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ū本┙煌ù髮W體育部 北京 100044)
北京交通大學學生健康狀況與體育教學改革①
丁健
(北京交通大學體育部北京100044)
摘 要: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數據統計法和分析法,對北京交通大學學生2007年—2014年八年的身體形態機能和身體素質等11項健康體質測試結果進行動態分析,以了解本校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結果表明,八年間北京交通大學大學生身體形態水平呈上升趨勢,而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水平均呈下降趨勢。本文針對學生身體機能、體質下降的問題進行理論分析,以了解我校大學生體質健康變化的規律、特點和水平,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為我校體育課程設置和體育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體質健康身體素質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豐富,健康成了現代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是國家的棟梁,祖國的未來,他們的體質健康水平,直接關系到我國的社會發展和民族的興衰。但多年來大學生健康意識薄弱,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嚴重不足,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引起了社會、學校、家庭的廣泛關注。因此筆者結合我校2007—2014年8年間學生健康體質調查資料,對我校大學生身體形態、機能和素質指標進行動態分析,以了解和掌握我校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為我校學生健康水平、體育課程設置和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1.1研究對象
以北京交通大學2007—2014年8年全體在校大學生健康體質測試結果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教育部、體育行政部門的大量相關文件,閱讀了大量國內外有關體質與健康的體育期刊論文和專著。查閱大量學校體育活動統計資料,了解我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的最新動態。
1.2.2調查法
根據我校大學生2007—2014年八年的健康體質測試結果為調查資料,以監測我校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動態變化。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研究對象進行身體形態機能指標的測量包括:身高、體重、胸圍、肺活量。身體素質指標的測量包括:50 m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座位體前屈、1000 m跑(男)、800 m跑(女)等11相可比性指標進行測試。
1.2.3數據處理
對從2007—2014年8年中每一年大學生健康體質測試結果的基礎數據進行樣本差、平均值、標注差處理。并對上述健康體質測試指標平均數的差值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從而分析這些指標的變化趨勢。
1.3研究結果與分析
1.3.1我校大學生身體形態發育水平的比較
身體形態是反應大學生生長發育水平的一個外顯指標,一般用身高、體重、胸圍及其相互關系來表現。我校大學生的男生平均身高173.15 cm、女生平均身高161.34 cm。男、女生身高在8年間的統計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男生平均增長了1.57 cm,女生平均增長了0.56 cm。我校大學生男生體重平均為64.84 kg、女大學生平均體重為52.8 kg,男、女生體重均有明顯增加,男生增加了3.59 kg,女生增加了0.88 kg。正常體重男生占47.3%,女生占54.5%,較低體重檢出率男生占22.4%,女生占30.8%。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女生低于男生,分別是14.7%和30.3%。胸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男生平均增長了3.68 cm女生平均增長了1.58 cm,增長值存在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1)。上述結果提示,我校男、女大學生的生長發育已趨于成熟,身高增長幅度不大,但體重和胸圍的變化增長比較明顯。大學生的體型總體趨勢是由原來的細長型向適中型發展,這反映出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國民營養膳食的改善,給學生身體形態發育帶來的積極影響。但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女生過于追求消瘦體型,大學生營養過剩,運動量減少,不良生活習慣,晚睡晚起等,造成大學生體型是胖的太胖,瘦的太瘦。
1.3.2肺活量指數
肺活量對于評價大學生體質健康意義非凡。從大學生體質測試肺活量的8年間變化趨勢看,我校男大學生平均肺活量為3956mL,女大學生平均肺活量為2626mL,我校男、女大學生平均肺活量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別下降了156mL、68mL。肺活量指數水平的下降,是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重視體育鍛煉,缺乏體育運動的表現,尤其是缺乏鍛煉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運動。
1.4身體素質
我校大學生身體素質指標在8年間也逐步下降,不同指標下降幅度呈現不同特點。50 m短跑主要反映學生快速運動的能力,8年間我校學生50 m短跑成績逐年下降,男生平均下降了0.32 s,女生平均下降了0.47 s。這與學生平時缺乏鍛煉和在體育教學中不注重快速運動能力的培養有關。立定跳遠是反映男女生彈跳素質的測試項目,我校男女學生立定跳遠的成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男生下降了5.7 cm,女生下降了7.8 cm,其中女生下降的比較多。引體向上主要是發展男生的上肢力量和背部肌肉的練習。8年間男大學生上肢力量逐年下降,引體向上標準是10個及格但大部分男生不及格,有的只能做兩三個,甚至有的一個也做不起來。女生仰臥起坐水平也平均下降了6個。說明我校男生的上肢力量和女生的腰腹力量下降明顯,這是大學生不重視體育鍛煉、戶外運動減少,缺乏吃苦精神,意志品質薄弱,造成的身體素質減退。座位體前屈是反映男女生柔韌素質的測試項目,我校大學生柔韌素質有所上升,說明大學生力量素質的減退,使柔韌素質有所增加。耐力素質是反映學生心肺功能的一項指標,男生1000 m、女生800 m是耐力素質的測試項目,我校大學生耐力素質呈現非常顯著的下降趨勢。男生平均下降了12秒9,女生平均下降了9秒8。充分說明我校大學生體育運動的減少,造成大學生心肺功能的減弱。
(1)我校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通過對我校大學生健康體質調查分析,我校大學生已經處于青春發育的后期,身高增長幅度不大,平均增長了1.07 cm。體重和胸圍的增長卻比較明顯,體重平均增長了2.24 kg,胸圍平均增長了2.63 cm。說明經濟的發展,給大學生身體形態帶來的積極影響,但是同時又反應了大學生
缺乏運動,反映在身體形態上就是身形兩極分化。學校對于營養不良體重過輕的學生,應當引導其加強營養,適當增加身體活動,提高身體素質,教育學生避免盲目的減肥。對于超重和肥胖的學生,引導其制定科學的運動處方,采取合理的減肥措施,逐步將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內。
(2)我校大學生肺活量水平顯著的下降,表明大學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卻長期缺乏體育鍛煉,造成大學生呼吸機能的下降,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大學生耐力素質水平的下降。學生跑完800 m 或1000 m,有的嘔吐、有的腿抽筋、有的倒地不起、更嚴重的休克叫救護車。這說明學生在耐力跑運動過程中,肺活量差、身體嚴重缺氧造成的結果。更說明了大學生不參加體育運動,嚴重缺乏體育鍛煉的后果。因此學校應該大力開展體育運動,尤其是提高大學生心肺功能的體育項目,例如長跑、游泳、踢足球等等。
(3)我校大學生身體素質指標全部顯著下降,但發展不平衡。身體素質四項指標,男生耐力和上肢力量下降尤為明顯,女生耐力和爆發力下降尤為明顯。速度素質指標的下降也不容樂觀。大學生體質健康體質水平下降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片面追求升學率,社會和學校存在嚴重的重智育、輕視體育的思想,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休息和鍛煉時間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我國是個大國人口眾多,體育設施和場地嚴重不足,學生的體育課和體育活動難以保證,再一方面大學生意志品質不堅定,養成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吸煙、酗酒、熬夜、泡吧等等,使大學生缺乏良好的體育健身和生活習慣,沒有自覺養成鍛煉身體的意識,長期缺乏體育鍛煉,導致的學生健康體質下降。
要解決我校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問題,首要的途徑就是要進行體育教學改革。學校領導要充分認識體育課的重要作用,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建立以健康、健身為主要目的地體育教學新觀念,使大學生確立終身健康教育的思想。
(1)我校大學生健身意識較薄弱,為此學校要營造關心學校體育的氛圍,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通過多種媒體大力宣傳和普及科學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健康觀,舉辦各種體育知識競賽、征文、海報等活動,大力宣傳體育,向大學生普及正確的營養健康知識和鍛煉方法,加強大學生全民健身和終身體育思想的宣傳,讓大學生真正理解體育的意義和作用,了解運動的合理方法,讓大學生自覺自愿地加入到體育運動中去,養成自覺鍛煉習慣,建立良好的體育生活方式,讓大學生真正認識到只有建立良好的體育生活方式,才能做到養成終身健身的意識。
(2)學校體育工作要加強師資力量的配備,加大對體育教師的培養力度,不斷提高體育教師的業務水平。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直接作用于健身鍛煉的全過程,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有直接影響。所以體育課上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是達到學生健身目的的重要途徑。提高體育教師上體育課的積極性,使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優化教學模式,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用體育教師的人格魅力感化學生,從而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自覺積極的參加到體育鍛煉中去。
(3)學校由于擴招,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學校體育場所不能滿足學生體育活動的需求。許多大學生反映不參加體育活動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活動場地和器械,從而阻礙了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因此學校必須加強對體育經費的投入,加快體育場地建設和體育設施器械的更換與補充,改善學校體育教學環境和學生的鍛煉環境,讓更多的學生參加到體育鍛煉中來,從而增強大學生的體質健康。
(4)學校必須課后強制學生進行1 h體育鍛煉,為了強迫學生鍛煉,可以實行打卡制度,并將其列入教學計劃。全面實行體育活動制度,保證學生每天1 h的鍛煉時間。低年級學生可以跑健身跑,它易于掌握,不受場地、器械、季節性條件限制。高年級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體育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參加1 h體育鍛煉,最終形成終身鍛煉的體育愛好。
(5)對體質健康不合格的學生進行集中輔導。對體質健康測試不合格的學生和體育技能差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和課后輔導,選配最優秀的和有責任心的體育教師,制定學生運動水平相應的運動處方,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同時和他們一起制定合理的膳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對學生的激勵機制,并制定監督辦法,激發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不斷提高這部分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6)成立一支高水平的體育科研隊伍,對每年的大學生體質健康調查數據進行研究跟蹤,制定我校大學生體質健康計劃,并監督其實施。
參考文獻
[1]祁國鷹.實用體育統計[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5.
[2]劉靜民.清華大學學生體質特點與對策研究初探[J].中國學校教育研究,2001(12).
[3]王愛華.論高等學校校園體育文化環境建設[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9):1260-1261.
[4]陳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實驗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 (9).
[5]張寶鑫.對高等院校大學生體質與健康評價標準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5):647-649.
[6]劉震卿,劉靜民,那松長.我國部分高校本科生與研究生體育鍛煉和身體狀況分析與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2):95-96,106.
[7]黃勇前,付國安.健身跑對增進大學生身體健康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6):133-134.
[8]陶勇,代春玲.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與身心健康關系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6):141-143.
作者簡介:①丁?。?965—),男,天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6(c)-0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