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昭
(無錫市廣播電視大學 江蘇無錫 214000)
功能訓練對提高青少年學生身體素質的可行性分析①
李大昭
(無錫市廣播電視大學 江蘇無錫 214000)
根據體質抽查結果顯示,近三十年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呈下降趨勢。2001年第八次體育新課程改革提出了體育課程教學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五大目標。然而,在之后十幾年的新課標實踐過程中,由于經濟、文化、思想意識等方面的原因,學生的體質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高。通過研究美、日等國家在學生身體素質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該文試圖闡述身體功能訓練對提高我國青少年學生身體素質的可行性,讓新課標五大目標落地,從操作層面上制定出一系列可行性的練習方法和手段,最終實現提高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總目標。
功能訓練 學生體質 提高 分析
身體運動功能訓練是一個“舶來品”,它起源于運動健身和身體功能康復領域,成名于競技體育,它所包含的功能動作篩查(FMS測試)、肌肉動員與神經系統激活、動態拉伸、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動作整合、專項動作準備、加速與多方向移動、力量與旋轉爆發力、能量系統發展、恢復與再生等內容,其精髓在于克服形同盲人摸象式的從狹隘、孤立的“學科”和“專業”局限看待和“分析”動作系統,實現了跨學科互動整合,徹底改變“增強腰腹肌做仰臥起坐,增強上肢力量練俯臥撐,增強下肢力量練深蹲”的尷尬局面。
眾所周知,面臨學生體質逐年下滑帶來的壓力,社會各界把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這一艱巨的使命下壓給了體育教學,既要我們教會學生掌握幾項體育運動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那么,身體功能訓練怎樣在有限的條件和時間內實現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體育興趣,從而實現“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五位一體的綜合性教學目標,以至于最終完成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這一使命呢?我們就從下面幾點來分析。
2.1 身體功能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
傳統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都是由同一名教師按照統一的教學節奏向全班同學進行同一內容的教學,最終的結果就是對于某些學生來說難度太大,而對于另一些學生來說卻沒有任何挑戰性,從而使得這兩部分學都喪失了對這項運動技能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也就對體育課失去了興趣。身體功能訓練新穎和多樣化練習形式,能夠引起學生的練習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提高了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愛運動,自覺運動,最終,自然而然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身體功能訓練的每個練習動作難度梯次分明,每名學生都要由易到難,逐級學習,可以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徹底打破“先天素質好的學生不上體育課成績都好,先天素質差的學生天天上體育課成績也上不來”的怪現象,讓體育課也回歸到“好好學習”才能“天天向上”的正途上來。
2.2 身體功能訓練對于提高全國青少年學生身體素質的平均水平意義重大
最新的學生身體素質調查結果呈現出城市學生身體素質有所好轉,而農村學校和邊遠山區學生的身體素質仍呈現下滑趨勢。研究進一步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因為農村學校和偏遠山區的體育設施落后和不足,以及師資力量匱乏等原因所致。而正如前面所述,身體功能訓練大多為徒手動作或簡易器材動作練習,受場地和器材的束縛較小。而在我國西部地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很多學校的體育教學設施還很不完善,更甚至有很多地方連一片標準的操場都沒有,所以,身體功能訓練有益于緩解貧困山區和偏遠地區教育資源不足的現狀,對于提高全國青少年學生身體素質的平均水平意義重大。
2.3 身體功能訓練更有益于增強學生體質和增進學生健康
身體功能訓練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平衡性、柔韌性、協調性和維持這些運動能力的基礎力量,對于增強學生體質和增進學生健康意義更大。更為重要的是身體功能訓練可以預防運動損傷,消除家長和學生對于運動性損傷擔憂,讓學生可以更加無憂無慮地享受運動帶來的歡樂。
2.4 身體功能訓練更有益于學生養成終生體育的習慣
如前所述,正因為身體功能訓練練習手段不受場地器材的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練習。且身體功能訓練練習形式接近于日常生活中活動形式,有益于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態。更為重要的是身體功能訓練可以消除疲勞,緩解久坐久站給身體帶來的酸痛。所以說,身體功能訓練更有益于學生養成終生體育的習慣。
2.5 身體功能訓練有益于學生養成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
身體功能訓練的練習手段包含大量的靜力性練習,如靜力支撐需要堅持1~2 min,甚至更長時間,需要學生有堅強的意志品質才能完成。所以通過在體育課上長期的身體功能訓練,更有益于學生養成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
3.1 結論
綜上所述,身體功能訓練可以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場地器材不足的影響、養成學生終生體育習慣和堅定學生的意志品質等方面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最終實現提高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3.2 建議
建議各級學校,特別是中小學要早日走出“測什么指標,練什么項目”的惡性循環,還原學校體育的本質,早日引進身體功能訓練,最終實現切實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服務的宗旨。
[1]Michael Boyle .Functional training for sports[M].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2004.
[2]劉愛杰,李少丹.我國運動訓練方法創新的思考[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7,15(3):4-7.
[3]Gambetta V,Gray G. Following a functional path [J].Training Conditioning,1995,5(2):25-30.
[4 ]尹軍.軀干支柱力量與動力鏈的能量傳遞[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2(3).
[5]Gambetta V.Force and function[J].Training Conditioning,1999,9(5):36-40.
[6]Sarah Bakewell.Illustrations from the Wellcome institute library:medical gymnastics and the cyriaxcollection[J].Medical History,1997(41):487-495.
[7]魏有為.關于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凋杏與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5,25(3):50.
[8]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統計年報[J].中國學校體育,2007(1).
The Analysis Of The Feasibility of Functional Training to Improv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Li Dazhao
(Wuxi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Wuxi Jiangsu,214000,China)
Based on physical checks showed that nearly three decades of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decline,such as speed and endurance reduce obesity rates increased,decreased reduced lung capac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physical fitness. 2001 Eighth sports new curriculum reform proposed for PE Teaching in sports participation,five goals motor skills,physical health,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adaptation. However,i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fter ten years of practice,and for reasons of economy,culture,ideolog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tudent's body has not been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By studying the measures the United States,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erms of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and taken successful experience,combined with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this paper attempts to elaborate feasibility body functional training to improve physical fitness of young students,so that the five New Curriculum target floor,from the operational level to develop a series of feasibility of practice methods and means,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students,promot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overall objective.
Functional training;Students' physique;Improve;Analysis
G8
:A
:2095-2813(2015)10(b)-005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9.052
李大昭(1959,3—),男,漢,江蘇無錫人,高級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