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科生導師制是一個全新的高校培養制度,該項制度在國內外諸多高校進行過實踐。事實證明,這種人才培養制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的。本科生導師制在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特色,因此,適時地對本科生導師制進行創新性設想,是更有針對性的實現其效果的有力保障。
【關鍵詞】本科生;導師制;積極作用;制度設想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A
一、“本科生導師制”基本情況
(一)國內外本科生導師制實施簡介
導師制最早出現于14世紀英國牛津大學的新學院,并廣泛運用于研究生教育,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應用于牛津、劍橋等高校的本科生培養。為強化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20世紀末以來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一批高校在推進本科教學改革、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探索過程中開始嘗試推行本科生導師制,以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
(二)國內高校探索
考察借鑒:
1.考察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導師制度建設:南師大法學院本科生導師制一般每個導師每屆指導學生不超過3人。導師從一進校就分配。導師負責本科生四年期間的學業指導、選課、科研能力培養等方面的工作。
2.考察蘇州大學導師制建設:蘇州大學醫學部于2010年9月制定出臺了《本科生導師制實施細則》,蘇州大學導師制的特點是立體構建,點面結合;導師制以第二課堂教育為核心內容;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切實做好本科生導師制工作。通過開展“爭做學生思想和學術引路人”主題活動、教師節師德師風建設倡議簽名、關愛家庭困難學生愛心捐款,在認真履行導師職責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
二、“本科生導師制”實施計劃
(一)學院政策
1.組織領導:為了深入推進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學院可以成立由分管領導任組長組成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統籌本科生導師制相關工作。
2.導師選聘、培訓與配置:選聘——導師工作手冊——交流與培訓——配置。
(二)實施計劃
1.確定導師10人;制定導師工作手冊;導師培訓;考察學習。師生互選。
2.宣傳導師制,在學院網站上介紹導師基本情況。
3.學生進行志愿填報并服從調配,每位學生最多可選擇三名導師;學院按照約1:5的比例,按照學生志愿和導師選擇予以安排。
4.開展職業規劃普遍性教育與職業傾向的測評;學生擬寫職業規劃設計書;導師結合大學各階段的特點,指導學生制定、初步實施個性化的職業規劃方案及大學學習規劃。
5.初步評估導師制運行效果,總結經驗。
6.學生畢業離校,導師繼續監督、指導所帶學生落實規劃,全面發展能力,提高綜合素質,進行就業指導等。
(三)考核評估與獎勵機制
導師考核——導師制度實施效果的評估——獎勵機制,學院應建立了激勵機制。
三、“本科生導師制”的創新點設計
(一)創新點
1.教育理念的創新:本科生導師制蘊含的教育理念是:通過導師與學生自由、密切的交流,建立平等、互信的師生關系,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思想引導、專業輔導、生活指導和工作能力培養,并根據學生的特點開展因材施教,實現個性化的發展目標。
2.培養模式的創新:作為一種新的培養模式,其宗旨在于增加師生面對面的交流機會,讓本科生充分接觸高層次、高水平的教師,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把思想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結合,共性教育與個性教育結合,嚴格管理與人格感化結合,創造集思想引導、專業輔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就業指導于一體的教育機制。具體的創新體現在:學習學術方面。導師制試行班級學生在大一學習的過程中主要形成了對專業學習的學理上的良性循環模式。該模式的主要表現即:閱讀、思考、再拓展閱讀、再思考、寫作;生活社交方面。導師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主要通過分階段、分主題的交流促進學生生活、社交方面的能力;職業規劃方面。職業規劃目標逐漸清晰,未來方向趨于明確;職業預期明朗,富有自信心;思維開闊,勇于探求職業規劃實施新措施與新路徑;持續優化專業學習方法,緊扣職業規劃目標;監督機制完善,互助機制成型。
3.導師制機制創新(導師篇):本科生導師選聘機制—師生配對機制——保障與激勵機制——導師工作考核機制——導師工作培訓交流機制——學生定期申請調換導師機制。
4.導師制機制創新(學生篇):試點班級職業規劃監督制度(試行)的建立——職業規劃書檔案化,形成職業規劃電子檔案——建立研究性、實踐性團隊,突出導師引導下的專業化團隊建設——學生對導師評價體系的建立。
參考文獻
[1]童淑萍,李惠玲.本科生“全程導師制”臨床帶教的實踐與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2007(4).
[2]謝應東,陳麗丹.本科生導師制的實踐和探索——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商英學院為例[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7(3)
作者簡介:時政,男,1983年生,漢族,副教授,理學博士。單位:成都大學基礎醫學與護理學院;研究方向:腫瘤藥物篩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