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欣
淺論當代青年友善意識培育
■文/車欣
摘要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觀。友善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友好相處。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友善意識的培育有利于青年的健康成長,有利于社會的和諧,有利于促進中國夢的實現。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友善的言行就像溫暖的陽光,互相關愛,可以提升人們的幸福感。青年友善意識的培育可以從社會、學校、家庭、工作單位,自身教育五方面進行,相互關聯行動。
關鍵詞當代青年友善意識培育
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友善,是對人類以往友善理念的繼承和發展,是一種新型的社會主義人際關系,是我們建設和諧家園、實現民族夢想的重要精神條件和價值支撐。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價值觀處在形成和確立時期,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抓好青年這一階段意識培育的養成具有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與青年的講話中多次提到,“廣大青年一定要錘煉高尚品格”“青年是引風氣之先的社會力量,一個民族的文明素養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準和精神風貌上”。“廣大青年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青年友善意識的培育要做到:平等待人、禮貌待人、寬厚待人、誠實待人、樂于助人、關愛自然。
當代青年友善情況總體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樂觀的狀況,校園暴力事件,近些年發生的令人震驚的“馬加爵事件”,“北大研究生硫酸潑熊事件”,“復旦研究生投毒案”,還有大學生對待戀愛情感不善導致斗毆甚至傷亡事件,師生之間沖突事件等,讓老師家長社會憂慮不已。近期成都市發生的“被暴打女司機事件”成為網上熱議的話題,媒體評論到:“女司機被打事件,兩者都不冤毆”,“打女司機的男士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是違法和不文明的,女司機雖然是暴力的受害者,但事出其因是不顧及他人的方便與感受違規變道等不文明不友善的開車行為”。這些事件都反映出青年友善意識培育的迫切性,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友善品質可以使矛盾雙方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從而將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化敵為友,促使矛盾更容易得到解決,有利于社會公共秩序,有利于社會的和諧。
(一)有助于青年建立和諧人際關系
友善是人際交往的準則,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中國有古語:“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已遠矣”。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群體性和社會性特點決定了人必須在交往中生存下去,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一刻也離開不了對關系的處理,積極友好的人際交往,有助于青年人建立多方面,多層次的人際關系,獲得社會生活所必須的人格品質,價值取向,理想信念等,加快社會化進程。有助于青年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深化對自我的認知、獲得友誼、理解和支持,增強自我價值和安全感。美好和諧的生活氛圍讓人在學習工作中心情順暢,精神振作,感受到溫暖和幸福,從而有利于青年的健康成長和自我發展。
(二)決定青年成功成才的關鍵因素
在人的成功成才中,究竟哪些因素影響最大,這是人們非常關心的問題。現實當中,人們常常認為智商高的學生將來一定成才,事實證明,智商是成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因素。蔡元培先生說過:“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用人單位的標準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在學習和工作中,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善于合作,集思廣議才能獲得最優的效果。一個人在事業中,必須要做到以誠待人,尊重,理解他人等一系列友善的言行,才能建立和處理好人際關系,從而促進工作的發展。因此,友善是決定青年成功成才的關鍵因素。
(三)有利于社會和諧,促進中國夢的實現
“友善”的品質有利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青年是社會中占很大一部分的群體,既是社會主義建設當下的現實力量,又是建設未來事業的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講到“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青年“友善”意識的培育,有利于青年的身心健康,有利于青年成功成才,有利于凝聚社會力量。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中國夢必將在廣大青年的奮斗中得到實現。
(一)優化社會環境
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在社會實踐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下,觀念才會成熟和穩定起來。青年友善意識的形成,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首先要堅持公平正義,為友善奠定社會基礎;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標,也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公平正義主要體現在:權利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社會保障公平幾方面。“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追求利益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動因,利益的沖突是造成人際關系緊張的根源,對沖突處理不當就會造成社會內部成員之間的隔閡、不信任和沖突,而這些是社會最大的潛在動蕩因素,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確保社會內部成員的利益能夠合理地得到實現,這是社會人際關系友善的一個重要保障。其次,完善社會制度,為友善提供制度保障;規章制度是一種以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規范,法律和道德是調節人們關系的兩個方面,在道德約束發揮不了作用的時候,就要有法律的保證,保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才能有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再次,發揮社會輿論的積極作用,為友善營造良好氛圍。社會輿論特別是大眾傳媒,要對道德楷模和崇高的英雄行為,予以表揚,給以榮譽,激勵更多的人向他們學習;對那些不道德行為,要給以斥責、批評、告誡,一致采取必要手段,使他們感到羞愧,受到懲罰。在出現典型事件,在社會出現對某些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激烈討論時,在人們對社會價值觀出現迷惑時,受到困擾時,就是對人們進行教育的好時機,從而引導人們科學正確的價值導向。
(二)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
青年人有很大一部分還是在校的學生,一個人有十多年的時間在學校中度過,學校教育對個人思想品德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學校要加強德育建設,尊師愛生,民主平等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互相幫助,互相關愛,一起學習成長,珍惜同學友誼;好學修德,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
(三)發揮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
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是長期的,基礎性的,父母不僅要為子女提供好的物質條件,還要關心子女的身心健康,既要重視智力也要重視德育,教會子女做人做事的道理,樹立正確的榜樣,積極示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青年人有些已經建立家庭,有的在今后也要組建家庭,青年人要遵循家庭美德,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育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這不僅關系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
(四)發揮企業單位思政教育的作用
培養員工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企業素質,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務。企業單位要營造團結合作的工作氛圍,倡導青年遵守“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在工作中做一個好的建設者。由于職業不同,人們從事的崗位也千差萬別,但是有一點應該是共識,那就是在職業生活中,人們要互相理解支持,那就更應該互相友善。人們之間只有做到了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才能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和順暢的工作環境,為職業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提高自身道德水平
青年友善意識的培育,需要青年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首先要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多看書多學習,提高認知水平。在生活中增強辨別是非能力,學習真善美,辨別假惡丑。與社會實踐中,將認知轉化為行動,傳播社會正能量,創造和諧友愛的美好家園。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J].人民日報,2013.05.04.
[2]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J].人民日報,2014.05.04.
[3]沈壯海.友善: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準則[J].江蘇科技信息,2014.(08).
[4]武東生.“和而不同”、“推己及人”與團結友善[J].道德與文明,2002.(02).
[5]王翠華.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友善[J].湖北社會科學,2014.(05).
[6]馬汝偉.友善是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美德[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07).
[7]黃藝生.友善的道德價值及其培育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作者單位:南昌航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