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少勇(山西經貿職業學院 山西太原 030024)
淺析高職體育教學的現狀及改革方向①
韓少勇
(山西經貿職業學院 山西太原 030024)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與創新,高職學校發生著劃時代的變革,培養具有競爭、開拓、創新意識和全面發展的復合型綜合性人才成為了高職學校教育發展的方向。而作為高職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學校體育教育也要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的需求,要以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為基準,以樹立學生終身體育觀念、增強學生的健身能力為重點,由此確立改革思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可持續發展。為此,該文作者對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體育教學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特點,并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改革進行了分析和反思,旨在為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體育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 體育教學 現狀 改革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增強國民體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我國高校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體育教學也朝著新的方向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目前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使得體育教學無法有效的在高職院校中發揮作用,也不利于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為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體育教育工作者必須從實踐中探索,從理論中研究,不斷轉變工作思路,更新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從現代高職教育的發展需要出發進行體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就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地分析考慮,并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改革方向做了探討,希望為提高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整體水平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也請各位同仁予以指正。
1.1教育目標不明確
因為中國高職教育很晚才開始,同時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缺乏自身特色,大體上仍是按照普通高校體育的培養路徑,所以現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目標還尚不清晰,沒有形成完善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體系。在教育改革的作用下,雖然有的學校已經考慮到學生的個體興趣和全面發展,對體育教學整體目標進行了調整,但仍然沒有充分結合高職教育理念,特別是沒有有效結合高職院校的能力本位思想,所以依然沒有形成科學的教學目標。
1.2思想觀念陳舊,體育教學意識不高
在我國教育事業不斷優化和發展的大背景下,大部分高職學校也已經著手開展了教學改革工作,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改革的重點仍是放在了重點專業建設和學校知名度的提升上,很少有高職院校將體育教學放在首位。而且大多高職學校的領導、教師存在對體育認識上的偏差,他們對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視程度不夠,基本持“口頭上重要,行動上次要”的態度,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發展狀況也很少關心。
1.3教學內容一成不變
由于目前我國沒有一套針對高職院校發展的體育教學大綱,所以很多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內容大多是競技運動類的項目,這些內容學生接觸較多,較為熟悉,這就導致他們學習興趣不高,甚至有消極懈怠、逃課的現象。
1.4教學方法落后,有待創新
當下素質教育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著,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高職院校體育教師仍采用“四步法”進行體育教學,即講解示范、學生練習、教師指導、總結講評。這種傳統、古板的教學方法雖然重視了基礎部分,也有利于學生對體育技能的掌握,但卻很少從學生的職業需求出發,同時,也無法滿足學生通過運動獲得情感體驗、愉悅身心的需要,無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導致學生在學習時缺乏學習興趣。
1.5教學配備不足,教學條件有限
影響學校體育教學工作開展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學資源的配備是否完備充足,這里所說的教學資源主要是體育設施器材和教師隊伍。
我國很多高職學校由于受體育場地較小、體育設施短缺的困擾,正常的體育教學開展受阻,也不利于學生開展體育項目訓練,導致體育教學效果不佳。另外,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隊伍存在結構不合理、體育知識不足、教師數量少、素質低等特點,“一專多能”型教師比較匱乏,導致有些教師在教學方面馬虎了事。
1.6教學評價方式不合理
高職院校衡量體育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效果和技能掌握程度進行考核,同時這也是督促學生課外堅持體育鍛煉的一種有效手段。然而,以往的體育課程的成績評定是以各項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為主,這種絕對性的統一標準使得一些學生會為了應付考試而進行鍛煉,違背了體育鍛煉的精神實質。另外,有一些學生上課表現很好,但由于身體素質等原因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這種不看過程只重結果的評價方式,勢必會挫傷一些基礎較差、體能較弱的學生運動的積極性,使他們對考核產生厭惡心理,進而反感體育運動,最終使學校體育教育目標落空。
總體來講,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不明確,職業特征不突出;體育課程內容落后,結構單一,不能滿足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需求;教學模式始終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羈絆,調動不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壓抑了學生體育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它融心理學、生理學、社會學于一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改革要結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要能充分展現其應用性、實用性、技術性等綜合職業能力特點,為學生職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體育需求服務。
筆者認為,要合理進行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有效改善當前的體育教學現狀,還要結合“終身體育”、“和諧發展”的現代教育目標,始終圍繞素質教育進行,既要完成增強學生體質的任務,又要凸顯高職院校的個性。為此,筆者針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從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體育教學考核評價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2.1樹立“終身體育”的教學理念
“終身體育”并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需要人們用實際行動去實現。當前,在現代體育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要想大幅度地提升自身的體育教學水平,就必須始終堅持以“終身體育”為教學觀念并付諸實際行動。為此,高職院校要明確本校體育教學的發展方向,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要真心實意的投入到“終身體育”的教學中,以學生為本,以增強學生體質為目標,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和促進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以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另外,學校可根據自身場地、器械建設等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保證每位學生每天至少鍛煉一小時。
2.2體育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教學內容方面,首先要對高職院校體育教材進行改革,使其逐漸向著實用化、專業化、定向化、娛樂化的方向發展。要深入研究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特點,根據學校自身職業導向性的特點,將體育教學與學生的專業學習有機結合,增添特色體育教學內容,編寫一套適合本校特點與發展的教材。例如:針對導游、餐飲等服務類專業的學生,可以增添一些提升形象的內容,如形體訓練、韻律操,也可以增添一些消除旅途疲勞、緩解肌肉酸疼的內容;針對建筑工程類專業的學生,可以開設爬繩、爬桿、攀巖等項目,訓練學生的協調性、耐力和注意力;針對醫學類專業,可以開設運動保健、按摩矯正、運動創傷與急救的內容。
在課程設置方面,要以實現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結合為宗旨,以增長學生見識,滿足學生未來職業需求。比如可以將時尚體育項目(如健美操、拉丁舞、街舞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太極拳、武術、跆拳道等)以及休閑體育項目(排球、乒乓球、網球等)納入高職院校體育選修課程體系,豐富課程教學的內容。
也可以實行彈性課程制度。比如,可以設置必修、必選、選修3類課程體系,盡量多地提供課程種類組合,保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還可以組織開展體育俱樂部、體育協會,促使學生樹立終身鍛煉的體育意識。
總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要始終突出“健康第一”的體育運動理念,內容的選擇要始終圍繞“最精華、最典型、最實用”的原則,要有利于學生身心全面可持續發展,從而實現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健康發展。
2.3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
除了改革教學內容之外,高職院校還應該有一套適合自己的體育教學模式。首先,新的教學模式要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要徹底突破以運動技術為主的舊的教學模式;其次,要增加理論課課時設置,重視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論內容的選擇要講究科學性、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指導性和時代性,要讓學生領悟到體育鍛煉對自身身心健康以職業發展的重要導向作用,幫助學生樹立自主鍛煉的體育觀念。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還要以就業作為目標方向,打破原有培養體育優等生的教學理念,要借助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認識體育教學與今后的職業之間的關系,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觀念,構建一個健康有序的體育教學氛圍,轉變當前“大而雜、廣而粗”的教學現狀,為實現全民健身打下堅實的基礎。
2.4采取多樣化評價方式,完善評價體制
體育課程評價方式單一一直是制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工作進步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下大力氣改變當前只注重結果、只注重成績的考核評價方式。要根據新時代的教學標準,實行“全員鍛煉”的教學理念,切實將學生的身體健康與體育教學結合起來,將學生的平時表現、努力程度、進步幅度、出勤率等指標列入體育學科評價的范疇。例如,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他人評價與自己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這些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充分體現了現代教育中以人為本的精神本質,采用這些評價方式對學生體育課完成情況進行考評,不僅能使高職院校體育課評價結果更加客觀、科學、合理和公平,還能真實反映學生學的習態度,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是為國家培養一線崗位高技能型職業人才的場所,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較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學生要加強身體鍛煉,以更好的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因此,要想全面高效地進行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工作的改革,除了上述措施以外,還要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體育課堂教學思想,積極及時調整教學內容以適應學生不同時期的需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強學生對體育課的參與意識,積極組織各項體育活動,全面提升體育教學課改工作效果。
參考文獻
[1]謝界和.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6(2):84-85.
[2]羅三桂.新辦高職院校教學研究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8,29(13):19-22.
[3]紀維龍.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J].農業與技術,2007,27(1):190-191.
[4]高玉蓮,周新.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應于未來職業需求相結合[J].教育與職業,2005(26):23-24.
[5]林俊.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承德職業學院學報,2006(3):1-4.
[6]施家瑜,李哲.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4):94-97.
[7]楊文革.從我院體育教學現狀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J].體育學刊,2001(2):82-85.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5(c)-0103-02
作者簡介:①韓少勇(1973,5—),男,漢,講師,1996年畢業于山西大學體育學院,深造獲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