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防范企業風險,不僅需要一個良好的制度,而且更需要能堅持原則和制度的企業員工,使制度能夠得到有效執行,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
關鍵詞:巴林銀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要立足于風險叢生的市場,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執行是保障。縱觀中外企業的興衰,成功的企業各有各的策略和優勢,但失敗的企業幾乎都與管理不善、制度缺失、執行不力有關。企業越發展,內控越重要。我國企業要不斷發展和壯大,就更需要借鑒世界成功企業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從失敗的企業中吸取教訓。實踐證明:得控則強、失控則弱、無控則亂。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并不僅僅是在事后修修補補,更應在事前建立防范體系,防患于未然。企業一切管理工作都是從建立和健全內部控制開始的;企業的一切決策都是應統馭在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之下;企業的一切活動,都無法游離于內部控制之外。
本文以1995年英國老牌銀行—巴林銀行倒閉案(以下簡稱:巴林案)作為實例,詳細論述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執行的重要性以及如果制度缺失而造成的危害。企業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首先,要明確內部控制的目標,嚴格地講,內部控制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發展戰略,內部控制不僅僅是要控制風險,而是要在于讓企業得到的持續穩定地發展。發展就有會風險,但不能因為有風險而不發展,內部控制就是要在發展中發現風險并將其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企業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是內部控制的基礎目標,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目標,內部控制的的最終目標還是促進企業的發展戰略。
在巴林案中,作為交易員的尼克李森在股指期貨操作中經常違規,當其在股指期貨虧損到5000萬英鎊時,尼克李森居然造假花旗銀行有5000萬英鎊存款來彌補這5000萬英鎊的損失,偽造虛假的財務報告蒙混過關。這樣的結果最終造成巴林銀行財產損失,財務報告和相關信息失真,導致內部控制的基礎坍塌。
其次,要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原則,這里需要確定的原則有: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和成本效益原則等。全面性原則,即內部控制在層次上要涵蓋企業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在對象上要覆蓋企業各項業務和管理活動,在流程上要滲透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要全面覆蓋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不留死角,全面梳理業務流程,橫管到邊,縱管到底,俗話說,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要避免內部控制出現盲點和空白;重要性原則,強調內部控制要針對重要業務與事項、特別是高風險領域與環節要采取更為嚴格的控制措施。在全面的基礎上,關注重要的業務和事項,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制衡性原則,即要求企業在機構、崗位設置和權責分配上體現權責分明和有利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履行內部控制監督檢查職責的部門應當具有良好的獨立性,任何人不得擁有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的特殊權力;制衡性原則是內部控制的精髓,主要側重于不相容崗位要分離,決策和執行要分離,執行和監督要分離,內控對事不對人,從制度方面考慮,理念就是不相信人;適應性原則,即內部控制要合理體現企業規模、業務范圍及特點、風險狀況以及所處具體環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隨著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經營業務的調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斷改進和完善; 成本效益原則,即內部控制應當在保證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權衡成本與效益的關系,爭取以合理的成本實現更為有效的控制。實踐證明,加強內部控制對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來講,效益是遠大于成本的。
在巴林案中,銀行內部控制制度應該是全員全過程的,但作為巴林銀行派駐新加坡期貨公司總經理、首席交易員的尼克李森很早就開始幫助手下掩蓋事實真想。1992年7月17日,一名剛加入巴林銀行僅1個星期的交易員金王犯了一個錯誤:當客戶要求買進20份日經指數期貨合約時,他誤認為賣出20份,此錯誤被尼克李森在當天晚上進行清算時發現了,如果糾正此項錯誤,必須再買回40份期貨合約,按當日的收盤價計算,造成損失為2萬英鎊,發生這種工作失誤按制度應及時報告倫敦總公司,但尼克李森卻私自決定承接了這40份日經指數期貨空頭合約,來掩飾這個失誤。由此可以看出:全員全過程控制的重要性,一切都讓尼克李森一人說了算,制衡成了擺設。
再次,要合理確定內部控制的諸要素,內部控制的要素分為內部環境要素、風險評估要素、控制活動要素、信息與溝通及內部監督等。(1)內部環境要素:主要有與企業的紀律和架構有關的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機制、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①治理結構:企業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形成有效的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②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企業內部機構設置雖然沒有統一的模式,但必須高效簡潔,明確各機構的職責權限,確保企業信息暢通共享;③內部審計機制:主要是包括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是否獨立展開工作,不受其他部門的牽制等;④人力資源政策:應該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選拔人才時,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⑤企業文化:企業要加強文化建設,培養員工誠實守信開拓創新的合作精神,強化風險意識和法制觀念。在巴林案中,案發前,銀行內部審計人員已經注意到尼克李森虧損的5000萬英鎊,但被他托詞此款存入花旗銀行,造假單據蒙混過去,內審人員居然沒有去花旗銀行核實,尼克李森在其自傳中就提到這些人員的疏忽簡直就是犯罪。這種員工之間的相互信任與巴林銀行的企業文化認為雇傭的員工都是值得信賴的,都信奉巴林銀行的企業文化,都將公司的利益時刻放在第一位有極大的關系,但其企業文化的建立本應在是選對員工的前提下才可行。(2)風險評估:企業應及時識別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設定風險的承受度,對風險加以分析后如何采取措施使風險降到最低。巴林案中,巴林銀行倒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尼克李森對日本的日經225指數期貨購入了大量的看漲合約,結果由于日本發生關西大地震,導致股市大跌,尼克李森因此遭受慘重的損失,在這一事件中,尼克李森對日本的股指期貨所帶來的風險評估嚴重缺失。(3)控制活動:指企業根據風險應對策略,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以內。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綜合運用控制措施,對業務和事項實施有效控制,這些控制可分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在巴林案中,如果尼克李森僅僅因為日經225股指期貨遭受慘重損失,還不足以撼動巴林銀行,只會嚴重影響尼克李森的前途和地位,但此時,尼克李森孤注一擲,力求反敗為勝,再次大量補倉日經225指數期貨看漲合約。在這一過程中,巴林銀行整個內部控制系統像失靈一樣,竟然沒有采取任何控制措施,將尼克李森錯誤決定導致的風險降低至可控范圍以內,而是聽之任之,任尼克李森一味補倉,終于不可收拾,無可奈何倒閉了。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終究只是制度,最最關鍵的是具體的執行情況,再完美的制度,也是有漏洞的。這就需要企業的相關部門相關人員要保持信息共享,企業內部、內部與外部之間要進行有效的溝通。這里主要包括:信息的質量、溝通通報制度、反舞弊機制等。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內部監督,這是內部控制的重要保證,以此來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發現缺陷,能夠及時整改。
在英國巴林銀行倒閉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尼克李森在此之前,經常是小錯誤不斷,如私自開設虧損賬戶,且當虧損數額達到5000萬英鎊時,巴林銀行總部對尼克李森內部審計一個月,也沒有發現問題,尼克李森身兼清算與交易兩職本應是不相容職務,是銀行內部控制制度所禁止的,但制度只是流于形式,沒有得到有效地貫徹與執行。
綜上所述,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防范企業風險,不僅需要一個良好的制度,而且更需要能堅持原則和制度的企業員工,使制度能夠得到有效執行,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
參考文獻:
[1]尼克李森.我如何弄垮巴林銀行.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年.
[2]姜濤,孟慶宇.企業內部控制規范手冊(第2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
[3]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高級會計實務.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程宇(1965- ),女,山東濟南人,本科,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