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星星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蘇州 25001)
由于羽毛球運動是一項集速度,力量,爆發力為一體的運動項目,在運動過程中易發生一系列部位的損傷,例如肩袖損傷、肘部損傷、跟腱損傷等,其中,肩袖損傷的病發率非常高,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有研究數據表明:在羽毛球運動項目中“肩袖損傷的病發率僅次于手腕傷病率,分別達到24.9%和20.3%”[1],“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損傷肩袖損傷患病率更是達到了28.10%。[2]”肩袖損傷會極大的影響運動員的日常活動,肩頸部的疼痛最為顯著,嚴重者甚至會引起一系列并發癥。不僅影響運動員的學習、生活和鍛煉,甚至給運動員的生理、心理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全面了解肩袖損傷,并學會如何處理此類損傷儼然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肩袖(rotator cuff),又叫旋轉袖[3],是由四塊肌腱組成的,分別是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圓肌,在肱骨頭前、上、后方形成袖套樣的包裹結構而得名。肩袖損傷是指這四塊肌肉中任何一塊或幾塊肌肉的損傷,其中損傷最多的是岡上肌。
肩袖是肩關節運動中的解剖薄弱環節,在羽毛球運動中,“經常受肩峰喙肩韌帶的磨損,當肩關節在外展位做急驟的內收活動時,易發生破裂,因肢體的重力和肩袖牽拉使裂口愈拉愈大,而且不易愈合[4]”。肩袖損傷初發時肩部有一時性疼痛,若為部分撕裂,患者患肩主動外展時出現60~120度痛弧,而被動外展往往可以進行。肩袖完全斷裂時,因喪失其對肱骨頭的穩定作用,將嚴重影響肩關節外展功能。當上臂伸直肩關節內旋、外展時,大結節與肩峰間壓痛明顯。
人體是一個整體,在對抗激烈的羽毛球運動中,雖然是用一只手接球、發球、擊球和扣球,但對應的那只手也必須順應打球手的需要,做著“相應的輔助、平衡、對稱等活動,在揮拍擊球、發球、扣球、正反手接球時都在最大限度地運動肩關節,肩袖肌腱承受反復牽拉和磨擦,使得組成肩袖的四塊小肌肉常處于牽拉超負荷狀態, 并受到反復碰撞,從而造成肩袖損傷”[5]。例如岡上肌損傷會導致肩關節上抬出現疼痛,且活動受到限制,從而影響羽毛球的常規練習。
不管是業余羽毛球愛好者還是專業羽毛球運動員,在練習或健身活動時如果沒有掌握好擊球點和正確使用發力方法,都會導致肩關節崗上肌受到嚴重磨損,長期如此就會造成崗上肌腱炎;另外,局部負荷過重、身體疲勞、過度興奮或受輕傷后得不到及時治療,使得舊傷復發或傷情加重,也會導致使肩關節穩定結構的破壞。
從實際來看,大部分羽毛球愛好者沒有接觸過專業的訓練,沒能意識到準備活動的重要性。通過熱身活動能夠使鍛煉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準備。克服身體機能惰性,加快運動神經傳導作用和速度,使人體盡快地由安靜狀態進入工作狀態。如果熱身活動準備不到位,運動中突然用力是造成關節和肌肉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
多數羽毛球愛好者只是為了工作閑暇時的身體鍛煉,基本損傷知識的缺乏,使得他們在發生損傷時不能分析損傷的機制,導致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不能形成預防損傷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導致運動中的傷害事故時有發生,因此要加強損傷知識的學習。
羽毛球運動綜合來說是年輕人比較熱衷的體育運動項目,然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輕一代的身體素質卻呈嚴重下滑的趨勢,加上少有接觸正規羽毛球訓練的機會,在羽毛球運動過程中,往往造成損傷。在練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提高和保持正確的技術動作;錯誤動作極易違反身體結構和運動時的生物力學原理,很容易導致肩袖損傷。
長期接受系統訓練的羽毛球專項學生,“過大的運動量和過重的局部,極易造成運動損傷。相關研究證實,大運動量在肩袖損傷的原因中占到21%”[6]。在這樣的基礎上,隨著學生運動員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其所需要的運動訓練強度也就隨之越來越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對他們的身體素質和各項身體機能的能力也就要求越高。所以說,在大強度的訓練課之后需要進行必備的放松整理活動,這樣對促進人體機能的超量回復才會有一定促進作用的。
4.1.1 常規處理
損傷較輕的肩袖損傷可以先進行保守治療,保守治療最重要的是休息,在休息過程中如若疼痛明顯可以配合物理治療及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主要有冰敷、中頻、中頻電、低頻電、短波以及超聲波等,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理療方式。如果疼痛明顯,物理治療不能很快緩解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物理治療。另外,對于劇烈疼痛可以選擇封閉治療。在保守治療基礎上,待疼痛逐漸減輕后可以進行肌肉力量的訓練,力量訓練時應盡量避免手提重物等動作。
4.1.2 活動度訓練
肩關節的活動度訓練非常重要,可以幫助患肩恢復肩膀活動,也避免關節的僵硬,做這些前身鍛煉的時候,一定要慢,要輕柔,在關節的活動末端做幾秒的停留,然后慢慢松開,再重復這些牽伸動作。要避免在牽伸時有疼痛的感覺,一般來說,鐘擺運動、桌面的滑動和仰臥自我外旋牽伸一般是疼痛最輕也最容易做的。如果疼痛加劇,嘛呢就不再增加鍛煉的角度和強度。
4.1.3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目前多采取關節鏡下肩袖縫合的方法,對于情況不允許或者損傷較大的患者則可以選擇小切口手術,具體手術應根據患者的情況決定。
4.1.4 康復療法
肩袖損傷的康復療法需視情況而定,一般治療主要包括:休息期,用三角巾懸吊、制動2~3周,同時局部施以物理療法;肩袖斷裂急性期:仰臥位,上肢零位牽引,同時做肩、肘部功能練習;“手術治療適應證:肩袖大型撕裂,以及習慣性脫位病例等。肩袖修復最常用的方法是Mclaughlin法”[7],即在肩袖原止點部位大結節近側制一骨槽,于患臂外展位植入。
(1)做好熱身活動,羽毛球訓練前充足的準備活動可以放松肌肉,在比賽時,準備活動中基本動作的強度一定要把握適宜,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最為簡單、有效的一種方法是采用動靜結合活動法,如上肢前后繞環活動、原地跑跳、徒手操等。
(2)在羽毛球練習過程中必須要遵守由易到難和循序漸進的原則,掌握正確的擊球點和發力方法及用力方向,減少錯誤動作的發生和突發性的損傷;發生急性損傷時應停止練習,適當休息,以免傷勢加重,并及時處理。
[1]虞勇,吳春亮.淺析羽毛球運動對愛好者身體關節的損傷與防范[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2(2):392.
[2]劉開物.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運動損傷調查與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1999(1):25-28.
[3]楊曉冰.肩袖損傷后的康復對策[J].體育科研,1999(4):15-16.
[4]周謀望,陳亞平,葛杰.骨關節損傷與疾病康復治療方案及圖解[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5]劉智英,鄭學軍.羽毛球肩袖損傷的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9,28(3):33-35.
[6]安民,錢良.對普通高校大學生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3):94-96.
[7]張建軍,曾改平. Mclaughlin法治療肩袖撕裂的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08,10(7):17.