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亢楠
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分析及干預研究
■文/亢楠
摘要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其身心的健康發展也就成為了當今社會的關注重點。然而需要我們注意的是,這一特殊群體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進而引發一系列不利于其成長和發展的負面影響乃至危機。本文主要從家庭、個人、社會三個方面對青少年的常見心理問題加以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嘗試提出了一些具有實效性的干預方法和措施,以期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關鍵詞心理問題青少年干預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社會的希望,這一特殊群體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因此其心理健康問題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研究。青少年時期的關鍵就在于自我同一感的建立,如若不然,就容易陷入不能認識自我的迷潭。處在這個人生關鍵的轉折點上,青少年本來就比較敏感脆弱的心理又會因為一些誘因如人際關系、沉迷網絡等激發心理障礙,這時如果無法得到宣泄便會引發出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正確引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就顯得至關重要。下面先來分析一下造成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家庭方面。家庭作為個人生活的基本單位,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可想而知,而家庭容易誘發地青少年心理問題從兩方面來分析:一是教育方式的缺陷,我國大部分孩子從小都是在家長“好好學習”的教導下長大,除了日常上學,周末還要參加各種輔導班,家長迫于社會競爭壓力往往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而忽視其心理情緒方面的訴求;二是家庭教育觀念滯后,有些家長局限于傳統的“體罰式教育”,不懂得賞識教育的優勢,經常放大孩子的缺點而忽視孩子的優點。
其次是個人方面的原因。埃里克森提出,青少年時期自我同一性的確立可以有效防止社會角色的混亂。青少年開始思考自己是誰,自己活著又是為了什么,開始從客觀的方面來認識自己,但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現身心危機。青少年普遍有著強烈的獨立意識,要求擺脫別人的安排和束縛,然而現實往往事與愿違,最終還是要依賴他人,甚至小小的挫敗都會使他們產生自卑感。青少年在理想中將自己規劃為什么事都能處理,不用依靠父母,然而現實的自己卻是離開了父母連最基本的溫飽都是問題,這種現實和理想的差距使青少年倍感困惑,調適不好就會產生心理矛盾,甚至覺得沒有人能懂自己。
最后是社會層面的原因。這一層面的主要問題是青少年的社會化問題,這也對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特別注意這一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青少年社會化偏差問題,例如不良的社會環境氛圍對青少年社會化的不利影響,像是網上各種不健康的文化容易造成青少年的道德感弱化,各種游戲又容易讓青少年沉迷其中,在虛擬中失去自我,甚至出現個體社會角色的混亂;再如我國青少年心理咨詢機構還不是很普遍、特別是在社區有很大的欠缺,包括青少年家長在內的很多人還對此缺乏知曉度,一度表現為認為找心理咨詢師是病態的表現,這都成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的阻礙。
依據上述的三個維度,我們也應至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研究符合干預和解決青少年的心理問題:
第一個方面就是從家庭入手,建議家長要跟青少年子女之間多溝通,要站在子女的角度去換位思考一些問題,最好有固定的交流時間,并且經常參加一些親子活動,從而和子女建立友好、平等的關系,適時改變一下原來陳舊的思想,減少親子間的隔閡和代溝,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第二個方面是從青少年自身入手,但由于青少年自身還處在容易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的階段,其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還離不開長輩們的正確引導,學校作為培育青少年的最普遍機構,在這一層面就肩負重任。學校應該為青少年提供心理調適等服務,例如定期開展心理健康狀況普查,建立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等。此外,青少年自身還可以建立朋輩互動體系,青少年時期人際交往的特點使他們更傾向于和朋輩交流并獲得支持,因此,良好的朋輩關系有非常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第三個方面是從社會層面入手,這又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社會要多為青少年提供心理交流平臺,大力普及心理咨詢機構,同時適當降低費用,讓青少年可以在有心理問題時找得到并找得起專家進行輔導;二是全社會對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應進行多樣化的探索和普及,積極通過各種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來灌輸健康的心理理念,同時加強網絡監管,盡量減少不良信息對青少年心理的負面影響,還要推廣優秀的文化和價值觀,傳播正能量。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事關重大,非常值得我們去關注,以往我們過多注重青少年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對其心理問題的調研、調適和干預,這顯然不符合當代全強調青少年要“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時代要求。而在這其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尤為重要,甚至比學習成績更能影響個人乃至社會的未來,因此,家庭、政府和社會都應更加重視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為他們營造健康成長的環境。
指導老師:郭曉蓓
參考文獻:
[1]佘雙好.“90后”青年大學生價值觀念發展特點的多元素透視[J].青年探索,2013(2).
[2]沈煒.論學校社會工作嵌入我國高校學生工作的新視角[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4).
[3]王冰蔚,楊賓峰,王永鐸.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安康學院政治與歷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