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如何提高中學生耐久跑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①
①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高中生命化體育課堂的構建”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文號:T-c/2013/068。
作者簡介:王雪晴(1983,1—),女,漢,江蘇江都人,本科,中學二級,研究方向:關于中學生耐久跑教學的策略。
王雪晴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丁溝中學 江蘇揚州 225235)
摘 要:耐久跑是中學體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鍛煉價值較高,對目前普通高中耐久跑教學進行全面的分析,對于中學生來說耐久跑練習是一項枯操無味、內容單一的有氧耐力運動。它既沒有足球射門時的震撼,也沒有百米沖刺時的精彩,它是中學生最不喜歡的體育項目。絕大多數學生,如果沒有了升學壓力,都不會與枯燥乏味且又苦又累的耐久跑扯上關系。對耐久跑練習缺乏興趣直接導致學生的不重視,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建議來改進教育思想,優(yōu)化教學行為,培養(yǎng)學生對耐久跑的興趣和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關鍵詞:中學生 耐久跑 教學 有效 策略
中圖分類號:G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8(c)-0058-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4.058
耐久跑是普通高中田徑教材中必修部分的重點教材,它可以使學生心血管功能增強,是有效提高一般耐力素質的手段,對提高運動水平和身體機能以及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等非常重要。但,隨著近些年大學生長跑猝死事件的頻發(fā),使不少學校取消了運動會中的長跑項目。這無疑是給體育課堂中的耐久跑教學澆了盆冷水,給耐久跑的教學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高中階段的學生正是發(fā)展耐力素質的“敏感期”,我們將如何在“敏感期”中進行耐久跑的教學?耐久跑的教學要怎么跑,怎么教?必須引起體育教育專家特別是廣大體育教師的思考。
耐久跑雖然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發(fā)展人的耐力素質,培養(yǎng)人克服困難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對場地要求低,容易參與。但高中生生理發(fā)育已進入中后期,機體的各項機能和身體形態(tài)普遍接近成熟,但她們的心理仍處于不穩(wěn)定的時期,“怕苦、怕累、怕臟”的思想普遍存在。而且,耐久跑是一種運動量較大、單調枯燥的運動項目,經常會讓人又愛又怕,眾多學生是避而遠之,能少跑就少跑。再加現在的耐久跑教學,都是以考代練,重成績,輕興趣,教學內容學安排缺乏靈活性,教學手段程式化、成人化、訓練化,還在傳統的耐久跑教學方法,以運動技術的傳習為主,忽視了健身原理,學生的參與是教師強迫下的行為,學生沒失去了個性化的選擇,出現應付、厭倦的現象比比皆是,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會產生不利影響。
2.1堅持以生為本,激發(fā)興趣
首先,在耐久跑的教學前,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講清耐久跑對人體的積極作用,強調耐久跑在健身、減肥和保持良好體型中的積極作用,轉移女生的注意力,淡化她們厭惡、害怕的心理。其次,正面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正確認識,加強心理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心理自我調節(jié)能力和承受力,讓學生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從而克服畏懼心理。最后,讓學生多了解出現“極點”時的癥狀及克服極點的正確方法,使學生正確認識可能會出現在練習過程中的不良反應以及極點現象,并且鼓勵學生平時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引導學生練習時盡量有同伴一起,彼此幫助,相互監(jiān)督,盡享運動的樂趣,逐步提高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只有這樣,才能轉變耐久跑開展的良好氛圍。
2.2重視課堂設計,準確趣味
2.2.1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學生來開展。這就需要體育教師主動深入地去了解學生的學情,如:學生的運動基礎、技能水平、愛好興趣、性格品行等,讓制訂教學計劃時以此作為基礎與依據,體現在課時計劃和上課過程中。只有較好地了解了學生的各種情況,才能更好地從學生的健康角度出發(fā)來設計和安排課程。如同醫(yī)生在準確地診斷基礎上才可以給患者對癥下藥,藥到病除。耐久跑教學也是這樣,教師只有善于觀察,全面了解學生,分析學生的心理活動及行為表現,找出問題所在,科學準確診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2.2.2改變傳統思想設計教學
在以往的耐久跑教學中,教師對于耐久跑課的設計不夠重視,大多情況下宣布目標,簡單講解,讓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在練習的過程中只會對著學生單調無味地喊著:“快點”“再快點”“慢了”“太慢了”等話語。這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使本來學生就不青睞的耐久跑更讓學生感到厭惡。筆者認為,只有改變這種現狀,才會改變學生對此的看法與對待。如改變各種學習環(huán)境和創(chuàng)設情境,增加學生的新鮮感和趣味。筆者在實踐中會充分利用教學樓的前后的空地、校園的綠化帶周圍、食堂里的各種桌位等學校操場以外的周邊環(huán)境,進行越野跑、障礙跑、定向運動跑、圖形跑等練習方法,增加耐久跑的時間,提高學生的興趣,增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3重視課堂教學手段,多樣靈活
2.3.1練習方法多樣,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耐久跑的教學中,筆者經過多年的摸索、嘗試、實踐認為,把多種練習方法靈活運用,讓枯燥的耐久跑練習為有趣的娛樂活動。具體方法有:游戲追逐跑、配樂跑、自定目標成功體驗跑、定時障礙跑、變換領頭跑、定距變速跑、跳繩接力跑、計數往返跑等。只有使學生在練習中獲得樂趣,才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成績。
2.3.2精講多練,過好“技術關”
耐久跑中的關鍵技術:跑中的呼吸、途中跑的動作、跑的節(jié)奏。掌握好這幾項關鍵的本領,就已經是成功了一大截。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掌握這些技術要領,教師不僅要做,而且要講,但講的又不可以過去,所以必須要精講。如:跑中的呼吸,在技術教學中要輔導學生改進呼吸方法,采用深而緩的吸氣和張口呼氣的方式,促使呼吸順暢,立良好的呼吸節(jié)奏,所以筆者告知學生這些正確的呼吸方式后,耐久跑途中只要提醒學生:“開口”“深吸”等,學生就很快能明白老師說的,并努力去完成。又如途中跑的動作,傳授給學生大小腿折疊放松擺動來加快擺動速度,肩部放松不忽視,注意上下肢的協調配合,提高跑的動作輕松省力又有實效性。
2.3.3堅持科學指導,提高有效學練
不少學生在接觸耐久跑中,由于自身的肺活量不大,肺的儲備能力和適應能力不好,引起氣短,喘不過氣來等現狀,發(fā)現和出現這樣的學生我們應該在練習過程中降低練習的標準。筆者在課前深入了解學生,課前制定一套不同等級的強度,供學生參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在練習中先選擇較低的強度進行學練,再逐漸提高自我要求選擇進一步強度的參數進行學練。如:筆者會先由教師以100 m為階段的計時來控制跑速,等學生能掌握跑速時,再自己把握速度,并且教師會及時的報給學生自己跑的時間,來牽制學生時刻保持好速度,每跑完一段,教師應及時地進行10 s脈搏測量,以便更準確地掌控學生的速度,而不要動不動就測試800 m 或1000 m測試,以免讓學生產生恐懼,害怕耐久跑。
2.4重視教學內容,豐富多樣
不同學生愛好不同,如果教師可以根據不同人群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筆者一如既往的這么做,如:高一學生活潑好動,特別喜歡音樂、健美操,他們的音樂感受能力特別強,按此特點,筆者結合耐久跑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選用快節(jié)奏的音樂安排跑跳操,和學生一起創(chuàng)編各種跑跳操,這種方法除了提高了學生的身體機能外還有效的解決了呼吸節(jié)奏難的一大問題。又如高中女生,從女生愛美的心理角度出發(fā),利用體育舞蹈進行形體訓練,發(fā)展她們的協調性、靈敏性、柔韌性,練成勻稱健美的體形,培養(yǎng)她們高雅的氣質和風度;還可以采取多組跳繩的方式(40 s為一組,連續(xù)5~8組,每組間隔10~20 s),對發(fā)展人的體能,促進運動器官和心血管等都有良好的作用,并且為了吸引學生參與的興趣,和學生一起創(chuàng)編各種跳繩的花樣,讓他們充滿創(chuàng)造性,提高學生協調性、連續(xù)跳躍能力和耐久能力。
在耐久跑教學中,教師仍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為突破口,以貼近學生實際的課堂設計為重點,將快樂情感與跑步體驗聯系起來,運用科學的練習手段和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形成體育鍛煉意識,增強身體素質等,如何有的放矢,促進學生運動技能以及心理和諧的全面發(fā)展和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對耐久跑的學習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是我們體育教育專家特別是廣大體育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趙美娟,朱衛(wèi)東.盲、聾結合的體育課堂教學新模式實驗報告[J].現代特殊育,2010(10):30-31.
[2]王程,王朝軍.淄博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現狀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1(7):227-230.
[3]鄧若鋒.在耐久跑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J].中國學校體育,2010(9):46.
[4]朱青河.怎樣提高學生耐久跑的積極性[J].新課程:中學,2010(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