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新艷
(上海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訓練學院,上海 200438)
柔道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的原則與結構關系
郝新艷
(上海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訓練學院,上海 200438)
從戰略性、控制性、整體性、動態性和針對性5個方面,闡述柔道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的原則。同時,結合技戰術訓練、負荷刺激、訓練恢復、專項素質訓練和成績表達等要素,分析柔道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的結構關系。
柔道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原則;結構
體能訓練有利于增強柔道運動員對賽前訓練強度和運動量的承受能力,提高其抵御運動損傷的能力,對其比賽中發揮技戰術水平起重要作用,是柔道運動員賽前準備的重要訓練內容。然而,柔道項目競賽規則的不斷更新和多賽制、高頻率的參賽要求,給柔道運動員的賽前體能訓練帶來新的難題和困惑。本文從體能訓練的原則和結構關系入手,分析討論柔道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的基本思路,理順賽前體能訓練的結構關系,更好地為柔道運動員提供參賽保障。
根據參賽需要和柔道運動員身體機能對運動負荷的適應規律,建立與參賽要求相匹配的賽前體能訓練原則,是柔道運動員開展賽前體能訓練的前提和基礎,對柔道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1.1戰略性原則
柔道運動員的賽前體能訓練計劃性很強,每項訓練內容都要深思熟慮,認真醞釀。從全局的角度謀劃柔道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的內容、方法、手段和實施路徑,從優化的角度設計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階段的進程和發展方向,從賽前訓練的實際出發,分析體能訓練的變化規律,為運動員參賽提供完備的體能保障和戰略服務。所以,根據運動員參賽的要求,從戰略的角度思考和制訂訓練計劃,是開展柔道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有效組織和推進柔道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的基本保證。
1.2控制性原則
控制性原則既是對賽前體能訓練活動的過程控制,也是對柔道運動員競技狀態的階段控制。賽前體能訓練不僅能提高柔道運動員的運動能力,而且在調控運動員競技狀態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有效的賽前體能訓練應是在培養柔道運動員運動能力的同時,積極調整和構建運動員的目標競技狀態趨向穩定,科學安排體能訓練的量、強度和時間,使運動員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達到訓練目標,順利收獲訓練效益,形成高水平的競技狀態。
1.3整體性原則
賽前體能訓練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而是柔道運動員賽前訓練整體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賽前訓練的總體特征相統一,與柔道運動員參賽目標相協調。體能和技術、戰術、心理等要素,構成了賽前訓練的主要內容。賽前訓練主要是整合柔道運動員各項身體素質能力,平衡其賽前競技水平。從柔道項目的競賽規程來看,運動員要在一天內完成比賽任務,因此,對運動員的體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結合柔道項目的競賽特點和規程要求,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體重級別而異,整體設計與實施柔道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才能滿足其參賽要求。
1.4動態性原則
柔道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動態的發展過程,是從訓練實際出發靈活安排訓練內容、方法、手段和負荷的優化整合過程。因此,動態地管理柔道運動員的賽前體能訓練,并不斷進行檢驗、評估和調整,對運動員在訓練進程中正確掌握賽前體能訓練節奏,糾正錯誤,提高運動員的機能水平有很大幫助。同時,柔道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具有漲落訓練的功能,通過動態刺激運動員原有的身體機能狀態,能夠使其賽前競技水平出現上升趨勢。
1.5針對性原則
賽前體能訓練針對性很強,其目的和任務就是為柔道運動員參賽提供體能服務。針對性的強弱不僅決定賽前體能訓練的效果,而且決定柔道運動員參加比賽的結果。針對性較強的賽前體能訓練計劃和方案,不僅能使柔道運動員達到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而且在比賽中還能促使運動員高水平甚至超水平的發揮。因此,在柔道運動員的賽前體能訓練中,需充分認識和了解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通過有效的信息收集,針對性地確定不同運動員的賽前體能訓練目標和訓練策略。從運動員身體狀態、訓練年限、生理年齡、訓練環境、參賽對手和競賽規則等因素出發,落實柔道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要求,為提高運動員的體能水平提供服務。
隨著人們對柔道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在認識和實踐上的不斷深入,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強度和深度在結構上也發生著變化。從柔道競賽因素的表現來看,賽前體能訓練是運動員技戰術訓練的載體,是運動員負荷刺激和訓練恢復的動力,是運動員專項素質訓練和成績表達的基礎。這些要素形成了柔道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的結構關系。
2.1賽前體能訓練與技戰術訓練
當前我國供水行業的主要矛盾為資金缺口和體制瓶頸。發展我國水務行業,僅僅依靠政府投入已經不能滿足水務資金的需求。引入政府之外的投資主體,是水務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吸引各種社會資本投入;對經營性項目,在統一規劃、管理的前提下,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采用多種所有制形式,充分利用社會資金,調動社會辦水的積極性;鼓勵水務企業之間按區域進行合并、重組,實現供水區域優化、資源配置優化、管理技術優化,改變小水廠、小公司過多和分散經營的狀況。
柔道運動員體能的提高與技戰術的獲得,共同存在于訓練之中,具有相通的素質能力和不同動作形式,兩者相互作用與融合。沒有單一的體能訓練,也沒有單一的柔道技戰術訓練,體能訓練含有柔道技戰術訓練,柔道技戰術訓練亦涉及體能訓練。只有體能訓練與柔道運動員的技戰術訓練達到有機結合,才能實現提高和發展柔道運動員賽前身體機能水平的目的。同時,體能訓練離不開柔道運動員完成技術時的動作質量,如果技術動作出現錯誤或缺點,在大量的體能訓練(動作重復)中就會得到鞏固和定型,導致賽前體能訓練的質量得不到完整體現。因此,只有在訓練過程中把技術動作練對、練好,才能實現“技術訓練體能化、體能訓練技術化”的良性轉化,進而為柔道運動員比賽中的技戰術組織與實施提供發展空間。
2.2賽前體能訓練與負荷刺激
實踐證明,體能訓練是促使運動員競技狀態在有強度刺激的支持下向著訓練目標水平轉化的過程。當體能訓練的持續強度刺激達到一定水平時,運動員的身體“適應”機制會逐漸建立,機能狀態水平會得到維持,出現的競技狀態得到穩定延長。當這種狀態持續超出作用時限時,運動員的機制狀態將衰變成較低水平的穩定狀態,使競技水平退步。所以,柔道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與負荷刺激互為作用,沒有負荷就沒有保持,沒有負荷的高度激發就沒有良好的競技狀態,沒有對訓練負荷的適當控制就沒有競技狀態的適應保持。
2.3賽前體能訓練與訓練恢復
在有效訓練的作用下,柔道運動員的賽前體能訓練水平與一定的體能訓練恢復水平相平衡,形成關聯結構與遞階關系。沒有恢復就沒有訓練,體能恢復是緩解賽前體能訓練產生疲勞的有效手段,體能訓練是提高柔道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效果反應。正常情況下,柔道運動員的體能恢復包含疲勞恢復與運動損傷恢復兩層含義。因此,賽前體能訓練后的恢復,不僅可以保持柔道運動員身體機能狀態不退步,同時有利于維護和增強柔道運動員的身體健康。另外,體能訓練后出現的疲勞具有一定的時間長度,在該時限消失前,進行具有一定水平的略低負荷的體能訓練,能夠使運動員的體能水平逐漸進入穩定狀態;若超過這個時限沒有進行相應的后續訓練,運動員的體能水平會下降。所以,柔道運動員的賽前體能訓練應爭取在身體出現疲勞穩定延長期末端開始新一輪高強度的負荷練習,促進柔道運動員的賽前體能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
2.4賽前體能訓練與專項素質訓練
緊密結合柔道專項素質安排訓練內容,是賽前體能訓練的基本出發點。因為賽前體能訓練是為實現柔道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向參賽目標狀態轉化的過程,是根據比賽要求對運動員現實身體狀態進行突破和改造的過程,其目的就是為了運動員參加比賽。所以,只有通過合理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將運動員有序的身體機能狀態調整到參賽目標狀態,才是柔道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要完成的根本任務。因此,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與柔道專項素質訓練的結合度最為直接和有效。在此基礎上,根據柔道運動員的個體差異和賽前體能訓練的規律,安排相應的身體訓練內容,刺激運動員的體能水平向著參賽目標狀態轉化,實現柔道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的提升。
2.5賽前體能訓練與成績表達
賽前體能訓練的效益體現在柔道運動員比賽中競技水平的發揮和成績。比賽是訓練的延續,要求運動員在比賽期間始終保持和擁有賽前體能訓練成果,也就是賽前體能訓練效益的持續狀態。狀態保持得好,有利于柔道運動員在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狀態保持得差,就會影響運動員比賽中技戰術水平的發揮。所以,比賽期間要延續體能訓練的效益,采用積極的訓練方法和手段消除運動員的疲勞,圍繞比賽需求整合訓練內容,使運動員的身體機能狀態保持穩定。
賽前體能訓練是柔道運動員參賽準備的重要內容,是決定運動員參賽成績的關鍵因素。只有在訓練過程中堅持訓練原則,科學制訂訓練計劃、訓練方案,合理運用訓練方法、訓練手段,充分認識技術與戰術、訓練負荷與恢復、專項素質與成績表達等要素的結構關系,才能有效提高柔道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同時,密切關注柔道項目競賽制度的改變,緊密結合柔道運動員參賽需求的訓練保障體系,將先進的訓練原則和理念引入柔道項目的賽前訓練,促進運動員賽前體能訓練原則和結構關系的不斷豐富和完善。
[1]林麗珍,蘇清強.對我國運動訓練原則3個理論體系的初步理解[J].廣西體育科技,2010,31(2)
[2]李筍南,齊光濤.體能訓練原理與實踐[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