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王天鎖??呂芍紅

[摘要] 目的 探討兒科監護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危重病例評分與死亡危險評分的價值。 方法 回顧性分析入住我院PICU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79例的臨床資料。所有患兒均同時進行了小兒危重病例評分以及死亡危險評分,分析兩種方法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死亡風險的預測作用,并分析兩種評分方法的相關性。 結果 死亡組與存活組患兒PCIS和PRISM 評分存在顯著差異(P<0.01)。兩種評分結果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P<0.01)。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PCIS和PRISM不是ARDS患兒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P>0.05)。 結論 PCIS及PRISM對PICU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病情的評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且能夠較為準確地評估患兒的病情,但其并不能作為預測患兒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
[關鍵詞] 兒科監護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小兒危重病例評分;小兒死亡危險評分
[中圖分類號] R725.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17-203-03
Value analysis of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and death risk score for children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PCIU
LI Bing WANG Tiansuo LI Shaoho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Dengfeng People's Hospital, Dengfeng 45247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value of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and death risk score for Children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PCIU.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79 case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PCIU were retrospectivly analyzed. All cases were evaluated by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and death risk score. Predictive effect of two methods for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was evaluated, and the correlation of two methods was analyzed. Results PCIS and PRISM of death group and survival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wo method results(P<0.01).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 showed PCIS and PRISM were not independent predictors for children with ARDS(P>0.05). Conclusion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and death risk score for children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PCIU show hgh degree of consistency, and can assess the patient's condition to be able to accurately, but they are not independent predictors.
[Key words] PCIU;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Death risk score
隨著急診醫學的發展,危重病患兒病情的嚴重程度評分方法也得到不斷的完善。小兒危重病理評分方法對準確掌握患兒病情,預測死亡的危險性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小兒死亡危險評分是評價小兒危重病例病情的另一種重要的方法,評分越高,則患者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2]。目前對兩種方法在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評價作用報道較少,本研究分析兩種評分方法對PICU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預后的預測作用,并分析兩種方法是否存在相關性。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PICU治療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79例的臨床資料。所有患兒均符合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診斷標準,急性起病,氧合指數≤26.7kPa,胸部CR顯示雙飛斑片狀陰影,肺動脈嵌頓壓≤18mm Hg,或者無左心房壓力增高的證據。79例患兒男44例,女35例,年齡1個月~13歲,平均(6.4±2.7)歲。疾病轉歸:54例患兒死亡,為死亡組,25例患兒存活,為存活組。兩組患兒的性別比和平均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評分方法
參考文獻[3]采用簡化的小兒危重病例評分系統(PCIS)以對患兒的病情進行評估,在入院時對患兒進行評估。非危重:PCIS>80分;危重:71~80分;極危重:≤70分;得分越低患者病情越重。同時采用小兒死亡危險評分[4]對患兒病情進行評估,危重組≥15分,非危重組<15分,得分越高患者病情越重。根據患兒的疾病轉歸分為死亡組和存活組,比較兩組患兒小兒危重病例評分結果以及小兒死亡危險評分結果,分析兩種評分方法對患兒預后的預測作用。并分析兩種評分方法的相關性。endprint
1.3 研究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直線相關分析法。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分析兩種評分方法是否可以作為預測ARDS患兒死亡的獨立預測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死亡組和存活組患兒PCIS評分結果以及小兒死亡危險評分結果
死亡組PCIS評分結果顯示,72.2%患兒得分≤70分,為極危重,24.1%的患兒得分71~80分,為危重,而存活組52.0%的患兒得分≤80分,48%的患兒得分>80分,為非危重,兩組比較(P<0.01)。死亡組PRISM評分結果顯示,96.3%患兒得分≥15分,為危重,而存活組32.0%的患兒得分≥15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2。
表1 死亡組和存活組患兒PCIS評分結果[n(%)]
組別 n ≤70分 71~80分 >80分
死亡組 54 39(72.2) 13(24.1) 2(3.7)
存活組 25 2(8.0) 11(44.0) 12(48.0)
注:兩組PCIS評分不同分值分布情況比較,x2=34.735,P<0.01
表2 死亡組和存活組患兒小兒死亡危險評分結果[n(%)]
組別 n ≥15分 <15分
死亡組 54 52(96.3) 2(3.7)
存活組 25 8(32.0) 17(68.0)
注:兩組小兒死亡危險評分不同分值分布情況比較,x2=35.235,P<0.01
2.2 兩種方法的相關性
將兩種方法評分結果進行直線分析,結果顯示,r=-0.905,P<0.01,兩者呈顯著負相關的關系。
2.3 兩種評分方法對患兒死亡的預測作用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PCIS以及PRISM并不能作為PICU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死亡的獨立預測因素。見表3。
表3 兩種評分方法對患兒死亡的預測作用
項目 β SD Wald P OR 95%CI
PCIS 0.6 0.4 2.3 >0.05 1.7 0.6~2.1
PRISM -0.2 0.3 0.1 >0.05 0.9 0.5~1.3
3 討論
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是PICU常見危重癥,患兒多病情危重,預后較差,及時對患者病情進行預測,采取相應的治療,對患兒的結局具有積極的意義。近年來,急診醫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對危重患兒病情的評估方法也在不斷完善。1984年北京兒童醫院等13個單位擬定了“危重病例評分法試行方案”,1995年中華兒科學會急診組以及中華急診醫學會兒科組在原方法的基礎上,并參考國際先進經驗制定了新的小兒危重病例評分方法,2001年該方法進一步得到完善[5-6]。
危重癥評分能夠使臨床醫生更高地掌握患兒的病情。對危重癥患者病情評分方法通常需要客觀、全麻、簡便、符合國內的情況,符合小兒特點。小兒危重病例評分法(pediatric clinical illness score,PCIS)以生理學評分為原則,包含10項指標,其中BUN和Cr任選一項即可,包括心率、收縮壓、呼吸、PaO2、pH、Na+、K+、Cr/BUN、Hb、胃腸系統表現(應激性潰瘍出血及腸麻痹、應激性潰瘍出血、其他)。該評分方法不適用于新生兒以及慢性疾病患兒的危重狀態,首次評分應該在24h內進行,并可根據患兒的病情進行多次評分,在不吸氧的情況下測PaO2[7-8]。患兒分值越高則病情越輕,分值越低病情越重。>80分為非危重,71~80分為危重,≤70分為極危重。在本次研究中,72.2%的死亡患兒PCIS評分≤70分,24.1%評分71~80分,8.0%的存活患兒PCIS評分≤70分,44.0%評分71~80分,48.0%評分>80分。死亡患兒PCIS評分顯示為極危重的比例顯著高于存活的患兒。提示PCIS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病情評估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小兒死亡危險評分(PRISM)包含14個生理參數,心率、血壓、瞳孔反應、血糖、血氣分析、血清膽紅素等。記錄患兒入院24h內各項參數的最差值用于分析,每項參數計分1~10分,計算總分。PRISM評分越高則患兒的病情越嚴重,患兒的死亡率會越高[9-12]。在本次研究中,死亡組96.3%的患兒評分≥15分,為危重患兒,其評分<15分的患兒占3.7%,為非危重患兒,結果與PCIS評分結果相同,PCIS評分結果顯示死亡組3.7%的患兒為非危重。PRISM評分結果顯示存活組患兒32.0%評分結果≥15分,與死亡組比較,差異顯著(P<0.01)。提示PRISM對預測急性呼吸綜合征患兒的病情評估具有較好的臨床意義[13-14]。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患兒PCIS評分與PRISM評分結果顯著負相關的關系。這提示兩種評分方法對PICU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的病情的評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是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PCIS以及PRISM兩種評分方法并不能作為ARDS患兒死亡的獨立危險預測因子。
綜上所述,PCIS及PRISM對PICU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病情的評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且能夠較為準確地評估患兒的病情,但其并不能作為預測患兒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
[參考文獻]
[1] 謝峰,田艷娟.小兒危重病例評分法在兒童重癥監護病房中的應用[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3,35(5):583-584.
[2] Pollock E,Ford JEL,Corey M,et al.Use of the 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 score to predict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a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 Care Med,1991,19 (2):160-165.endprint
[3] 樊尋梅,宋國維,任曉旭.簡化小兒危重病例評分法的臨床應用[J].中華兒科雜志,2003,41(8):565-569.
[4] 江學成.關于危重病評分的答疑[J].中國危重病急救學,2003,13(4):197-200.
[5] 張婷婷,莊周穎,傅麗娟.復雜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應用危重程度評分工具的效果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4(5):700-704.
[6] 孟新科,江學成,楊欣建.急危重癥評分-評價、預測、處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09.
[7] 陳光營,陸鑄今.小兒危重評分和死亡危險評分在監護室中的應用[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08,15:112.
[8] 任曉旭,宋國維.第3代小兒死亡危險評分和小兒危重病例評分的應用[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21(6):382-384.
[9] Pollack MM,Ruttimann UE,Getson PR.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PRISM) score[J].Crit Care Med,1988,16(11):1110-1116.
[10] Pollack MM,Patel KM,Ruttimann UE.PRISMⅢ:An update 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 score[J].Crit Care Med,1996,24(5):743-752.
[11] 尹祥.NT-proBNP動態測定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評估的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7):11-15.
[12] 周燁強,華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NT-proBNP與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關系[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1):11-15.
[13] 張劍琿,曾其毅,陶建平.小兒死亡危險評分的臨床應用[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5,20(6):569-570.
[14] 梁愛萍,尹麗霞.小兒死亡危險評分的臨床應用[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0,13(11):1642.
(收稿日期:2014-12-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