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鼎文,尚海洋,劉正漢
(蘭州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消費的主要群體是居民,個人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屬于微觀層面,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可變性,但其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卻是不容忽視的。居民的可持續消費問題即居民通過有意識的選擇有益于生態環境發展的消費對象來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求又保障后代人的發展,既符合個人全面長遠發展,又避免因過度消費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是一種追求自然、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節約型、適度型的消費。居民可持續消費問題是可持續消費問題的必要組成部分。
城鎮居民個人消費的選擇具有隨機性和復雜型,不合理的消費往往會引起經濟發展的進程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不一致,造成居民消費的不可持續。必須將城市與居民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由于居民生活環境各不相同,城鎮居民可持續消費應該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城鎮居民的個人消費行為要充分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滯后;其次,城鎮居民消費方式的選擇必須與當地資源和環境兼容;最后,城鎮居民可持續消費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尋找經濟、社會和資源的平衡點,實現三者的可持續發展。
評價體系構建的合理與否關系到居民可持續消費現狀評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本文以科學性、目標性、可得性的原則構建了張掖市居民可持續消費的基本框架。
首先,可持續消費初級指標是由一些具體指標構成的,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消費對資源環境造成的壓力等不同方面。初級指標里既包含總量指標,也包含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如反映經濟發展現狀的人均GDP,反映環境現狀的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等等。
其次,可持續消費次級指標是一個分類指標,它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可持續消費各個子系統狀態。可持續消費次級指標分別由多個初級指標組合而成。可持續消費經濟子系統包括城市發展指標和消費需求指標;消費社會子系統包括社會公平指標和生態建設指標;消費環境子系統包括環境污染指標和環境治理指標。
最后,可持續消費綜合指標是反映我國某城鎮居民一段時間內可持續消費水平的綜合性指標。也就是可持續消費的子系統。多個可持續消費次級指標構成可持續性消費綜合指標。
根據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建立的基本原則,結合張掖市自身的特點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建立了由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子系統組成的張掖市可持續消費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張掖市居民可持續消費指標體系
通過比較,本文選擇了客觀評價方法中的熵值法對指標的權重進行評估,建立起可持續系數和協調系數兩個評估模型,對張掖市居民可持續消費現狀進行評估分析。
熵原是熱力學的一個物理概念。在信息系統中的信息熵對系統信息的有序化進行度量,信息熵的度量公式為:H=-k∑PilogPi。根據熵的定義,系統信息越是有序,信息熵越小,信息的無序度越低,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大,指標的權重也越大,體現的信息也就越多。反之,信息熵越大,信息的無序度越高,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小,指標的權重也越小,體現的信息也就越少。據此性質,可應用信息熵反映系統信息的有序程度和信息的效用值,進行客觀賦權從而做出綜合評價。
根據所建立的指標體系,選取張掖市的相關數據作為本文的原始數據,由于選取指標的量綱有所差異,所以在進行數據分析之前需要進行標準化處理。假設建立一個由m個指標,n個樣本組成的信息矩陣,其中m表示評價體系中的m個指標,n表示年份,得到一個原始矩陣:

上式中Xij表示第 i個樣本第 j年的指標值。對于正向指標Xij越大越好;對于負向指標Xij越小越好。因此,可以得到評價指標的接近度。

根據上述指標近似度構建新的標準化矩陣R=(rij)m×n(i=1,2,3,…,m;j=1,2,3,…,n)
下面運用熵值法對張掖市居民的可持續消費狀況進行實證研究。具體步驟如下:
第j項指標的效用價值是用信息熵來度量的,當ej=1,即信息完全無序的時候,對綜合評價是沒有價值的。根據熵的概念,第 j項指標值信息熵與1之間的差值越大,該指標的效用值就越大。所以,定義某一指標的效用值指數dj:

(3)第j項數據的權重wj。利用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的本質就是利用各指標熵值信息的效用大小來計算指標權重。指標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對評價結果就越重要,賦權也就越大。計算第j項指標的權重大小wj:

(4)多層結構指標權重的確定。由于熵具有可加性,所以為了加強具有多層結構評價體系各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可以用下層結構的指標信息確定上層的信息。在評價指標體系權重確定的步驟里,已經計算出了第 j項指標的效用值dj,然后再求出其下層指標效用值的和,則各類指標效用值的和記做Dk(k=1,2,3,…,n)。
進而計算出整個評價指標體系所有指標的效用值總和:

對應于上層結構指標的熵權表示為:wj=dj/Dk
(5)子系統指數的確定。根據前面熵值的計算過程,可以分析我國城鎮居民可持續消費在經濟、社會和環境這三個方面的評估結果。定義經濟、社會、環境子系統的指數分別為F1,F2,F3。對于評價指標體系中的第i個樣本:

上式中,Fki是第 i個系統的指數;k=1,2,3 分別表示為經濟、社會、環境子系統的指數wj代表第j項指標的權重;rij表示第i個樣本中第j項指標的理想值接近程度;n表示指標的數目。
在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變化后,再運用上述熵值法的計算公式,得出權重表(見表2)。
在熵值法計算過程中,我們計算出了各個系統的分指數Fki。將系統分指數的值列表(見表3)。

表2 張掖市可持續消費評價指標體系權重表

然后把三個子系統Fki的值放進一個坐標軸分析,能得到三個系統的發展趨勢和其內部的相關關系(見圖1)。

圖1 2005—2013年張掖市居民可持續消費經濟、社會、環境子系統指數
用城鎮居民可持續消費的可持續系數這一綜合性指標來衡量張掖市居民消費結構和消費功能的總體狀態。可持續系數能夠反映出城鎮居民在評價期內的總體消費水平。對張掖居民2005—2013年可持續消費系數變化情況的研究,可以看出張掖市居民消費可持續性的強弱程度,并能發現今后趨勢變化的方向。
因為評價指標體系具有層次結構的特點,所以選取綜合加權法計算可持續消費系數,用S表示。第i個樣本的可持續系數表示為:

其中,k為所包含的子系統的個數。
可持續消費系數數值處在0~1之間,數值越接近1,說明指標值越接近目標值,可持續系數的貢獻越大;數值越接近0,說明指標值越偏離目標值,可持續系數的貢獻越小。
居民可持續消費追求的是經濟、社會和環境三者協調發展,這三者之間的協調關系用三個系統的指數對協調系數的影響來衡量,三者之間的關系越均衡,其評價值Fki就會越接近;反之則發生偏離。為了定量描述我國城鎮居民可持續消費子系統之間的協調性,在此選用協調系數來分析三個子系統之間的關系。定義樣本指標的協調系數為:

式中,Ei表示樣本i的經濟子系統指數、社會子系統指數和環境子系統指數的標準差;F1為樣本i的經濟子系統指數、社會子系統指數和環境子系統指數的平均值。
協調指數數值的區間是(0,1)。樣本中經濟子系統指數、社會子系統指數和環境子系統指數數值越接近,即協調系數接近于 1,說明三個子系統的關系越協調;反之亦然。當樣本的經濟子系統指數、社會子系統指數和環境子系統指數完全相同的時候,樣本協調系數的值為 1。
根據上述計算得出了張掖市居民可持續消費的可持續系數和協調系數(見表4)。

表4 張掖市2005—2013年可持續系數與協調系數
根據表2、表3、表4的數據可以看出,消費經濟子系統的權重為34.81%,指數由2005年的0.13增加到2013年的0.96,這個數據反映了張掖市經濟發展較好。張掖市的城鎮發展指標中,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數逐年提高,這反映張掖市居民的經濟水平增長較快,但是從消費水平與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和協調性的契合度不是很高;張掖市居民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8%)和儲蓄存款年底余額(19.73%)所占的權重較大。可以看出可供張掖市居民選擇的消費品品種內容比較豐富,消費的質量提高了,但是居民的儲蓄傾向還是很高,在消費結構方面還有待提高。
消費社會子系統對居民可持續消費的貢獻率是29.63%,指數從2005年的0.29增加到 2012年的0.78。由此可以看出,與其他兩個子系統相比,張掖市居民的消費狀態對社會系統的影響較小,變化幅度較大。在社會公平指數和生態建設指數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1.70%)、城鎮居民收入差距(18.95%)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5.57%)的指標權重和效用值都比較大。從數據中不難看出,張掖市在經濟、調度的契合程度都比較好,是社會公平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的表現,表明張掖市居民在消費過程中,更加注重水平的提高和質量的改善。只有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注意不能一味利用大自然,注重生態建設,才能實現三者的和諧。
消費環境子系統在居民可持續消費中所占的比重是 35.56%,系統指數從2005年的 0.44增加到2013年的0.64。由子系統指數變化的情況可以看出,張掖市居民的消費對環境系統的影響較大,環境指標的影響變動較為平穩。從環境污染指數中看,廢氣、固體廢棄物和噪聲的指標權重都在10%以上,說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資源的消耗量日益增大,這就給自然環境造成很大的壓力。在環境治理指數中,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22.64%)、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16.81%)的指標權重較大,可以看出環境治理對可持續消費的重要性。居民消費的增長伴隨著資源的大量消耗和污染物的大量產生,如果不重視資源的節約和有效利用、污染物和噪聲污染的治理,最終會阻礙張掖市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進程。
通過熵值法對張掖市居民可持續消費的研究分析,可以知道張掖市居民的居民可持續消費系數逐年提高,目前正處于一種較為理想的狀態,但是張掖市居民的協調性指數仍然是弱可持續的,協調性還有待提高。從總體上看,張掖市居民的消費狀態良好,基本趨勢在穩步提高。從指標建立的三個子系統來看,三個子系統呈現明顯的相關性,都是在以上升的趨勢發展,其中消費環境子系統的發展趨勢相比較于其他兩個子系統來說最為平穩;并且三個子系統對居民的消費程度貢獻基本相當,但是消費環境子系統和消費經濟子系統貢獻相對較多。由此可以看出,張掖市居民的消費水平和質量都在穩步提高,居民的消費可持續指數和協調性指數也在保持平穩上升的同時趨向于契合狀態。但是,通過上節對于三個子系統的分析,我們也應該看到張掖市可持續消費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相關建議。
通過對張掖市居民可持續消費的綜合分析,可以看出張掖市的經濟增長速度較快,但是消費和經濟增長卻不協調。應采取以下措施來應對這個問題,首先,要保證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經濟發展是居民消費的前提。同時,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要與居民消費需求相互協調,加強收入的合理分配,縮小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的不利影響。其次,隨著經濟發展和理財產品的豐富,居民不能再局限于將儲蓄作為理財的主要方式,要促進居民理財方式多樣化。最后,引導居民合理消費。應該通過日常的媒體宣傳,改變居民消費觀念,促進社會良好消費氛圍的形成。
通過對消費社會子系統的分析,可以看出基本生活保障在社會子系統的指標中處于重要地位,社會保障不完整不利于改善民生,也不利于拉動消費,因此需要完善基本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居民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提高養老保險的輻射范圍和力度,保證年老居民的生活;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對居民消費的影響也比較大,政府應該通過利用稅收和財政支出的形式彌補收入差距,同時發揮市場機制對居民收入差距的調節作用,以此加快縮小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
城鎮居民消費增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生產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問題,張掖市的廢氣、廢物以及噪聲的污染都相對嚴重,經濟發展還沒有完全擺脫以環境的犧牲為代價的模式,如果不盡快解決污染物和噪聲的污染問題,將會最終阻礙張掖市的發展和居民的消費,因此加大對環境保護仍然是一個關鍵問題。噪聲污染是影響環境的最主要的指標,首要的是要減少交通干線和區域的噪聲污染。保護環境和生態建設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通過發展科學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大氣中污染物的排放,只有從生產環節這個源頭上來解決問題才是最有效的。
[1]孫慧,呂竹明.可持續消費的實現途徑[J].科技智囊,2014(4):24-27.
[2]李霞,彭寧,周曄.國際可持續消費實踐與政策啟示[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5):46-50.
[3]國合會“可持續消費與綠色發展”課題組.可持續消費與綠色發展[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4(4):46-60.
[4]展劉洋,鞠美庭,關楊,等.中國可持續消費現狀與展望——基于天津市可持續消費與供應調查[J].生態經濟,2013(1):41-43,46.
[5]吳迪.生態文明視角下的可持續消費研究[J].稅務與經濟,2013(2):21-25.
[6]賀愛忠,宋友.西方經濟學界可持續消費研究綜述[J].經濟問題探索,2013(5):177-184.
[7]董學兵,楊智,李盈.城市居民可持續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J].城市問題,2012(10):55-61.
[8]袁久和,祁春節.基于熵值法的湖南省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動態評價[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3(2):152-157.
[9]唐丁丁.全面推進可持續消費促進“十二五”環保目標實現[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1(4):5-10.
[10]李祝平.湖南城鎮居民可持續消費評估分析[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79-84.
[11]魯芳.可持續消費與新經濟革命[J].南北橋,2009(9):7-8.
[12]周成.基于AHP法的可持續消費評估指標體系設計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9(12):31-32.
[13]張東,張寧.物理學中的熵理論及其應用研究[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4-8.
[14]張為民.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模型[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1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