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軍 李龍 賈讓成



摘要: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兩大朝陽產業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關系到未來2個產業的融合程度,更決定了未來發的發展方向。文章以誤差修正模型(ECM)為基本工具,從協整的角度來探討兩者的長期均衡關系,并用脈沖效應函數分析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實證結果表明我國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兩者存在協同發展的必然性。最后,文章提出了確保兩大產業融合發展的幾點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快遞業;ECM模型;協整
中圖分類號:F6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7133(2015)04-0078-05
伴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普及,以阿里巴巴、京東和亞馬遜等企業為首的電子商務業在中國迅速崛起。近年來,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以超過20%的年均增長速度快速增長,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約達到13萬億,同比增長25%。在B2C和C2C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占主導地位的背景下,大量的快件寄送需求需要強大的快遞網絡系統為支撐。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快遞業也在飛速發展,2014年中國快遞業業務量達到140億件,同比增長52%。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的發展已經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因此加強對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兩者之間關系的研究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文獻回顧
國外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發展較早,因此國外關于電子商務業與快速業之間關系的理論研究也更加成熟。Christopher Weber等從物流配送服務和個性化服務等方面探究了電子商務物流業的特點,認為電子商務物流更加便捷,更加節約資源,更具個性化,并提出了一系列發展電子商務物流業的對策建議。Ewa Placzek也對電子商務企業和快遞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現象進行了探討,在網絡消費越來越流行的大環境下,電子商務企業和快遞企業進行合并重組是必然的趨勢。
國內關于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兩者關系的研究也有很多。孫瑞者等通過對C2C電子商務物流流程的深入分析認為,必須加快第三方物流公司或者快遞公司的發展,C2C電子商務業的發展必須得到快遞業發展的支撐。吳先鋒等指出我國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現在處于價值鏈動態整合階段,電子商務業的快速發展對快遞業的發展具有很好的帶動作用,大型的電子商務企業開始從縱向整合快遞業企業,從而擴大快遞企業規模,推動快遞企業發展。趙亞卿等通過對我國快遞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快遞業要想得到快速發展就必須瞄準網絡物流市場,拉動電子商務業務。周曉利通過與國際四大快遞業巨頭比較指出,在電子商務飛速發展背景下我國快遞業存在規模偏小、技術水平低和人員素質低等問題,要以電子商務的帶動為契機,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強人才培養。羅瓊從供應鏈協同的角度對我國電子商務與快遞行業之間的協同發展進行分析,指出目前中國快遞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遠遠不能支撐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需要加強電子商務企業和快遞企業之間的對接。王法濤等從產業鏈視角對電子商務與快遞業的關系進行分析,指出快遞業應當作為電子商務產業鏈的一個部分。李鵬飛等從我國電子商務與快遞業發展現狀出發,指出我國快遞業要想得到快速發展,必須加強兩者之間的聯合互動。
國內外還有很多學者,例如劉丹和張金麗等一大批學者都從不同的角度對我國快遞業和電子商務業兩者之間的關系做出過探討。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兩者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快遞業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厘清其與電子商務業的關系,聯合互動,協調發展。但是,從目前現有的文獻來看,大部分學者都是從定性的角度來描述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的關系,很少有學者從實證的角度來分析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本文將借用ECM模型從協整的角度來對了兩者的長期均衡關系進行分析。
2長期均衡關系分析
2.1模型構建和數據說明
誤差修正模型是Davidson、Hendry、Srba和Yeo于1978年提出,最初被稱作DHSY模型,之后得到多位計量經濟學家的發展完善。1987年Engle和Granger提出格蘭杰定理,以該定理為基礎,延伸出了EG兩步法。EG兩步法的主旨思想是:第一步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計協整參數向量,關系未知時可以加入位移項和趨勢項;第二步是將第一步估計得到的殘差向量作為非均衡誤差項進行估計。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從協整的角度來探究電子商務業發展對快遞業發展的影響,兩者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的趨勢一致性。在總結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本文選擇ECM模型作為基本工具,并且使用EG兩步法來構建ECM模型,構建的誤差修正模型長期均衡基本關系式如下:
其中,EX代表快遞業業務量;EC代表電子商務交易額;ECt-1、EXt-1為EC和EX的一階滯后項;t和t-1為時期;α0為常數項;α1、α2、β1、β2為系數;εt為白噪聲干擾項。本文中所有的數據均來自中國國家統計局和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以及艾瑞咨詢網。由于各個出處統計的數據不完全相同,所以本文對數據進行了一定的篩選和處理。同時,鑒于數據的可得性及有效性,下文所用的數據均為2003-2014年之間的時間序列數據。
2.2單位根檢驗
首先,為了消除異方差,筆者對上述的快遞業業務量和電子商務交易額均進行了對數處理,以便更好的把握兩者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ECM模型建立的第一個前提條件為所采用的時間序列是平穩的,即時間序列不存在單位根。現代計量經濟學中,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檢驗法是檢驗是否存在單位根最常用的方法。一般而言,要對某一時間變量進行ADF檢驗,均設一般方程為
ADF檢驗的原假設為H0:|ρ|≥1,備擇假設為H1:|ρ|<1,接受原假設表明原時間序列為非平穩數列,拒絕原假設說明原時間序列是平穩數列。具體應該根據t統計量和ADF檢驗臨界值來判斷。t統計量大于ADF臨界值,接受原假設,存在單位根,時間序列非平穩;t統計量小于ADF臨界值,拒絕原假設,不存在單位根,時間序列平穩。本文根據需要將ADF檢驗的一般方程設定為
借助Eviews7.0對公式(3)和公式(4)進行估計,得到ADF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的計量結果表明,LNEXt的ADF檢驗值大于10%水平的臨界值,LNECt的ADF檢驗值同樣大于10%水平的臨界值,都不能拒絕原假設,是非平穩的。因此選擇原時間序列的一階差分項進行單位根檢驗,如果是平穩的,則仍然滿足協整檢驗的前提假設。由于△LNEXt的ADF檢驗值略大于5%水平的臨界值而小于10%水平的臨界值,而△LNECt的ADF檢驗值大于1%水平的臨界值而小于5%水平的臨界值,因此認為快遞業業務量的一階差分時間序列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是平穩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是平穩的。即,電子商務交易額和快遞業業務量的原序列是非平穩的,但是一階差分序列是平穩的,滿足協整檢驗的假設,可以進行協整檢驗。
2.3協整檢驗
對時間序列進行協整檢驗的方法常用的有2種,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基于回歸殘差的檢驗法、Juselius和Johansen提出的檢驗法。相比較于EG檢驗法,Johansen-Juselius檢驗法可以不對內生變量和外生變量進行區分,能夠給出全部的協整關系,更重要的是協整檢驗的功效更加穩定。基于上述這些優點,筆者認為Johansen-Juselius是較為理想的協整檢驗方法。對時間序列進行Johansen-Juseli-us檢驗時要求所用序列必須是一介單整的,即要求時間序列I(1),這一點在進行單位根檢驗時已經驗證。此外,一般認為當協整關系超過1個時最好采用Johansen-Juselius檢驗法,這一點在后面具體檢驗結果中也得到了驗證。綜上所述,本文選擇Johans-en-Juselius檢驗法進行協整檢驗是最合適的方法
表2表明,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跡統計量檢驗結果拒絕的“存在零個協整關系”原假設同時拒絕了“最多存在一個協整關系”原假設,所以協整檢驗的結果表明存在協整關系且不止一個。到這里為止,本文所選用的2個時間序列的通過了單位根檢驗和協整檢驗,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
2.4誤差修正模型
以E-G兩步法為基礎,構建誤差修正模型。第一步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構建兩者之間的簡單線性回歸模型得到殘差,同樣以ADF檢驗法檢驗殘差的平穩性,t統計量臨界值為-3.962 672,小于5%水平的臨界值-3.259808,大于1%水平的臨界值-4.420595,所得到的殘差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的;第二步以第一步估計得到的殘差作為非均衡誤差項構建的ECM模型,模型結果,如表3所示。
該結果中D-W值為1.992061,非常接近于2,可以判定不存在自相關問題,R2為0.739597,擬合效果較好。另外,常數項和殘差項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都通過了檢驗,一階差分項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檢驗,總體來說該模型的設定較為理想,誤差修正方程為
結果表明,短期內,電子商務交易額的變動會帶動快遞業業務量的變動。由于這里采用的是雙對數模型,ALNEC系數代表的是彈性的概念,即電子商務交易額每變動1%,中國快遞業業務量額增加2.05%。該誤差修正模型同時還說明,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的長期均衡還會對兩者發展不一致的短期偏差進行修正。也就是說當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的發展偏離了長期均衡時,會存在一種負反饋機制使這種偏離回歸長期均衡。本文中的負反饋機制將以1.56%的比率調整偏離,使其回歸長期均衡。
2.5脈沖效應函數分析
為了確保誤差修正模型分析的準確性,下文再進行脈沖效應函數分析,以便對上文的分析結果進行檢驗。該模型具有很好的穩定性,選擇周期為30,利用EViews7.0軟件得到脈沖效應圖,如圖1和圖2所示。
圖1和圖2中的上下2條虛線代表的是正負2倍標準差偏離帶,實線代表的是脈沖效應函數線。由圖1表明,在短期內,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的變動對快遞業業務量有較強的正沖擊,第3期為負沖擊,但是之后又迅速回歸到正沖擊。從長期來看,第7期之后,脈沖效應基本為零,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的長期關系趨于穩定。從圖2可以看出,快遞業的發展對電子商務業的影響時間要長于電子商務業對快遞業的影響。在短期,快遞業對電子商務業的沖擊一直為正,但是呈逐漸遞減的趨勢,個別時期除外。在大約17期以后,脈沖效應基本為零,且時間越長,沖擊效應越弱。即長期來看,快遞業對電子商務業的影響趨于穩定。脈沖效應的分析結果和上文分析結果以及現實情況相一致,短期內兩者相互影響,長期趨于均衡,偏離長期均衡時,會有一種反饋機制進行修正。
3結論及對策建議
文章選取2003-2014年的時間序列為樣本,通過協整檢驗和誤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國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的均衡關系,最后通過脈沖效應函數分析檢驗上述結論的準確性。總結全文,可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1)短期內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2個行業相互影響、相互沖擊,電子商務交易額變動1%,快遞業業務量變動2.05%。從脈沖效應分析可以進一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之間的沖擊效應逐漸縮小。2)長期來看,我國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兩者之間相互沖擊趨于平衡,即存在長期均衡關系。當短期關系偏離長期均衡時,會存在一種負反饋機制進行修正,這里的修正比例為2.56%。3)電子商務業對快遞業的沖擊時間要短于快遞業對電子商務業的沖擊,我國快遞業的發展步伐遠遠沒有跟上電子商務業。
鑒于上述的分析結論,面對兩者發展步伐不一致、融合程度不深的現實,當前形勢下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作為。
首先,完善政策法規體系,規范市場秩序。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都是朝陽產業,發展時間不長。做為市場經濟下的產物,我國長期以來的計劃經濟體制法規不能完全適用,電子商務市場和快遞市場亂象叢生。“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有明確法規的指導,保持規范的市場秩序,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才能健康成長。為此,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制定專門的電子商務業法和快遞業法,對企業注冊設立的基本條件、企業最基本的運營要求、企業違法行為的處罰、消費者權益的保障等方面都進行明確規定,讓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的發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其次,創新合作模式,加速產業融合。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是同一產業鏈的上下游產業,能否協同對于保持兩個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目前,國內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遠沒有走在協同發展的道路上。電子商務企業和快遞企業彼此競爭、相互擠壓現象屢見不鮮。電商企業花費大量精力自建物流體系,快遞企業積極進軍電子商務業。歸根來說,還是兩者合作模式單一,沒有有效保護兩者利益導致。當前情況下,要打破兩大行業相互割裂的局面,破除傳統的僅以外包形勢開展的合作。設立專業論壇,電商企業負責人和快遞企業負責人經常聚首,共商發展戰略,融合發展,共同享用市場發展帶來的“大蛋糕”。
最后,加強校企合作,培養復合型人才。長期來看,我國電子商務業和快遞業存在均衡關系,兩者協同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從國內的現實情況來看,兩大產業已經開始融合,未來一段時間將進一步融合。為此,是否有足夠既懂電子商務又懂快遞業的復合型人才供給,至關重要。電子商務企業和快遞企業要積極與學校合作,培養自己需要的人才。學校根據企業的要求,在已有的電子商務專業基礎上,增加電子商務快遞業研究方向,編寫教材,開始課程,對學生進行理論培訓。電子商務企業和快遞企業根據學校需要,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并聯合為學生提供實訓基地。電子商務企業作為第一實習單位,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快遞企業作為第二實習單位,為學生提供崗位。采取“兩階段”實習模式,確保培養的人才符合未來發展需要。
[編輯:王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