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平,李二超,邵會波
(1.蘭州理工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2.蘭州理工大學 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對高校教師進行教學質量評價,有利于豐富高校教師管理理論提高教師教學質量。文章在分析教學評價主體的基礎上,構建教學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進行教學質量的量化評價與預測,以某門課為例對其2名任課教師進行評價及預警,進行了基于神經網絡的教學質量評價預測。
文章在教學質量評價過程中選擇了教學管理職能部門、教學督導組、學生主體和學術體現,如圖1所示。

圖1 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活動圖
對教學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可分為職能部門評價、督導組評價、教科研成果評價及學生評價。職能部門評價反映在教師修養、教學環節、教學活動、教研活動和工作態度;督導組評價可分為師德修養、教學任務、課程難易和知識更新、教學效果和教研活動;教科研成果評價可分為教學研究成果、論文發表、教學大綱編寫和教材編寫;學生評價可分為師德修養、教學基本功、重點處理和知識更新、能力培養和教學成果,見圖2。

圖2 教學質量評價層次結構模型
本文采用改進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在求出“三標度”判斷矩陣的基礎上,求出AHP間接判斷矩陣,運用模糊綜合評價的理論,確定評價因素,確定評價因素的等級,評判矩陣的構造進行模糊合成,采用不同色的信號燈進行等級界定,見表1。

如表2所示,在對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的基礎上,利用Sigmnid輸入函數,通過BP的前饋計算,設有N個訓練樣本,得出隱層的第i個神經元的輸入和輸出:

對于Sigmoid活化函數?。?/p>

計算輸出層第k個神經元的總輸入為:

輸出層第k個神經元的實際輸出為:

根據經驗,對三層神經網絡而言,可得到隱含層單元數h的公式:

其中n,m分別為輸入輸出單元數,a為0~10之間的常數。

根據上述公式,確定隱含層神經元的個數。
在研究中選擇某一門課的2名任課教師為研究對象,對2008—2013年春季學期的同一門課程進行教學質量評價。以2013年的問卷數據為例,分析其權重的確定過程、單項評測和綜合評測的過程。選擇190人進行問卷調查以確定權重,其中:教務處主管教學和督導的老師6名;科技處評價人員4名;各教學部門的教學院長和教學秘書各2人,共40人;教師代表每個教學單位2人,共40人,學生代表100人,見表2。問卷調查進行了2次,在對第一次問卷信息進行匯總的基礎上,把第一次問卷的匯總信息反饋給被調查人員,為其提供參考數據,并進行權重的第二次調查。在調查過程中,有效問卷數量179份,有效比率為94.21%。
根據打分結果進行單項評測和綜合評測,得到表2。通過計算得出,教師A的教學評價數值為0.796 567分,接近0.8;教師B的教學評價值為0.896 01分,接近0.9。通過對上述調查人員的問卷調查,確定教學質量評價等級的劃分,見表2??梢缘贸鼋處烝的教學質量處于“較好”的狀態,應該亮“藍燈”;而教師B的教學質量接近“很好”的狀態,提醒其繼續保持,并逐步提高。

表2 教學質量評價表
由于教學質量評價中,問卷調查的主體——學生處于流動狀態,所以針對每年的學生組的被調研群體都會變動,由于學生組的樣本有100人,本研究對群體變動過程中的誤差進行忽略。匯總2008—2013年兩位教師同一門課程的教學質量評價成績見表3和表4,并借助神經網絡進行預測。

表3 教師A的教學質量評價表
輸出層神經元數為1。我們將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最后等級按照表1設定。利用神經網絡進行預測,得出的預測值見表5。
教學質量評價過程較為復雜且具有一定的主觀性,運用模糊數學進行評價,定性和定量評價結合,提升了評價的客觀性;在評價過程中,利用計算機程序簡化有關計算和分析,對提高評價效率大有裨益,因此,該模型有很大的推廣價值。

表4 教師B的教學質量評價表
[1]Babar Zaheer Butt,Kashifur Rehman.A Study Examining the Students Satisfa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2):5446-5450.
[2]畢菁華.建立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實踐性探索[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2(6):51-57.
[3]杜綱.管理數學基礎——理論與應用[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53-55,155-199.
[4]高雋.人工神經網絡原理及仿真實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