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軍

一個好的股市絕對不可能是完全自由的市場,需要政府之手加以監管;一個好的股市也絕對不可能依靠政府頻繁的干預來運轉
在中國股市二十多年的歷史中,2015年6月爆發的股災以及政府采取的救市行動可以說絕無僅有。股災和救市行動還沒有結束,但思考和厘清中國股市中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不容等待。
一個好的股市絕對不可能是完全自由的市場,需要政府之手加以監管。股市是信息和資金高速流動的市場,其中可以被操縱的環節和漏洞太多。僅僅依靠市場自身的力量,無法形成一個好的市場。從各國股市發展歷史和實踐來看,將股市納入法治和監管軌道已經沒有爭議。即使股市有了很好的法制規則,這些規則也要依靠監管部門去執行和落實。而規則法條不可能是完備無瑕的,股市發生各種“事故”也就不足為奇,因此監管部門的相機監管乃至干預市場也就非常重要。中國股市有大量的散戶群體參與市場,因而更容易發生群體性的非理性行為,也更容易被各種市場操縱力量所利用。同時,中國的法院系統在股市治理中所能夠發揮的作用還非常有限。中國股市的這些基本特點使得中國股市監管部門可能比成熟市場監管部門面臨更大的挑戰,因而更加需要積極地采取行動。從這次救災來說,當股災“事故”已經發生,意識到股災對國家金融和經濟全局的重大負面影響,采取果斷的救市行動便是必要的。
一個好的股市也絕對不可能依靠政府頻繁的干預來運轉。中國股市自設立以來,監管部門乃至其他政府部門及官方媒體對股市的頻繁干預一直沒有停止過。從公司發行上市、增發重組、暫停上市到退市的整個過程,都長久地存在高度管制,用管制代替監管。雖然市場化一直是努力的方向,但是直到現在,大量事前的管制依舊代替了事后的監管。同時,股市無論是漲是跌,經常性地被官方媒體“引導”方向,似乎政府部門最清楚股市應該漲到哪里,又應該跌到哪里,甚至怎樣漲跌是合理的。這種頻繁的“引導”不僅可能擾亂市場本身的運行規律,還可能進一步使得大量散戶被市場操縱力量利用。亞當·斯密早就警告,“在政府中掌權的人,容易自以為非常聰明……他似乎認為他能夠像用手擺布一副棋盤中的各個棋子那樣非常容易地擺布偌大一個社會中的各個成員;他以為:棋盤上的棋子除了手擺布時的作用之外,不存在別的行動原則;但是,在人類社會這個大棋盤上每個棋子都有它自己的行動原則,它完全不同于政府機關可能選用來指導它的那種行動原則”。從這次股災而言,政府在緊急情況下采取的種種救市措施雖然是情理之中。然而,某些措施與相關法律和契約精神的違背,救市措施對市場機制和理性預期的破壞等等后遺癥也將逐漸顯露出來。
未來向何處去?中國股市現如今無論從參與人數、上市公司數量、成交額、市場總市值而言,放在全世界也已經是一個巨大規模的市場。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對中國的金融系統乃至整個經濟產生巨大負面影響。這就要求監管部門需要有如履薄冰的精神,嚴密堵住股市各個環節的監管漏洞,謹防股市發生重大“事故”。然而,中國股市不僅規模巨大,散戶眾多,金融創新不斷推進,同時法律責任薄弱,給各種無意的“事故”以及有意的市場操縱留下空間。要讓這樣的股市不出重大“事故”,可以說中國股市監管部門面臨巨大挑戰,這次股災也是一次考驗。
我們相信,在國家強力干預下,股災終將過去。但是,股災留下的教訓是深刻的。展望未來,一方面需要繼續培育和發揮市場本身的機能,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市場,讓市場“看不見的手”充分發揮資源配置作用;同時,要對各種股市漏洞環節尤其是各種可能被操縱的環節查漏補缺,用法律責任和嚴厲監管堵住“事故”發生,讓政府“看得見的手”真正到位而不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