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烜華
(南華大學體育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1)
芻議高校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①
劉烜華
(南華大學體育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高校學生想要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之中生存下來就必須要具備有比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和素質教育的越來越受到重視,當前教育對高校體育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通過體育教學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獨立性、合作能力等在內的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提供積極的幫助。加之當前教育要求高校體育教學要為學生的就業和發展作考慮,因此通過體育教學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何進行體育教學才能夠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是我們必須要仔細考慮的重要問題。在此,筆者主要針對高校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高校 體育教學 社會適應能力 培養
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對學生以后的社會發展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當前激烈的社會競爭要求學生想要在其中生存下去就必然要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而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對教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當前高校體育教學不僅僅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鍛煉技巧,同時還需要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這對學生能否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之中生存下去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當前高校體育教學需要及時的根據社會要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積極采用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做好準備工作。
高校教學的目的是為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培養合適的人才。當前社會不斷發展,時代進步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因此當前學生想要在社會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就必然要及時的調整自己,讓自己融入到社會發展的過程之中。傳統高校體育教學仍然停留在培養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上面,其實這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不利的。體育教學不僅要幫助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還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展。
1.1 鍛煉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體育教學的過程之中學生不僅能夠學到一定的鍛煉技巧,同時還能夠鍛煉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這對學生的更好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幫助作用。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相對來說比較松散,而且因為在選課的時候學生都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課,因此同樣一堂課學生可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朋友,在學習的過程之中有些體育活動是需要學生相互配合完成的。在相互配合的過程之中學生需要與他人進行積極的互動。比如說在體育比賽、團體運動項目等過程之中,學生都需要積極的剛和他人進行交流,這樣才能夠比較好的完成課堂任務。所以說體育教學不僅僅是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鍛煉技巧,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之中和他人接觸。在接觸的過程之中學生會發現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且努力的改正這些問題。此外,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學生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學生、教師、裁判等,針對不同身份的人員學生需要了解與之相對應的交流方式。這是學生在現代社會生活之中必須要具備的技能。
1.2 促進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提高
體育學習過程之中學生的自我調劑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和現代社會一樣,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不同的人的相處需要學生不斷的調整自己的狀態,提高對自身的控制能力。社會評價對學生的發展有著比較大的影響,而想要贏得他人的高評價學生就必須要具備有比較強的處理問題和控制自己的能力。體育鍛煉的活動量都比較大,在這樣的狀態之下學生會明顯的比較亢奮,但是體育比賽是有一定的規則的,學生必須要在規則范圍之內活動,一旦越界就可能受到懲罰,因此學生必須要嚴格的約束自己,教練、裁判甚至還有輿論等都可能對學生的運動造成比較大的影響。學生必須需要在規則之中將自身的能力發揮到最好。
1.3 提高學生的抗打擊能力
現代社會激烈的社會競爭對學生的抗打擊能力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抗打擊能力不僅僅是指學生的身體條件要過關,同時更加是指學生的心里條件要過關。現代社會激烈的社會競爭對學生的心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調查研究顯示不少人都是因為心理壓力太大而奔潰的。但是體育教學能夠明顯的鍛煉學生的抗擊打能力。在鍛煉和比賽的過程之中學生經常會和別人進行競爭,競爭就必然會有輸贏,對待輸贏的態度影響著學生的心理,鍛煉著學生的抗擊打能力。此外,運動過程之中難免會出現一定的損傷,學生必須要慢慢的學會自己處理好這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進行體育鍛煉。體育鍛煉和比賽過程之中的失敗的體驗嚴格考驗著學生的適應能力,因此體育鍛煉是必須要的。通過體育教學促進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也是極其必要的。廣大教師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之中對此給予積極的重視。
2.1 創建社會情境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為了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教師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之中可以有意識的創設一定的社會情境,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產生一定的步入社會的感覺。現代社會競爭的越來越激烈讓學生在面對社會的時候要果斷的抓住機遇、規避奉獻。而學生進入社會之后則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致也對學生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可以通過構建社會情境、讓學生團結合作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拉近學校教學和社會之間的距離。舉個例子來講,筆者在教學過程之后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合適的隊員進行社會實踐。社會實踐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并且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真實的問題,這有助于幫助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2.2 磨練學生的意志
現代社會激烈的社會競爭對學生的意志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但是通過體育鍛煉能夠有效的磨練學生的意志,讓學生在不斷的磨練的過程之中變得更加的堅強和有毅力。體育訓練的運動量比較大,對學生的生理要求、心理要求都比較高。為了能夠圓滿的完成訓練任務。學生必須要咬緊牙關,戰勝內容的各種各樣的負面心理。這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是很相似的。現代社會巨大的壓力使得每一個人都疲憊不堪,但那是經過體育訓練的學生對于圓滿的完成任務有著更加強烈的渴望,他們的沖勁會更加的足。這鼓勵著學生在失敗的時候不氣餒,在成功的時候不驕傲。因此在教學過程之中教師需要有意識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其生理極限的運動量,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意志,讓學生擁有堅強的意志,這對學生以后進入社會能夠起到積極的幫助作用。通過這樣的訓練能夠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
2.3 訓練學生的危機意識
現代社會競爭的激烈使得在社會生活之中學生必須要有一定的危機感,這樣才能夠時時刻刻的激勵學生不斷向前。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小學過程之中,我們需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危機意識,讓學生自己努力的提高自己。具體做法就是,高校體育教學可以選擇到野外去,在野外進行體育鍛煉既能夠鍛煉學生的危機意識,還能過讓學生看到更多的富有野性的風景,這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更加的富有野性。
通過體育教學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可行的。廣大高校體育教師要對此給予積極的重視,努力做好體育教學工作,為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王蓓,張麗勇.大學體育在學生社會化和社會關系中的目標定位[J].浙江體育科學,2006,28(6):58-60.
[2]閏克艱,閏麗杰.體育活動對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9(6):120-122.
[3]吳志剛,孫顯仁,王鵬宇,等.拓展運動課程對提高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作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6):166.
[4]林克明,黃娟.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對構建和諧社會的作用[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70-72.
[5]王華.運動和非運動群體高中生社會適應能力與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1(2):68-69.
G807.4
:A
:2095-2813(2015)10(b)-013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9.131
劉烜華(1980,8—),男,漢,湖南衡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