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冼靖雯
消耗性生物資產的信息披露——由“獐子島事件”引發的思考
■文/冼靖雯
摘要2014年10月30日晚間,上市公司獐子島稱,因為北黃海遭遇異常冷水團,公司150萬畝海洋牧場遭遇滅頂之災,并進行了巨額計提存貨減值,受此影響,今年前三季度,獐子島將巨虧8.12億元。消息一經播報,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爭議,“獐子島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我國對于消耗性生物信息披露管制的不足,本文將在基于國內外相關會計準則的基礎上,對我國關于消耗性生物資產的信息披露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消耗性生物資產信息披露管制
2014年10月30日晚間,獐子島發布公告稱,因北黃海遭到幾十年一遇異常的冷水團,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萬畝即將進入收獲期的蝦夷扇貝絕收,受此影響,獐子島前三季業績“大變臉”,由預報盈利變為虧損約8億元,同比下滑1388.60%。受傷的不僅是投資者,社保基金也損失慘重。可以說,整個事情都來得十分突然,在公司公告發出之前,市場上并沒有關于此次災害的任何消息。”很顯然,獐子島對消耗性生物資產的信息披露存在很大的缺失,不僅最后被懷疑造假,股價一路下跌,公司形象也大打折扣。會計準則中對于消耗性生物資產信息披露的規定不完善是一部分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從實踐中不斷吸取經驗,加強對強制性信息披露的管制,鼓勵企業增加自愿性信息披露,進而不斷完善會計準則。
在CAS5中?定義生物資產為“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并把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其中對消耗性生物資產作出的定義為“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包括生長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欄待售的牲畜等。”而在IAS41中,對生物資產的定義為“活的動物或植物”,鼓勵企業把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其中消耗性生物資產是通過“收獲”的過程而停止其生命活動,成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可以看出CAS5和IAS41對消耗性生物資產的定義基本一致,但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
國內的CAS5相對于IAS41來說,針對生物資產的信息披露要求并不算高,僅在第二十七條和第二十八條對生物資產的類別、數量、賬面價值、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折舊方法、累計折舊和減值準備累計金額、增減變動等做出了相關規定,準則并沒有觸及到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下應如何對生物資產的風險程度與價值進行相關的信息披露。相比之下IAS41不僅涵蓋了CAS5中的所有內容,同時還涉及公允價值變動、會計方法的選擇以及變動依據等內容,強調了實物披露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國內的會計準則對生物資產的信息披露的規定較為簡單,但這并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甚至會影響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在“獐子島事件”中,正是獐子島沒有對天氣、病害等其他自然災害的侵襲做到有效預估并且及時披露才導致了如今的所謂的“黑天鵝事件”。而且我國準則沒有消耗性生物資產存貨,所以在資產負債表中合并為存貨反映,對于像獐子島這樣蝦夷扇貝占85%左右的消耗性生物資產和以海參、鮑魚、海螺等占15%的水產養殖業企業來說,應將消耗性生物資產存貨作為獨立項目來反映,這樣更能體現重要性原則與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
通過與國外會計準則相比,不難發現我國關于生物資產的信息披露都過于簡單,缺乏詳細的規定,準則應要求企業對生物資產的性質,適宜生存的地理氣候環境以及其相關農業活動的風險作出相關的披露,為此,本文從下面兩個方面提出了關于提高消耗性生物資產信息披露的改進建議:
(一)加強強制性信息披露
正是由于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對消耗性生物資產信息披露規定得不夠詳細,導致許多生物資產占總資產較大比重的企業選擇減少披露甚至不披露自身企業生物資產的性質、增減變動等影響投資者決策的相關信息,即使披露也存在披露形式不固定,披露內容隨意等問題,基于此,相關的法律法規應出臺保證消耗性生物資產的強制性信息披露,完善披露的形式與內容,可借鑒國際會計準則中對于公允價值前提下生物資產信息披露模式的構建。并且考慮到消耗性生物資產受天氣的變化影響較大,企業應同時披露自身對預估天氣所擁有的技術與防范措施,才能讓利益相關者較為充分地預計風險與收益。
(二)鼓勵自愿性信息披露
經營者會為了某種目的不愿或減少對消耗性生物資產的信息披露,但經營者也可以通過信息披露獲益,一些利好的消息有助于股價的上漲,提高公司及個人形象等,從這些給公司帶來利益的角度來說,適度的信息披露就是經營者與投資者之間的博弈;即便是披露一些利空的消息,也可以慢慢披露,給投資者一個緩沖的過程,使得股價也不至于猛跌,那么公司也不至于無法挽回。
從“獐子島事件”中,暴露出我國在消耗性生物資產的信息披露上還存在著不足,其價值、風險沒有得到完全、及時的披露,利益相關者對于其承受的風險沒有得到合理的預估,與國外會計準則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這中間制度的缺失若不及時彌補,很容易會讓某些企業乘虛而入,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因此,不斷完善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中對消耗性生物資產的信息披露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張帆.消耗性生物資產的會計計量與披露——由“獐子島事件”引發的思考[J].財務與管理,2015(4):35-36.
[2]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2006[S].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國際會計準則2002[S].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4]賴惠明.農業類上市公司生物資產披露實證分析[J].中國農業會計,2015, (4):45-47.
(作者單位: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