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彥
襄陽市某醫院2015年第一季度處方點評分析
■文/陳彥
摘要目的:通過對門診處方書寫常見問題的分析,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水平的提高。方法:對2015年第一季度的門診普通處方進行點評、統計和分析。結果:有211張處方存在不合理現象,占8.44%。結論:門診處方問題很多,處方合格率有待提高,抗菌藥物濫用嚴重,需加強《處方管理辦法》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學習。
關鍵詞門診處方處方點評處方分析
規范醫院處方點評工作,提高處方質量,是促進合理用藥,保障醫療安全的必要途徑和有效手段,現將襄陽市某醫院2015年第一季度處方點評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
隨機抽取襄陽某醫院2015年第一季度(1月-3月)門、急診處方2500張,根據《處方管理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及該醫院《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進行點評。
(一)一般情況
共使用藥品7459種,平均每張使用2.9種,使用抗菌藥物處方878張,抗菌藥物使用百分率為35.12%,使用注射劑共計1664種,注射劑使用百分率為66.56%,平均每張處方使用注射劑0.7種,處方中使用藥品通用名總數1126種,藥品通用名占處方用藥百分率98.84%,平均每張處方金額74元。
(二)合理情況
不合理處方共計211張(表1),合理率為91.56%不合理處方主要表現為:單張處方用藥超過5種,規格沒寫,年齡單位沒標注,使用藥品商品名,用法用量未注明,處方涂改未簽名,開具與診斷無關藥物以及不合理聯合用藥等,以及個別處方中出現“遵醫囑”等含糊不清用法。
211張不合格處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涂改未簽名5,拉丁文、中文混寫4,開具藥品大于5種8,用法書寫不規范11,開具藥品大于7日量2,開具藥品與診斷不符3,診斷使用縮寫4,臨床診斷未寫8,年齡單位標注39,處方中使用藥品商用名29,規格未寫77,劑量、劑型不規范17,抗生素類藥物未注明皮試4。
點評結果基本狀況符合國家衛生與計生委要求,也與去年結果接近,不做重復分析,現將特殊幾點進行分析討論。
平均每張藥品品種數為種,符合《處方管理法規定》每張處方不得超過5種藥品,我們應該提倡盡量減少多種藥物聯用,因為用藥品種越多,發生不良反應的機會就越多。另一方面處方藥品種數過多,處方金額過大,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和患者的負擔,也與我們醫院惠民的政策不相符。
注射劑的使用率為66.56%,國家規定平均處方使用率為13.4%~24.1%,注射劑一經注射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沒有吸收過程,且無法收回,所以使用時一定要謹慎。注射劑的使用原則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特別是抗菌藥物應該注意過敏史、標注皮試結果,掌握適應癥等
抗菌藥物的使用率為35.12%,不符合國家衛生部要求的20%以下的標準,為防止濫用抗菌藥物,減緩細菌耐藥性的發生,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我們應該嚴格執行抗菌藥物的分級管理。按照相關指征使用抗菌藥物。
中成藥物使用率為較高,門診應當盡量降低中成藥物的使用,因為中成藥物一般為大分子有機物,抗原性強,容易造成不良反應與嚴重的過敏反應。
嚴格執行抗菌藥物使用制度,嚴禁濫用抗菌藥物,使用抗菌藥物時做到有指征(診斷中應體現)。
加強藥房藥師事前干預,對于大處方(超金額、開具藥品超5種),不予以給藥。
提高臨床醫師對處方書寫、合理用藥的重視程度,加強監管,嚴格執行處方管理制度。
完善獎懲制度。
(作者單位:襄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