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蕊 張鵬 曹立
(1.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 福建廈門 361005;2.深圳市索德士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廣州深圳 518000)
閩臺高校體育課程比較分析①
潘蕊1張鵬2曹立1
(1.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 福建廈門 361005;2.深圳市索德士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廣州深圳 518000)
為了研究兩岸高校體育課程的差異。采用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對福建與臺灣的高校體育課程目標,學分設置及課程種類進行對比,結果表明:福建高校的體育課程目標較為統一,簡潔明了;臺灣高校則呈現出多樣性。福建高校都把必修體育列入畢業學分,而臺灣高校大部分都不將其列入學分。福建高??梢苑e極引進優秀師資,在課程設置中可增加休閑運動和流行運動項目,豐富課程種類。
閩臺 高校 體育課程 兩岸高校 差異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福建和臺灣兩地各7所高校為例,對兩地體育課程目標、學分設置及項目設置做對比研究。福建地區: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漳州師范學院、華僑大學、仰恩大學。臺灣地區:臺灣大學、成功大學、中山大學、東華大學、淡江大學、逢甲大學、臺灣師范大學。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臺灣、福建兩地高校圖書館、網絡查閱大學關于大學生體育課程的相關書籍與研究文獻資料,并對獲得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1.2.2 實地調查法
筆者實地了解臺灣地區高校大學生課內外體育活動的相關情況,并對調查信息進行了詳細整理與總結。
1.2.3 比較分析法
對閩臺兩地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行為方式、價值觀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
2.1 兩地大學體育課程目標的比較分析
體育課程是課程的下位概念,是學校課程的組成部分,目前已經在國內普通高等院校中普遍開設。毛振明在《學校體育學》中指出:體育課程是指在學校指導下,為了使學生能在身體、運動認知、運動技能、情感與社會方面和諧發展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1]。
體育課程目標,是確定體育課開設的重要依據,是教育目標在體育教學中的具體化體現。大學體育課程目標是體育教學工作的核心,是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前提,其制定關系到大學體育課程內容、課程組織方式和教學策略的選擇[2]。因此,體育課程目標的設置與改革對于整個教育改革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福建和臺灣兩地高校在體育課程目標的設置方面各有特色,具體可從兩方面進行比較,一是兩地教育部門頒發的行政管理文件的比較;二是兩地高校的體育課程教學指導方案或體育課程教學大綱的比較。
閩臺兩地教育部門頒發的行政管理文件《綱要》和《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中,對于大學體育課程目標的設定有很大的一致性,都注重對于體育技能和體育知識掌握以及體育對于學生心理和社會發展的目的[3]。不同的是臺灣的《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中并沒有將體育課程目標提煉為五大領域,通過其表述內容可以看出和大陸的《綱要》中的五個領域是相互對應的,但是其內容更為簡潔、明了。
閩臺兩地高校的體育課程教學指導方案或體育課程教學大綱中對于體育課程目標的要求則有很大不同之處。福建地區高校都是圍繞在《綱要》的五個領域來制定,從學生角度出發,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具體內容沒有明顯的不同之處,表現出較為統一的風格,說明“高校體育課程總體框架和體系上,還留有過于統一的慣性”[4]。臺灣地區由于當地教育部門對高校體育的放權,使得各個學校呈現出各自的特點,課程目標的內容更為具體,意義更為深遠。
2.2 兩地大學體育課程學分設置的比較分析
課程學分設置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是為人才培養目標服務的。體育課程設置的情況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以及學校體育的綜合發展。對比閩臺兩地大學體育課程設置的情況,可以讓我們發現各自優缺點,對于學校體育的開展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福建方面,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從1957年開始先后進行了5次課程改革,分別為“教學計劃、教材綱要、教學大綱、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大學體育課程設置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體育課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每學期一學分,總學分為4~6分;(2)必修課普遍在大一、大二進行,以基礎體育為主;選修課的選修時間不做硬性規定,普遍在大三、大四進行選修;(3)個別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開設特色學分課程,如廈門大學的游泳、馬拉松,集美大學的“航海特色體育”課程;(4)普遍實行網上選課,實行“三自主”模式,即自主選老師、自主選項目、自主選時間;(5)各個高校均開設了體育保健課或調適性體育課,以滿足部分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及個別高齡等特殊群體; (6)都將體育課學分作為學生畢業、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傊?福建地區高校體育課程的設置基本遵循了《大綱》的要求,分別開設了必修課、選修課和體育保健課,只是部分學校在課程設置的形式上略有不同。
臺灣地區大學體育課程設置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多數高校將大一、大二體育課設置為必修,個別學校一至三年級為必修; (2)必修體育課以“體適能”課程為主,注重學生身體健康培養,部分學校將游泳作為必選科目;(3)多數高校體育必修課要求學生畢業前必須達到考核標準,但不計入畢業學分;(4)體育選修課不做硬性規定,每學期最多可選兩門體育課;(5)設置體育特別班以滿足生理性疾病或肢體性殘障,及不適合劇烈運動者,如臺灣大學的“生理或肢體特別班”、中山大學的“運動與健康:特別班”;(6)全部實現網絡選課,但部分學校規定不能跨年級選課;(7)個別學校提供特色化體育課程供跨校選修,如東華大學。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閩臺兩地在體育課程設置方面既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又存在一些差異,具體表現在:閩臺兩地高校都將體育課分為必修課、選修課和康復體育課或體育特別班三部分,必修體育課的考核都作為學生畢業和取得學位的硬性條件,但臺灣地區多數不把必修體育列入畢業學分;閩臺兩地高校都實行網絡選課,但臺灣地區部分高校規定學生不能跨年級、跨時段選課,自由度相對較小;閩臺兩地都為身體缺陷等特殊群體開設特殊體育課,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臺灣地區除了體適能作為必修課以外,部分學校還特別規定游泳為必選科目或必須達到考核標準,讓學生必須具備在水中自救的能力,對于四周都是大海的臺灣島來說,這一點更為實用;兩地都有部分高校開設特色體育項目,如廈門大學的游泳、馬拉松特色學分、集美大學的“航海特色體育”課程,臺灣東華大學的特色化跨校選修體育課程。
2.3 兩地大學體育課程項目設置的比較分析
福建高校在《大綱》的指導精神下,以五個領域作為體育課程目標,開設了各種類型的體育課程,特別是近幾年來,學校根據學生興趣特點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健康第一”的指導精神,結合本校特點開設了大量的休閑類、特色類課程,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大大豐富了學生校園體育文化生活,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打下了堅實基礎。
臺灣地區由于教育部門對高校體育的放權,加之受西方國家文化影響較重,其體育課程的形式更為多種多樣、內容更為豐富多彩。除了普遍開設的健康體適能課程和游泳等必修課程以外,在選修課方面提供了各種不同的形式和類別的體育課程供學生選擇。這些不同學群和類別的區分,在突出各個學校特色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更加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培養。
閩臺兩地高校開設的體育課程既有相同點也存在著很多不同之處,具體表現在:一是兩地都開設了多種類的體育課程,同時也都有各自的特色課程,使得學生有更大的選擇空間,能夠發現并培養更廣泛的體育興趣;二是兩地高校對部分課程設置了初級課程(或初級班)和高級課程(或提高班),這對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提供了循序漸進的過程,也讓擁有不同技能水平的學生有了選擇空間,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三是福建高校開設了更多的民族傳統體育類課程,而臺灣相對較少,說明福建高校在中國悠久的歷史背景下更加注重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體育精神;四是臺灣高校開設了種類更多的休閑運動和流行運動項目,福建地區雖然也有,但不如臺灣種類多,說明臺灣高校更注重學生休閑運動的拓展和運動興趣的培養,以及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個性發展空間;五是臺灣高校根據自身特點開設的特色體育課程的學校較多,課程種類更為豐富、涉及面較廣,而福建地區只有廈門大學和集美大學開設了少量的特色課程,這說明一方面更多種類的體育課程項目還沒有被福建高校接受和引入;另一方面福建高校的運動場館和體育師資還較為單一、匱乏,制約了體育課程的開設,致使課程項目資源開發不足。
3.1 結論
(1)福建高校的體育課程目標在《綱要》指導下,顯得較為統一,內容簡潔明了,臺灣高校由于教育部門的放權,使得體育課程目標呈現出多樣性。
(2)閩臺兩地高校都將體育課程分為必修課、選修課和康復體育課或體育特別班三部分,都把必修課的考核作為學生畢業和取得學位的硬性條件,不同之處在于福建高校都把必修體育列入畢業學分,而臺灣高校大部分都不將其列入學分。
(3)閩臺兩地高校都開設了各自的特色體育課程,臺灣高校受西方教育影響較多,開設了大量時尚流行的體育課程,福建高校在民族傳統體育方面做得更好,但總的來看,福建高校沒有臺灣高校開設的體育課程種類多,特色課程也相對較少。
3.2 建議
(1)福建高校可以積極引進優秀師資,在課程設置中可增加休閑運動和流行運動項目的種類,豐富課程種類。
(2)臺灣高??稍黾硬糠謧鹘y體育課程項目,將民族傳統在學生的體育課程中傳承下去。
[1]毛振明,趙立,潘紹偉.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35-36.
[2]徐瑞芳.普通高校體育教師課程權力及實現策略[J].福建體育科技,2009,28(4):63-6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教體藝[2002」13號)[Z].2002-06-21.
G807.4
:A
:2095-2813(2015)10(a)-011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8.115
潘蕊(1990—),女,漢,河南鄭州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