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豐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體育工作部 遼寧大連 116052
?
淺析體育生活化的意義及其價值
楊雨豐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體育工作部 遼寧大連 116052
[摘要]本文從體育生活化的“概念”、“功能”、“特點”等方面探討體育生活化的相關問題,為體育生活化的廣泛開展提出可行性意見與建議,倡導體育生活化與生活相結合,研究和分析了制約體育生活化的因素,以求為體育生活化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生活化;意義和價值
進入21世紀,體育生活化正成為一個重要話題。人們對體育生活化的認識也標志著生存價值標準的改變,體現人們對美好生活有了新的向往。體育生活化的標志是體育融入生活,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大眾體育發展的動力在于生活化,在于生活主體人的生活意識和生活行為之中。當生活通過體育作為自己的媒介時,對生活的體驗、對生命的感悟就在體育中變得更為清晰和勃發----這將是大眾體育向生活化發展的生生不息的源泉。
1.體育生活化的概念
所謂體育生活化是指人們在生活中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具體條件所進行的個人或群體的自發或有組織的體育健身與娛樂活動,將體育融入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貫穿體育活動,使體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體育生活化的內涵是無限深遠的,除了強身健體的要素之外,還滲透著人生的更多東西: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追求,對美的需求,對時間的珍視,對心靈的開掘和對現代化人格的完善等。而這些,又都內化到人們工作、生活和學習中去。
2.體育生活化的價值
2.1體育生活化與人的活動緊密結合。體育生活化促進人的精神和身體的發展,給人們帶來快樂。《聯合國人權憲章》說,每個人都有權利從事體育運動,這是人類全面發展的基本權利,也是充分發展其人格的必要性。因為人們需要進行體育運動,促使人們自覺、主動地參加體育運動,并以鍛煉自己的習慣作為鍛煉身體的基本手段,增強體質,保持身心健康,這不僅是生物能源的發展和釋放,更重要的是自我價值的體現。
2.2體育生活化與全民健身。《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提出: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力爭2010使體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數,全民健身、健康水平等主要指標都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由于體育生活的多樣性,人們也可以在許多方面進行,如現代健身活動(長跑、游泳、登山、劃船、有氧運動等),娛樂活動領域(如太極拳、棋牌、健身等),克服了心理障礙,工作和生活中出現了緊張和壓抑的情緒得以釋放,與人建立了更為親密的社會關系,并在體育生活中更有效地克服了一些現代文明病。不難看出,體育生活化的普及是我們努力實現《全民健身計劃》的良好保證。
2.3體育生活化是促進社會協調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當前,構建和諧社會是社會發展的主題,體育生活的副作用是通過體育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思維也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產生一定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產生“金錢崇拜”是極為容易的。體育是一種群體行為,體育本身有規則,而這些規則,可以讓人自覺地遵守,讓人們能得到一些啟發,發展有序的社會規范。但是,很多體育運動都需要大量的人來參與,要完成不同的工作,讓人來完成一項活動將合作,使人們能夠主動配合,從而導致一種互助的社會氛圍。也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手段。隨著我國老齡化結構問題的日益突出,體育在體育健身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體育生活化成為必然的需求之一。總之,體育生活化是和諧社會建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問題。
1.體育生活化的直接功能
體育生活的直接作用是指體育運動的直接作用,它體現了體育的本質和功能,例如人的身心健康。體育生活的直接作用是多方面的。體育生活的出現可以使人們對體育的新需求產生新的體育意識和新的體育生活行為,使原有的生活方式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它讓人們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滿足日益增長的精神和身體的發展。它不僅能鍛煉人的身心,而且是一種快樂的活動。它使參與者的身心素質得到提高,并建立和培養熱愛生活的參與者的態度,適應生活,享受生活,創造生活。隨著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醫療費用的增加,醫療費用的比例也隨之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實際上感覺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通過藥物的健康,以及這個想法已經被人們所認識。人們越來越愿意參加體育活動,體育生活化的出現直接促進了人們對體育的需求。
2.體育生活化的間接功能
在這一點上,體育生活常常被用作一種手段,作為一種手段來實現另一種功能,所謂的間接功能。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在實現自己的目標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一些障礙和干擾,使人們的行為受到影響,并在心理和情緒上受挫,有一定的能量積聚造成社會動蕩。體育使人們的情緒發揮了社會保障的作用,人們在體育運動中要給他們帶來快樂,他們會很樂意與他人分享快樂、說服他人參與體育運動,大力發展群眾體育的功能。
1.對體育價值的認識不足
在少數人參加體育鍛煉時,大部分都是花時間,鍛煉的目的并不明確,但在少數人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占多數。當然,也有一些人意識到體育鍛煉能增強身體抵抗力,減少疾病的發生,但他們不是體育科學的方式,而是在時間上參加,并沒有掌握一定的科學鍛煉方法,也不是作為日常生活習慣,造成運動后的后果,如肌肉疼痛、關節痛、身心疲勞,導致他們對運動的恐懼。
2.體育自身發展條件滯后
體育的持續發展,場地設施也有更多的需求,設施的缺乏,阻礙了人們的積極性,使一些想要鍛煉的人的積極性降低,加上缺乏體育指導員,使運動的一部分人受傷,讓他們有害怕運動的心理。體育設施和體育指導員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體育本身的發展,體育本身的發展也影響了體育生活的發展,影響體育生活化的形成。體育生活化的發展和人們的思想密切相關。
1.做好理論宣傳
通過大力的宣傳,廣大人民群眾才能了解體育,才能體會到自身與宣傳知識存在的差異,才能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才能體會到體育能給人們帶來的好處是多樣的,其中的樂趣也是參與才能體會的,從而投入到體育活動中來,才能使人們從腦海里印下體育的重要性。
2.加強學校方面的教育
體育生活化不是生來就形成的,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樹立的,只有從小時候就開始抓起,使之形成日常化,讓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學校無疑是宣傳它的最佳場所,在校接受良好的教育,通過教師的指導,逐步養成熱愛體育的習慣,使之成為體育生活化的動力。
3.體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只有學校的教育是不夠的,但也要有一個很好的指南。通過體育工作者的努力和自我完善,爭取每一份工作都是完美的,為了使人們更加熱愛運動。目前,人們對體育生活也不能等待,因此,體育工作者努力工作,使體育生活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肖煥禹,陳玉忠.體育生活化的內涵、特征及其實現路徑.體育科
研,2006年04期
[2]饒堅,石玉川.論體育欣賞的條件與過程.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08期
楊雨豐(1977—),男,遼寧大連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
遼寧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項目2015-2016年度立項課題“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生活化的路徑研究”(LZY15378)
基金項目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