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立志 包大鵬 劉冬冰 黃愛武(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軍體部 黑龍江大慶 163319)
荷球運動的文化內涵及其在普通高校的推廣價值研究①
耿立志包大鵬劉冬冰黃愛武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軍體部黑龍江大慶163319)
摘 要:荷球運動應運而生,它打破了許多體育運動項目按性別組隊的方法,是一項提倡男女互助,相互合作的運動,培養了球員團結協作的精神意識。荷球近年來在我國高校正逐步得到推廣和發展。荷球運動因其男女共同參與、同場競技的特點,顯示出其獨特的教育功能,能夠對推進高校素質教育發揮作用,是高校實施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該文從闡釋荷球運動的起源和文化內涵出發,剖析了在高校推廣和發展該項運動的社會價值,以及對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荷球大學生文化內涵推廣價值
①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高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編號:JG2012010472)。
荷球1902年產生于荷蘭,當時最具權威的戶外運動報紙刊文認為,要提升學校體育的重要性,必須設計一種能讓男女同學可以一同參與但花費不大的游戲,其特性要能夠吸引年輕人,而且能夠達到充分的身體活動。荷球運動應運而生,它打破了許多體育運動項目按性別組隊的方法,是一項提倡男女互助,相互合作的運動,培養了球員團結協作的精神意識。至今,荷球仍然是世界上唯一一項男女混合比賽的球類集體運動。2004年3月,國際荷球聯合會主席來到中國進行荷球的推廣,標志著荷球運動正式進入我國。在第7屆亞太荷球錦標賽上,由我國在校大學生組成的中國荷球隊首次參加即取得第為5名的佳績,這說明,荷球不僅適合身體索質相對較好的歐美國家,也非常適合在亞洲發展,更適合在球類文化歷史悠久的中國開展[1]。2011年8月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承辦了全國第三屆荷球錦標賽,組建了黑龍江省第一支荷球運動隊參賽,隨后在黑龍江省高校中率先開設荷球課程,并于2013年奪得全國荷球錦標賽亞軍。
1902年荷蘭體育教師尼克?布魯克在瑞典一小鎮參與夏季課程設計時,基于男女兩性之間的互相尊重與彼此合作的理念,提供男女平等合作以達成共同目標的實踐情境,從一項游戲中引發出荷球運動的概念,發明了這項球類運動。
世界上第一個荷球運動協會于1903年在荷蘭成立,并在1923年舉行了第一場國際荷球比賽,并在1920年和1928年的兩屆奧運會列為表演項目。1933年國際荷球總會在比利時成立。1985年荷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進入世界運動會,這標志著荷球被世界認可為運動項目之一。1993年國際荷球總會被國際奧委員會正式承認。經過一個世紀的時間,荷球已經由一項校園游戲活動,發展演變成為真正的國際化體育運動,越來越多的國家成立了荷球運動協會,逐漸受到更多人關注。目前,世界荷球總會已有近50個成員國,遍及歐、美、亞洲各大洲。1995年印度作為非歐國家首次舉辦了世界荷球錦標賽。這些都表明了荷球運動的國際化進程在不斷加快,世界影響在日益擴大。
國際荷球聯合會向所有會員國無償提供物資及其它建設性幫助,向這些國家派遣教練員,同時邀請其教練、裁判員及優秀運動員到荷蘭參觀和培訓。目標是為了在會員國建立起穩定的地方荷球組織,致力于將荷球推廣到全世界。為實現這一目標,國際荷球總會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廣泛聯系,積極推進此項運動的國際化進程。在亞洲地區,我國的臺灣、香港在多年前就在大、中、小學普及了這項運動,深受學生的喜愛。目前,荷球已發展成一項兼具競技性與休閑性于一體的體育運動,流行于近50多個國家和地區。
荷球傳入我國是在21世紀初,2004年國際荷聯主席率領荷蘭國家隊來華訪問,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將荷球運動推廣到中國,代表團一行先后在清華、北體、首體等學校進行表演交流,受到了師生們的歡迎。2005年,荷蘭荷球皇家協會主席和荷球國家隊一行在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負責人的陪同下對我國津京地區的部分知名高校進行了訪問。期間,由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舉辦了“全國第一期荷球教練員、裁判員培訓班”,對我國部分院校荷球教練員、裁判員進行了培訓。隨后,北大、北體、首體等大學相繼成立了荷球運動隊。2005年10月,國際荷聯批準中國成為第45個準會員國。同年,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在天津科技大學舉行“首屆全國荷球比賽”,共有7支隊伍參賽。2008年7月,國家體育總局體正式立項,將荷球設立為我國試行開展的體育運動項目。2011年中國紹興成功舉辦了第九屆世界荷球錦標賽。荷球運動在中國的普及發展,必將對這項運動在亞洲及世界范圍內的推廣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荷球運動正式比賽時每隊上場8名隊員(4男、4女),在比賽開始時,將一個半場作為某隊的進攻區,另一個半場則為該隊的防守區。安排其中的兩男兩女為進攻隊員,另外的4名隊員為防守隊員,分別安排在防守區和進攻區內,不得越區比賽,隊員只能在本區進攻或防守。雙方以力爭獲得球權為焦點,并將球投中對方的球籃為最終目標所展開的攻守對抗戰。根據規則規定,不得運球、不得帶球跑、異性間不得相互干擾、在防守隊員具備了合法的防守位置時不得投籃,也就是說持球隊員只有處在“自由位置”的時候才可以投籃。另外,對抗中對身體接觸有嚴格的規定,充分體現了男女平等團結、文明合作、同場競爭的精神。荷球運動是一種包括跑、跳、投的綜合性運動項目,比賽中不但要比技戰術、體能,還要比智力、比團結配合、比集體作風,是一項全面發展人素質的全能型運動。
荷球運動講求團隊合作。規則規定不允許運球,因此有效的限制了盲目冒進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思想。必須要通過集體協作,合理的轉移和傳導球來獲得較好的進攻機會、最終通過團隊合作的力量取得比賽的優勝。
荷球運動促進兩性合作以男女平等為理念追求。荷球運動可以使參與者都能暫時放棄男女之間授受不親的“接觸禁忌”,以男女同伴之間的平等、信任、協助的理念為基礎,去共同努力爭取比賽的勝利,促進男女的溝通與了解,達成男女共榮共存的目標。中國人遵從“陰陽兩極”的自然規律,主張“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既相互對立,又互相依賴、相互扶持。所以,陰陽需和諧平衡,男女需互相扶持,異中求同,分工協作,才能出現更加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實踐共同的理想。荷球運動充分體現了男女平權、相互合
作、追求平等的現代精神,可以使我們在運動之中深入學習男女之間合作的方法與相處之道。
荷球運動獨一無二的圓周型投籃方式。球籃坐落在場內,圍繞球籃在場內的圓周角度內都可以投籃,這是任何球類運動都不具備的。從而比賽方法更為靈活,技、戰術運用更為豐富多變,趣味性更高,觀賞性更強。
荷球運動主張減少過分身體的接觸。雖歸屬于同場對抗性集體球類項目,但規則不允許身體的過分接觸,倡導文明比賽,因此可以有效防止粗暴舉動,減少運動員由于身體接觸而導致的傷害事故的發生。
荷球運動適宜各年齡階層人群的健身活動。荷球運動比賽方法多樣,不受性別、年齡、技術、體能的限制,可以充滿競爭,很激烈、很緊張,也可以很休閑、很輕松。荷球運動可依運動者的需求與目標隨意調整運動負荷,身體活動量可大、可小,比賽可閑適、可激烈。
荷球運動鼓勵運動員全面發展技術。荷球運動要求運動員具備全面的進攻與防守技術,同時具備集體戰術的決策與執行能力。在比賽中,無論手中是否持球,運動員要完全仰賴自己對賽場情況的觀察與判斷,預設下一步的行動方案。任何一位場上隊員都必須適時在主攻、助攻不同的角色之間迅速轉換。每位運動員都要學習根據自己與隊友以及本隊與對手之間的互動、制約關系作為預判的出發點,不斷地適時變換自身的場上角色,在最適當的位置與時機,發揮最佳的作用與潛能。
荷球運動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獨一無二的一項男女同場競技的集體運動,它崇尚男女平等,追求團隊協作、集體精神。在高校體育課中,還沒有一項是通過男女生同場比賽來完成的集體運動,男女學生之間缺少運動之中溝通與交流和共同體驗運動樂趣的機會。荷球運動在高校的推廣填補了這個不足,增加了女生參與運動的機會,提高了她們對體育運動的關注度和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同時能夠培養男女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伴隨我國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高校在場館設施建設經費的投入也在增加。體育場地、設施、器材是高校體育工作的基本物質保障,高校體育教師是專業體育人才,專業理論和運動技能出眾,是高校體育工作開展的人力基礎。荷球運動的場地、設施費用較低,設施設計簡單、輕巧,易于配備設置,利于在高校體育課中推廣和普及,為高校發展荷球運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高校體育教師接受能力強,思維觀念超前,對學校體育工作有著深入的認識和理解。荷球屬于集體球類運動,與足、籃、排三大球有發展規律上的共性,可以相互借鑒實現技戰術的遷移。經過專業的培訓,荷球的教學內容與練習方法將很快被他們所接受,會很快組織與開展起這項運動來。
高校大學生興趣廣泛,充滿求知欲,接受新鮮事物快。他們希望有一項運動可以男女同場競技、共同參與,荷球運動的出現彌補了這一不足,學生們對其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荷球運動在競賽規則和技、戰術方面的獨特要求,有效限制了單打獨斗的個人的行為,加強了球員之間的集體聯系。這種溝通與協作使得學生在既輕松又緊張的氛圍之中,學會了理解和包容、團結與合作,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共同努力爭取勝利的集體主義精神。同時,荷球運動基于混合教育理念而產生,在比賽中,男女生只能各自在所屬區域內一對一的同性之間防守,不會出現男女球員之間的沖撞,并且不可以協防,這樣就有效地平衡了男女生在技、戰術和體能等方面的差距,充分體現了男女公平、公正的競爭原則。很好地增加了女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解決了男女生混和上課的矛盾,有利于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
荷球運動既具備競技體育的競爭性和對抗性,又具有獨特的趣味性、娛樂性。因此,荷球運動完全符合大眾健身的需求和現代體育文化發展的趨勢,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項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特點的運動項目。開展荷球運動與我國高校素質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相一致,又符合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時代要求。
構建和諧社會是國家近年確定的戰略發展日標,構建和諧社會要以高校和諧教育為基礎,而和諧教育最終是要構筑學生的心靈和諧,心靈和諧離不開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荷球運動本身所具有的獨特文化內涵與中國傳統哲學相符合,與構建和諧社會更是不謀而合。因此,推廣荷球運動既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在培養學生的公平競爭意識、團隊協作能力方面更能夠起到獨特的作用,對實現大學生內心和諧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從而有助于推動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進而實現構建和諧社會。
荷球運動具有較強的健身與教育價值,在高校推廣荷球運動既具備推廣這項運動的各種優勢條件,同時也符合高校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首先,我國大部分的體育場館設施在學校,同時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體育設施建設及經費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能夠較好地滿足推廣荷球運動的需要。其次,高校大學生是當然的體育人口,興趣廣泛易于接受新鮮事物。最后,高校具有完備的師資隊伍,體育教師既有專業知識又具有全面的體育技能,有能力有條件開展荷球課程和運動訓練。荷球運動與中國傳統文化有共通共榮之處,對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也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馬襄城.荷球的運動特征及其社會價值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9(10):45-48.
[2]姚遠.荷球運動在國外的開展及其在我國發展的戰略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0,27(4):422-424.
[3]張祝平.荷球運動的發展歷程及其文化闡析[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2,27(2):24-26.
[4]包大鵬.荷球運動對大學生身心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13,25(4):103-106.
[5]黃學誠.荷球運動在內蒙古高校推廣的價值與意義[J].當代體育科技,2014(18):177-179.
作者簡介:耿立志(1968—),男,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中圖分類號:G84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6(b)-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