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娟
(棗莊學院 心理與教育科學學院,山東 棗莊 277160)
棗莊市幼兒家庭親子共讀現狀的調查研究
徐文娟
(棗莊學院 心理與教育科學學院,山東 棗莊 277160)
3-6歲是幼兒學習閱讀的關鍵時期,親子共讀作為在家庭中發展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重要形式,越來越成為家庭培養幼兒閱讀能力、激發閱讀興趣和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渠道,是教育機構無法替代的。本文對棗莊市幼兒家庭中親子共讀現狀進行一系列調查研究,從親子共讀概念的了解程度、親子共讀進行的頻率、親子共讀環境、方式、素材選擇、幼兒對待親子共讀的反應和家長對親子共讀的教育觀念中理解幼兒在親子共讀中的反應,尋找家庭文化背景與親子共讀開展情況的關系,尋找存在的問題,對以后幼兒家庭中親子共讀的開展提出針對性指導意義。
親子共讀 誦讀表演 幼兒教育
親子共讀,又稱“親子閱讀”,當今教育界對親子共讀的調查主要集中在家長對早期閱讀重要性的認識上和親子共讀技巧的探索實踐上。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幼兒親子共讀研究理論,并運用自然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方法,調查研究棗莊市親子共讀現狀,針對親子共讀時間地點的選擇、環境的創設、共讀的策略等方面進行研究,分析棗莊市親子共讀這些方面出現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建議,豐富棗莊市親子共讀的指導策略,促進棗莊市幼兒早期閱讀習慣培養和親子關系良好發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法,隨機選擇棗莊市96名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兒家長和25名4~7歲不同家庭背景幼兒為調查對象,從家長對親子共讀概念的了解程度、親子共讀頻率、環境、方式、幼兒反應和家長教育觀念等方面對幼兒家庭親子共讀問題進行闡述。
在調查中,研究者對親子共讀概念進行界定,對親子共讀的方式、意義、優缺點、實施方法、技巧等方面的了解頗有研究;基本了解親子共讀方式和意義;不了解則是完全沒有了解。在96位被測試的幼兒家長中,調查結果如下:

從圖中可以看出棗莊市幼兒家長對親子共讀了解還是較為廣泛的,我們調查的96位幼兒家長多半在高中學歷以上,有一定的知識文化基礎,對幼兒早期閱讀發展較為重視,甚至有的家庭有一套實施策略。可以看出還是有相當部分家長對親子共讀概念存在盲區。
我們通過文獻考察和調查研究,針對上文中的棗莊市96名調查對象(家長),關于親子共讀這一現狀的頻率進行了數據統計,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是親子共讀的頻率(每周)。

從圖(2)中可以看出,每周陪孩子讀書3~4天的家長在棗莊市親子共讀這一現狀中占大部分,天天都會陪孩子讀書的處于第二位,其次就是每周陪孩子讀書1~2天的,幾乎不陪的在棗莊市的現狀中幾乎很少。
上文中我們已經闡述了親子共讀對幼兒身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僅可以增長孩子的知識,開闊孩子的眼界,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幼兒興趣、情感等多種非智力品質發展,因此,家長陪孩子讀書的時間越多,親子共讀的積極作用對孩子產生的良好影響就越大。
其次是親子共讀的時間。

從圖中可以看出棗莊市家長每次陪孩子親子共讀的時間以15~30分鐘居多,其次是30~60分鐘,15分鐘以下的是一小部分比例,60分鐘以上的則很少。棗莊市的多數幼兒家長在親子共讀活動中,大多數家長都能考慮到幼兒注意力的特點,因為幼兒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且不易集中,所以幼兒親子共讀時間不宜過長,但是如果共讀時間太短,親子共讀效果就不會太顯著。
為了反映親子共讀中的技巧,對其進行了問卷調查,給父母提供了幾種較為常見的親子共讀過程中用到的技巧,讓父母對最常使用的技巧進行了選擇,并進行了百分比統計。

表1 親子共讀的技巧最常使用的比例
統計結果顯示父母更偏重于選擇提問技巧,其他技巧常使用的比例從高到低依次是講述技巧、擴展與延伸、重復技巧。由表中可以得知,父母在親子共讀中比較注意提問的策略,并重視講述時的技巧。
從結果中分析得出,父母普遍注意到了在親子共讀中運用各方面技巧有助于強化預期效果。在這些共讀技巧中,最受父母們歡迎的是提問技巧,即通過提問強化親子共讀效果,從而達到預期目的。由于幼兒思維還在發展當中,注意力集中持續時間短,在適當時間停頓并提問能較為有效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親子共讀效率。
父母在親子共讀擴展與延伸及重復技巧的選擇上選擇度較低。在親子共讀中適度擴展延伸會增強親子共讀效果,如與幼兒一起將故事中的內容進行整理和表演,能夠加深幼兒對故事的記憶,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鍛煉幼兒的運動體能。調查發現擴展與延伸技巧使用率較低可能導致該地區部分家庭中親子共讀效果止于表面,幼兒對故事并不真正透徹地了解或記憶不深,達不到預期效果。
由訪談和調查問卷可以得知,對待讀書的態度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想法。
第一類主動讀書的孩子,父母一有時間,他們還會要求父母和自己一起讀書,讓父母做指導,詢問自己不懂的問題。這類孩子內心都有讀書的愿望,尤其是和父母一起讀書的愿望,因為他們有積極讀書的心,學習更多知識的心。第二類是被動讀書型,這樣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及時監督和督促,引導孩子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父母可以給孩子規定讀書時間,讓孩子每天遵守時間規定,父母回來時及時講解孩子不懂的問題,這樣孩子才會有更高積極性。第三類是對讀書抵觸型的孩子,他們很不喜歡讀書,在他們心里,讀書就是一種束縛,沒有自由,沒有玩耍的時間。
我們可以這三種孩子的讀書態度作為切入點,給家長提出建議,讓父母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并且思考怎樣才能調動孩子的閱讀積極性,養成主動讀書的好習慣。
在親子共讀中,父母應該同時運用多種技巧,共同輔助完成一次良好的親子共讀。建議幼兒家長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親子共讀常規。以講述技巧為主,在注重提問技巧的同時,應該注意重復技巧和擴展延伸。一次好的親子閱讀不應該只有語氣語調到位、神態到位的講述,還應該選擇合適時機和階段提出問題,通過復述語言或重復閱讀共讀內容,加上知識技能擴展或相應的表演和游戲等,使幼兒在傾聽的同時,能夠身臨其境,并跟隨父母的引導發現并解決問題,將講述內容與現實生活經驗結合起來,不斷加深記憶和理解,進而促進幼兒增強閱讀理解能力,發展情緒情感,真正把親子共讀內容內化成思維的一部分,這樣才能達到親子共讀的真正目的。
[1]王華.3-6歲幼兒家庭早期閱讀讀物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呂梁學院學報,2012(10).
[2]王臺珍.淺談家庭早期閱讀的指導[J].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2008(3).
[3]孫誠.試論幼兒閱讀素養的構成及其培養[N].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4(3).
[4]朱素蓉.淺談家長在嬰幼兒早期閱讀活動中的指導策略[J].論壇集萃,2012(12).
[5]李志軍,王曉樂.親子讀物多媒體化發展初探[J].數字時代,2012(2).
[6]王靖懿.親子共讀材料的選擇存在的幾點誤區[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3-1-14(1).
[7]陳蕾.幼兒閱讀的教育策略與心理特點探析[A].種教文匯,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