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飛行往返于遙遠的城市,跳上飛機在全球各地參加會議的高管以及那些需要經常長途旅行的職業人士,似乎擁有著魅力四射的生活。坐著飛機環游世界成為一種成功與地位的象征。但是,這種頻繁的出差往往伴隨著一些容易被忽視的消極面。
英國薩里大學Scott A. Cohen與瑞典隆德與林奈大學的Stefan G?ssling在雜志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分析頻繁出差的魅力與不利影響。他們發現,“頻繁的旅行總是被美化,而其陰暗面很大程度上被忽視,甚至無視了。其不利影響體現在生理、心理與情感、社交三個方面”。
首先是生理方面。長途旅行會產生時差感,或者說破壞了個人的生物周期節律,可能引發疲勞、腸胃疾病,也會影響老化與免疫系統的基因鏈,增加中風、心臟病突發風險;其慢性形式則可以表現為認知障礙,譬如記憶功能障礙。此外,航空旅行會增加靜脈血栓、腿部形成血凝塊以及暴露于細菌中等風險。長途飛行還會受到大量輻射,一項研究發現商業機組人員受到的輻射超過核電工作人員。
其次,也會對人的心理和情感產生影響。在出差前安排好家庭與工作會帶來壓力。商務出差并不意味著常規工作減少,甚至會帶來更多額外工作并不斷累積。航班延誤則會增加人們的焦灼感與疲憊感。同時,會引起迷失感與孤獨感。
當然,頻繁出差也意味著與家人、朋友和社群關系的淡薄,過度出差可能會破壞上述社會關系。一些孩子還會因為父母經常出差而出現行為偏差。
考慮頻繁的出差與旅行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常態,其不利影響或許會進一步擴大。未來,人們應該更加客觀地審視乘著飛機全球跑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