、顆粒酶等顆粒內容物對腫瘤細胞直接殺傷.(2)間接殺傷作用是指CIK細胞可以分泌IL?2、TNF?α對腫瘤細胞起到直接抑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通過免疫系統(tǒng)的調節(jié)間接殺傷腫瘤細胞.(3)促進T細胞的增值,CIK的回輸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原始的T細胞亞群轉變?yōu)榫哂袣[瘤細胞活性的T細胞.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利用CIK治療晚期癌癥患者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系統(tǒng)免疫能力,延緩腫瘤的生長,降低腫瘤的復發(fā)率,但不能改善晚期腫瘤患者的長期生存率.為了進一步提高晚期癌癥患者生存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我們需要加深對CIK細胞在晚期癌癥治療的研究,使得其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
[1]陳萬青,鄭榮壽,曾紅梅,等.2011年中國惡性腫瘤發(fā)病和死亡分析[J].中國腫瘤,2015,24(1):1-10.
[2]王 雙.CIK細胞治療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療效研究[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2,33(4):280-282.
[3]吳 念,馮虎翼.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免疫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4,27(6):861-864.
R730.5
A
2095?6894(2015)10?105?02
2015-09-12;接受日期:2015-09-28
唐衛(wèi)文.碩士,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腫瘤學.E?mail:14735281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